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東縣實驗小學 叢曉紅
生1:我想到了三種擺放方式,第一種為左邊的盤子放置4個桃子,右邊的盤子放置1個桃子;第二種為左邊的盤子放置2個桃子,右邊的盤子放置3個桃子;第三種為左邊的盤子放置1個桃子,右邊的盤子放置4個桃子。
生2:我想到了四種擺放方式,第一種為左邊的盤子放置4個桃子,右邊的盤子放置1個桃子;第二種為左邊的盤子放置3個桃子,右邊的盤子放置2個桃子;第三種為左邊的盤子放置2個桃子,右邊的盤子放置3個桃子;第四種為左邊的盤子放置1個桃子,右邊的盤子放置4個桃子。
生3:我想到了四種擺放方式,不過與上面幾位同學說得不一樣,第一種為左邊的盤子放置4個桃子,右邊的盤子放置1個桃子;第二種為左邊的盤子放置1個桃子,右邊的盤子放置4個桃子;第三種為左邊的盤子放置2個桃子,右邊的盤子放置3個桃子;第四種為左邊的盤子放置3個桃子,右邊的盤子放置2個桃子。
師:同學們針對上面三位同學所說的擺放方法,有何想法呢?
生4:生2和生3的擺放方式非常好,因為他們所使用的擺放方法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如此一來可以避免重復和遺漏。
在上面的教學環節中,學生進行了擺一擺的活動,讓他們直觀地認識了5的分與合,同時學會了順序分法,而且學會了用語言進行表達。
數學中的有序思維意思是學生按照特定的步驟和順序來對數學問題進行解決的思維能力。教師要對教材里面的習題進行充分的利用,讓學生的有序觀察、操作和表達能力得到培養,讓他們學會通過一定的邏輯順序來對數學問題進行思考,并將這一能力運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里面。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以下三大策略培養學生的有序思考能力。
數學教材總結了人們長久以來所得到的數學思維結晶,通過合理的方式展現給學生,非常精煉,它不可能把所有的細節內容都展示出來。所以,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對編者的編排進行深入的分析,要對教材意圖進行明確,基于此來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根據教學目標來對教材進行充實和充足,特別是對于教材里面所存在的知識脫節之處,教師要通過學生理解的方式進行補充,把教材中所包含的內容串聯成具有一定邏輯性的知識整體,幫助學生進行有序的認知和思考。
例如,在對“認識負數”這一部分內容進行教學時,其中有一內容是“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如果教師僅僅將這一內容直接呈現給學生,學生就只能是學習皮毛,無法做到深刻理解,便不能夠對“0的意義”有一個真正的理解,更不能經歷逐步抽象的數學化過程。筆者為了把正數方面的知識和負數方面的知識有序串聯起來,便將溫度計的情境補充了進來,讓學生將零上2攝氏度和零下1攝氏度表示在空白溫度計上,在對這兩個溫度進行表示時需要有一個參照,以什么為參照呢?這時學生就會不自覺地想到0攝氏度,然后教師繼續問道:“大家知道了在這一問題里面,0攝氏度特別重要,大家知不知道0攝氏度所代表的意義呢?”基于前面的鋪墊,學生便能夠回答該問題,0攝氏度代表的是零上和零下溫度的分界點,之后再來對數做分類,0的作用和含義便展現了出來,然后再讓學生進行歸納總結: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0是兩者的分界點。這樣便很好地突破了教學難點。
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操作、猜想、推理,引導他們進行思考,讓他們學會正確的學習方法,這樣就能夠讓學生經歷有序思維的過程。
例如,在教學“5的認識”時,教師可以將小圓片和小棒等學具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借助這些學具來進行動手操作,進而學會有序操作。
師:有一個小猴子非常調皮,他想要將5個桃子分別放置于左邊和右邊的兩個盤子里面,要求是兩個盤子里面都要有桃子,大家想一下可以怎樣進行放置?現在同學們利用小圓片或者小棒來擺一下,并在練習本上進行記錄。
為了讓學生學會對自己內心的想法進行有條理的描述,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學會“先”“再”“最后”等連接詞的使用,這樣才能有效地推進學生有序思維的進程。
例如,在對“混合運算”這一部分內容展開教學時,讓學生通過連接詞來對自己的想法進行表達。
師:小明要購入水彩筆2盒,一盒水彩筆價格是15元,小明交給售貨員一張50元的鈔票,售貨員需要找給小明多少錢?
生1:我先根據題目中的條件“購入水彩筆2盒,一盒水彩筆價格是15元”,能夠計算得出小明需要花費15×2=30(元),再根據“小明交給售貨員一張50元的鈔票”這一條件,計算得出需要找給小明50-30=20(元)。
師:你所使用的是分步算式,可不可以將其變換成為綜合算式呢?
生2:50-15×2,先對15×2=30進行計算,在對50-30=20進行計算。
生3:我所使用的方法與它不同,我先根據題目中的“購入水彩筆2盒,一盒水彩筆價格是15元”這一條件,能夠計算得出小明需要花費15×2=30(元),再根據“小明交給售貨員一張50元的鈔票”這一條件,計算得出需要找給小明50-30=20(元)。
師:可不可以將其轉變成為綜合算式呢?
生3:50-(15+15),先算15+15=30,再算50-30=20。
上面的環節里面,學生使用了“我先……,再……”這樣的句式,將自己的想法表達了出來。
總之,學生有序思考能力的培養是個逐漸的過程,教師要充分分析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和表達等方式來培養自己的有序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