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2011年,深圳市教科院院長葉文梓在全國教育領域率先創新性地提出了建設“教育科研專家工作室”的主張,充分發揮教育科研專家的示范、引領、指導作用,加快深圳教育科研骨干隊伍建設,進一步增強教育科研服務能力。歷時七載,已經誕生三批共67個教育科研專家工作室,在深圳教育發展史上書寫著卓越的科研華章。
2011年,深圳成為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城市,承擔起為全國提供實踐新經驗的重任?!皬妵叵葟娊?,強教必興教研”。教育科研是認識教育規律的重要工具,是促進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保證,教育科研對搶占知識、技術和人才制高點的支撐作用日益凸顯,對教育服務能力的提升作用日益凸顯,對回答和解決群眾關心問題的推進作用日益凸顯,對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的引領作用日益凸顯。深圳教育人充分認識到,發展教育科研事業、提升教育科研水平,重中之重是要發揮好科研名家的能量聚集效應和帶動促進作用。為此,深圳市教科院在全國率先設立教育科研專家工作室,并將之與名師工作室、名校長工作室一并列入我市基礎教育“名師工程”,成為深圳市實施高層次教育人才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深圳市教科院院長葉文梓提出,教育科研專家工作室建設作為深圳加快培養名師名家隊伍、增強教育科研服務能力的創新之舉,應主要著眼于深圳教育改革發展理論創新和現實問題,圍繞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把提升教育質量、推進教育內涵發展作為根本任務,以高水平研究成果服務決策、指導實踐、創新理論,促進深圳教育事業科學發展。教育科研專家工作室主持人是經過層層選拔的教育科研領軍人物,要通過探索教育科研新機制新模式,創新教育科研范式,使專家工作室成為深圳高水平教育科研專家的發源地、科研骨干的集聚地和未來科研骨干的孵化地,從而培養一批在國內有重大影響的教育科研骨干,造就一支服務于教育發展與改革、在全國有影響的學術研究團隊,為深圳教育實現跨越式發展,爭當全國教育改革與發展“排頭兵”貢獻高層次人才支撐和高質量教育智慧。
高規格、強扶持,推動科研共同體建設。教育科研專家工作室是由教育科研專家及教育科研骨干人員共同組成的教育科研共同體。專家工作室由1名主持人、7~15名教育科研骨干組成,以主持人姓名及其專業特色命名,由市教育局批準、授牌,集教科研和培訓于一體,3年一個建設周期。目前,教育科研專家工作室是全市所有各類工作室中資助力度最大的工作室,市財政每年為每個工作室撥付科研經費10萬元;同時,市教育局、各高校、各區教育行政部門按此標準給予配套經費支持。截至2018年,全市共成立67個教育科研專家工作室,市、區財政已投入2000余萬元,首批19個教育科研專家工作室已全部完成周期建設,第二批28個教育科研專家工作室正在進行周期驗收,第三批20個教育科研專家工作室也已正式啟動。
重深化、強服務,發揮科研共同體功能作用。教育科研專家工作室建設以教育科研專家為引領,以學科為紐帶,以先進的教育思想為指導,主要在周期內完成重大課題研究、成員培養、骨干培訓、成果推廣與工作室管理建設等五大任務。與其他類型工作室最大不同在于堅持“3年深入研究一個重大教育實踐問題,并結合科研成果積極向市、區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及有關部門獻言獻策”。工作室課題選題堅持面向崗位、面向基層、面向實踐,以中小學課程改革、學校內涵和特色發展、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等重點和難點問題研究為重點,突出研究成果的應用性,為我市中小學教育改革和發展服務,為教育決策服務。
指引與扶持并重的課題研究機制。深圳市教科院制定了“教育科研專家工作室課題指引”,引導各專家工作室立足深圳教育改革發展全局,圍繞當前教育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主動承擔教育改革攻堅任務,確立研究課題,合理制定研究規劃,積極開展研究工作,力爭形成一批對全市教育教學改革具有重大引領作用、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高水平、標志性研究成果。同時,專家工作室可就承擔的研究課題向市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申請立項,經認定的可列為市級教育規劃立項重點課題。截至目前,所有的專家工作室課題已全部被認定為市級教育規劃立項重點課題。
