文 | 嚴忠俊
2016年7月,一則微信朋友圈里的消息,在湖城引發了一場愛心接力。吳興高級中學家境困難的高三畢業生小徐突發腦出血而緊急住院治療。正在一籌莫展之時,了解到情況的班主任何穎老師,于7月2日傍晚6時多,在微信朋友圈里發了一則信息求助,呼吁大家都來幫一把,讓小徐一家渡過難關。正是這則消息引出了一場愛心接力,給正為手術費愁眉不展的小徐父子點亮了希望。
“加油”“快點好起來”“錢不多,也想盡一份心意”……消息發出去后,立即引起了回應。最先是306班的同學和任課老師們,然后是隔壁班的,最后擴散到了整個吳興高級中學。通過大家轉發,一時間,熟悉、不熟悉小徐的人、學長學妹、學生家長,甚至是其他學校的學生,也都伸出了援助之手。
在何老師的手機里,滿滿存著的是各種匯款記錄,有幾元、幾十元,也有幾百上千元的。來自308班的湯進哲,在家長的支持下,一下子捐了1000元;204班集體捐款793.5元,316班600元……到7月3日11時多,不到一天的時間,捐款就達到了3.5萬余元。截至7月5日11時左右,捐款已達到上百筆,捐款總額51933.43元。在各方援助下,小徐順利接受了造影手術和磁共振檢查。檢查結果顯示小徐腦中的血塊,排除了腫瘤可能,懷疑為腦血管畸形導致的破裂出血,醫生說可以采取保守療法。
現在小徐同學已經順利地跨入了大學之門。他和他的爸爸給學校送來一面錦旗,錦旗上寫著:關愛學子,仁愛無疆。談起那段生死一線的經歷,小徐數度哽咽。他說:“感謝吳高的老師和同學,等以后有能力了,也要盡自己所能去多幫助別人,回報社會。”相信在小徐的故事中,所有參與的人都感受到了滿滿的愛和正能量,而這份愛也一定會傳遞下去。
小徐的故事是吳興高級中學踐行紅十字精神的一個縮影。紅十字是吳高的一張亮麗名片,“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吳高人不僅口頭傳播,還積極踐行著。做一個“溫暖而智慧的行者”,入心,入行,這是我對所有吳高學子的期待。2006年5月,吳高成立了校紅十字會,種下了“人道、博愛、奉獻”的精神之種。2007年我們決定將紅十字活動確立為學校德育的主要載體,將紅十字活動與學校德育相結合,用“人道、博愛、奉獻”的普世價值觀和體現人道主義精神的紅十字實踐活動來教育引導學生們的思想,幫助他們塑造健全的人格,以提高德育的實效性。在2009年我校進一步明確建設“紅十字德育特色學校”,2010年創建為“浙江省紅十字示范校”,2011年通過全國紅十字模范學校驗收,2014年10月,學校應邀參加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第二屆亞太地區青年峰會,在開幕式上作《Red Cross Youth in Action(紅十字青年在行動)》專題交流,吳高的“紅十字會”工作首次登上了國際舞臺。
蘇霍姆林斯基特別強調,學生各方面要和諧發展,有機地成為缺一不可的統一體,而其核心是發展高尚的道德。所以,要充實學生的精神生活,使學生成為大寫的人,并在各個領域充分表現出自己的天賦才能,使自己的個性得到充分發揮。因此,無論把學校建成怎樣的“現代化、民主化的和諧校園”,其思考的出發點和終結點都應該是:到底想把學生培養成什么樣的人?學校所有的一切都應該圍繞這一點來展開,培養目標既是出發點,也是歸宿。吳高樹立了“以人為本,促進成長”的辦學理念,我們一直在努力追求自己的精神氣質,構建具有情感溫度的育人場。我也一直堅信:教育應該關懷的是人最根本意義上的和諧與幸福,是要讓教育成全學生的美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