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乘航小學 朱茵頤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問題是數學教學的中心,是問題推動了教和學,提問是數學教學的一種方式,沒有提問就沒有數學教學。“在一個充滿優質問題與提問的課堂氣氛中,學生意識到對于他們的學習具有一種共享的責任。”問題的優劣與提問的好壞影響教學的質效,因此,設計問題與提出問題成為數學教學成敗的決定性因素。怎樣的問題算是好問題呢?我認為,好問題目標指向明確,好問題基于兒童立場,好問題能夠推動思考。至于好的提問,要做到語言簡練,表達清晰,便于學生理解和回答。課堂提問的數量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所謂“兵馬未到糧草先行”,優質問題是優質提問的基礎,好的問題設計是提高教學質效的關鍵,我在數學教學中精于問題設計,基于優質問題,實現優效教學。
“正是問題激發我們去學習。”但并不是所有問題都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如果問題偏離于教學目標,游離于學習目標,那些低質量的數學問題,無關痛癢的漫談式提問,反而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負面作用。對學生學習有利的問題應當有著極強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問題的目標指向明確,能夠引領學生有效學習,問題與教學重點高度相關,和學習內容息息相關,做到劍指中心、有的放矢。
優質的數學問題需要在目標的指引下精心預設,問題的開放度不能過大,該封閉一點就封閉一點,否則有可能使學生不明不白,讓學生漫無邊際,導致遠離教學目標,降低教學效果。我們忌諱課堂提問的隨意性,以免沖淡了中心主題,或是將學生引向岔道。如在教學《平年與閏年》一課時,我給學生提供了2005年和2008年的年歷,原本設計的問題是:“請同學們觀察這兩張年歷,看看有什么不同?”仔細一想,問題太大,目標不明確,會誤導學生,他們有可能從畫面、字體等方面去觀察,這樣反而使他們分散了注意力,讓學習偏離中心。于是,我設計了如下問題:“請同學們觀察這兩張年歷,看看它們的2月份有什么不一樣?”明確的問題讓學生很快作出回答:“2月份的天數不一樣。”“2005年的2月有28天。”“2008年2月有29天。”在學生觀察比較了2月份天數后,我向學生提出:“再看看其他月份的天數有區別嗎?”就這樣,兩個問題劍指中心,較好地引導學生認識了平年與閏年的區別。優質問題的設計還需要教師的教學機智,如果在課堂中出現變故,發生教學生成時教者需隨機應變,臨時調整更改問題設計,但始終要以教學目標為指向,防止學生跑偏,及時引回主題,問題設計要從學生的學習角度考慮,要能夠為學生更好地學習服務。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問題的設計除了要圍繞教學內容與目標外,還要考慮到學生這一要素。不同年齡學生具有不同的認知特點與不同的學習心理,即使相同年齡的學生,在知識基礎與思維水平上也不盡相同,因此,問題的設計不能千人一面,而要因人而異,優質問題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與知識基礎,要遵循學生認知規律,能夠啟迪學生思維,促進問題的有效解決。問題設計應基于學生立場,進行量身定制。
基于學生立場要求設計的問題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匹配,能夠有效推動學生的思考,幫助學生記憶或理解。基于學生立場要求的問題難度與學生的思維能力層次相吻合,要根據不同思維能力階段的學生量體裁衣,設計出難易不同的問題,對于思維能力較弱的學生,問題難度適當降低,讓他們“吃得到”,對于思維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提出帶有挑戰性的思維強度較大的問題,讓他們“跳一跳”。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一課中,我為差生設計的問題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怎樣計算的?”為中等生設計了如下問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怎樣推導出來的?”而讓優等生回答:“三角形的面積也可以用轉化方法來推導嗎?你覺得該如何轉化呢?”不同難度的問題讓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回答,這種對號入座的提問形式,既提高了每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讓不同的學生獲得了不同的發展。
陶行知:“創造始于問題,有了問題才會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有找到獨立思路的可能。”思維是數學的靈魂,訓練學生思維是數學教學的核心任務。思維始于問題,問題的好壞影響思維質量,優質問題不僅能讓學生思考,而且能推高學生思維,推動學生從思維的淺水區邁入深水區,促使學生從淺層思維轉向深度思維,從封閉思維轉向發散思維,從慣性思維轉向創新思維,從而不斷推進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
優質數學問題具有較高的思維含金量,能夠有效催發學生深層思考,不僅使學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優質問題如同火箭助燃劑,能夠為學生持續注入思維動力,催升學生思維的挺進,不僅使學生知其一,而且知其二。要實現上述兩個目標,我們可以設計連環問題,通過富有層次性的問題鏈條激活思維,推動學生思維向更高處攀升。我們可以在學生回答了“是什么”后,繼續提問:“為什么?”我們還可以在學生回答了“可以這樣做”之后,向學生連續追問:“還可以怎樣做?”“你覺得哪種方法更好?”層層遞進的問題鏈條牽引學生向思維高峰攀登。例如,在教學《解決問題的策略——一一列舉》一課中,我在出示例題后,讓學生自主嘗試解決,在匯報交流中,我讓甲生回答:“你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在甲生回答了“一組一組排出各場比賽”的列舉方法后,我又問:“還有不同的方法嗎?”乙生回答:“還可以通過畫圖來列舉。”丙生回答:“還可以用列表畫圈的方法來列舉。”在學生廣泛交流后,我繼續追問:“同學們找出這么多列舉的方法,你們覺得哪一種方法最好?”連環追問引領他們探尋方法的多樣化,追求方法的最優化,促進了學生思維節節拔高。
“優質問題可以激發和支持學生思考,并促進學習。”讓我們精心設計數學問題,設計出劍指中心、量身定制、推高思維的優質問題,以優質問題激發和支持學生思考,讓學生在優質問題的引領下高效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