“能進能出”的成員培養制度。工作室每學期至少舉行一次由全體工作室成員學員參加的、集中時間不少于一天的集中研討活動;每月至少舉行一次專題研討活動;不定期開展學習研討、專家講座、考察交流等活動。同時,加強對工作室成員、學員的管理與考核,年度考核優秀的比例不超過15%。對于長期不參與工作室工作的成員、學員,年度考核定為不合格,并按有關程序予以除名。
多元有力的政策支持機制。主持人開展的工作室工作統一按每周6課時折算,并累計為其實際課時數,作為學校工作管理和績效考核依據;工作室年度考核合格以上的,主持人每人每年折算48學時,工作室成員學員年度考核優秀的每人每年折算30學時,年度考核合格每人每年折算20學時;工作室主持人、成員和學員優先選派參加教師海外培訓,成績突出者在評優評先、職務評聘等方面給予優先。
高端長效的骨干培訓機制。專家工作室每年至少開發1門教師繼續教育主講課程,在此基礎上設立工作室“繼續教育月”,充分利用工作室師資,對市、區教師集中開展各類專業培訓。2011年至今,各工作室主持人和成員圍繞課題研究成果,開發教師繼續教育課程100余門;在全國各地舉辦1300余場開放性專題講座、報告會、研討會等,取得較好成效并受到廣泛贊譽。
課題研究取得豐碩成果。各工作室深入扎實推進課題研究,突出研究成果的應用性,創造了一批精品研究成果。截至2018年8月,各工作室共出版專著、教材等120多部,發表論文800余篇,其中200余篇在中文核心期刊發表,50余篇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轉載。更為突出的是,各工作室大量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省、市教育教學科研成果獎,工作室主持人倪崗獲得第二屆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全省兩項),劉曉晴、崔學鴻、李虎、唐云波和賓華獲得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獲獎總數占深圳所獲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的1/3;李唯、唐文紅、崔學鴻、李吉等工作室有11項課題研究成果先后獲得廣東省普通教育教學成果獎一、二等獎,1項獲得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有10項研究成果分別獲得深圳市科技進步獎、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和教育教學科研優秀成果獎等。凸顯了教育科研專家工作室的高端引領和輻射影響力。
科研成果在省內外中小學得到廣泛實踐應用。目前,各工作室的相關成果在國內、境外300余所實驗學校得到應用,并產生了顯著的效果,贏得了廣泛好評,產生了較大社會反響。李虎工作室的“自主識字,同步讀寫”實驗學校分布在包括香港在內的20多個省、市、自治區,達到500多所,其中北京、重慶、成都、內蒙古等地均設立了實驗區;張云鷹工作室的“開放式小學語文教學”系列專著及開放式教學法在省內外近100所學校推廣運用;李唯工作室的研究成果在鄂爾多斯、滄州市、膠州市、青島市等地區的學校長期推廣使用;吳泓工作室同北京師范大學合作在10余個省、市、區的中小學開展實驗;唐文紅工作室聯合全國10省市50余所學校發起全國高質量學習聯盟,陳顯平工作室聯合國內20多所小學發起全國小學課改聯盟。
一批教育科研骨干快速成長。教育科研專家工作室已成為我市高水平教育科研專家的發源地、科研骨干的集聚地和未來科研領軍人才的孵化地。七年來,兩批專家工作室400余名成員中獨立承擔市級以上課題80余項、區級課題100項,120余人成為各級名師。其中鐘傳祎的研究成果獲得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第八屆廣東省普通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唐云波獲全國優秀教研工作者稱號;王婧獲得深圳市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及2015-2016學年度羅湖區年度教師稱號;陶莉獲廣東省骨干教師稱號等。
未來已來,深圳市教科院將再接再厲,立足高端教育科研引領,以更高的責任感、更強的自信心,在更大范圍內、在更深層次上充分發揮工作室的輻射作用,逐步探索將教育科研專家工作室建設成為以課題共研、資源共建和成果共享的開放性教育科研高端平臺,進一步提升專家工作室的全國性輻射影響力,為全國教育科研高品質發展提供“深圳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