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盛澤小學 任震紅
眾所周知,言語是思維的載體,數學課堂的精彩來源于數學思維的碰撞。數學學習實質上是數學思維活動,言語交流是思維活動中重要的環節,可見數學言語的交流直接影響數學學習。因此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形式”。那么如何運用有效的數學言語交流使數學課堂高效、有趣、精彩呢?
在小學數學學習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對數學語言的理解有一定困難,它讓學生害怕數學。如何讓交流變得通暢、有趣、高效呢?筆者認為前提是學習和掌握及良好地翻譯數學言語。對于學生來講,規范的數學言語有助于建構數學知識體系,而有趣味的、通暢的數學言語則包括口訣、秘方、圖象和激勵的話語等,使用和交流這樣的數學言語有助于促進數學記憶、聯想、分析、推理和建構。
生活語言即日常生活中所用的語言,這是學生熟悉的,用它來表達的事物,學生感到親切,也容易理解。其他任何一種語言的學習,都必須以普通語言為解釋系統。數學語言也是如此,通過兩種語言的互譯,就可以使抽象的數學語言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借鑒,從而能透徹理解,運用自如。例如平行線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作平行線”,其中的關鍵詞句有:“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兩條直線”。教學時要著重說明平行線是反映直線之間的相互位置關系的,不能孤立地說某一條直線是平行線,要強調“在同一平面內”這個前提,從而加深對平行線的理解。這些規范的數學語言對于學生來說記憶有缺漏,在我們的練習題中,學生往往只會記住其中的某一個要點,導致判斷經常出錯。在這里我讓學生先在紙上畫了之后,請學生觀察兩條直線像什么,學生回答:可長可短,直直的,像孫悟空的金箍棒。再引導學生觀察:兩根金箍棒離不開哪里?學生發現都沒有離開自己的那張紙,可以想象一下,同在一平面內有沒有交點呢?學生發現延伸、收縮后都沒有交點。這個時候學生借助生活語言已經基本上弄清了“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兩條直線”的三個要點。
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開導學生,把情趣和理趣很好地結合起來,讓笑的細流在教學中及師生情感間潛動,從而潤滑枯燥無味的數學課堂教學,提高學習數學的質量,并增進師生間融洽的情感。例如:講解古老的“雞兔同籠”問題:雞兔同籠,共有10個頭,28條腿,籠中有雞、兔各幾只?如果常規教學:先假設10個頭全部是雞的,那么就有10×2=20只腳,這樣比實際減少了28-20=8只腳,這是因為每一只兔的4只腳算成了2只腳,每只兔少算了4-2=2只腳,所以可以求出兔的只數為8÷2=4只。這樣的講解比較枯燥,個別學生理解不到位,特別是4-2的意義,影響了學習效果。在講解時可以這樣:老師有一個獨家秘方,是一把神器的哨子,我一吹哨子,兔子全部立正。那么你們覺得兔子怎么樣才算立正呢?學生會模仿,前面2個爪子收起。好,同學們趕快數一數,現在籠子下面有幾個腳?學生很快得出20只腳。那么還有8只腳哪里去了呢?學生說變成兔子的“手”有8只,那么舉手的兔子有幾只?8÷2,為什么不是8÷4或者3呢?學生說,那樣的兔子是怪物了,長了6條腿或5條腿了,必須是4-2。這樣表達清晰且幽默,以諧寓理,不但調節了情趣與氣氛,而且產生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再如學生在學習三位數除以兩位數時,算理冗長不便記憶,將別是估商后,經常會寫成幾十乘商的結果,我讓學生自己總結除法計算法則的口訣,學生在集思廣益中得到“一估,二試,三求”的口訣,即一估除數,二試商,三求精確值。學生得到簡單的三步口訣后,計算步驟方法的失誤率大大降低,提高凝練了解題技巧和方法。
思維導圖是一種將簡約的文字與直觀的圖形融合起來,將內部思維以圖構形式展示出來,使得復雜的內容變得淺顯易懂,圖形的直觀性降低了思維難度,優化了思維結構,思維導圖的制作促使大腦飛速運轉,激勵了抽象思維的高度參與,促進了思維能力的提高。它也是數學言語表達的一種方式,我經常在概念教學或者復習教學中依托思維導圖,借用其直觀形象的特點來推動抽象思維的發展。利用思維導就是提前在學生的大腦圖庫里積累豐富的感性形象。例如,在教學六年級總復習中的《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內容時,我首先給學生展示了一組圖形,有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和圓形,接著,我讓學生說出每一種平面圖形的名稱,引導他們依次說說每一種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及其推導過程,最后,我讓學生按照每種圖形之間的聯系用箭頭進行串聯,脈絡分明的網狀圖將各圖形之間的聯系直觀呈現。一個個直觀形象的圖形為學生回憶圖形面積計算公式及其推導方法提供了支撐,也使得學生對每一種圖形面積公式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讓學生對幾種圖形之間的抽象關系有了清晰而完整的認識,從而發展了學生的數學聯想能力,從課堂事實操作思維導圖有效促進了學生抽象思維的發展,很好地將數學知識脈絡進行顯性建構。
數學言語幽默形象、言簡意賅、精練,表達顯性。根據不同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學內容,使用他們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言語方式向學生傳遞最大量的信息,從而提升他們的數學能力,給數學抽象的學習搭建臺階,最大化地提升數學課堂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