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教師:孔祥琛 張 芯
近期,小編被一條新聞吸引:“伊能靜看《尋夢環游記》爆哭,發長文寫觀后感”,伊能靜也迅速上了微博熱搜。小編也看了這部電影,被影片中Coco一直在深夜想念父親埃克托的情節所感動,親情大概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感情。沒看過這部電影的童鞋,小編建議你去看看哦。
那么,本期小編邀請了兩位老師,分別選取初中高中的親情描寫課文片段進行細致解讀,讓童鞋們在感受課文里的至深親情的同時,也能鞏固課文里的語文知識。一起來看看吧!
小編:初中篇我們分別選取了初中課文里現代散文家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和朱自清的《背影》,這兩篇都是回憶性的散文,是兩首對父愛、母愛的贊歌。
秋天的懷念(節選)
文/史鐵生
那天我又獨自坐在屋里,看著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時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說。我的回答已經讓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說。她高興得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那就趕緊準備準備。”“哎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么好準備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邊,絮絮叨叨地說著:“看完菊花,咱們就去‘仿膳’,你小時候最愛吃那兒的豌豆黃兒。還記得那回我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說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著,一腳踩扁一個……”她忽然不說了。對于“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名師對對碰:“慈母愛子,非為報也。”可以想象這樣的情景:重病纏身的母親獨自在不眠之夜忍著劇痛也不愿讓癱瘓的兒子給予自己絲毫的慰藉。她對兒子的苦感同身受,她渴望與兒子共賞秋菊,尋覓生活中細碎的美好,喚起他勇敢面對生活的勇氣。作者在母親與“我”的對話中交代“我們”即將北海看菊的事情,其間母親的神態描寫細膩而富有變化,而“我”的不以為然、對生活的冷漠是對寬容、體貼、慈善的母親形象的有力襯托。文中所敘之事是生活瑣事,然而母愛潛藏在一顰一笑、一飲一啄中,有著于無聲處聽驚雷的震撼力。
背影(節選)
文/朱自清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干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名師對對碰:選文采用截取法即選取人物最能體現愛子深情的瞬間來構建文章。作者潑墨如云,淋漓盡致,對特定環境下的背影(那時祖母去世、父親差使交卸)工筆細描:通過肖像描寫勾勒父親寒酸的衣著,通過一連串具有連貫性的動作——“攀”“縮”“微傾”來體現父親力有不逮的老態。其間還穿插“我”對父親買橘的感受(兩次流淚)來襯托父愛,達到“烘云托月月更明”的功效。作者質樸的語言中飽蘸情感,滄海桑田世事變幻,然而那凝聚著舐犢深情、閃爍著人性之美的“背影”卻感動著一代一代的讀者。
小編:高中篇我們選取了西晉文學家李密的名作《陳情表》片段,《陳情表》流傳于后世,被傳頌為孝道的典范,另一篇則是選自唐代文學家韓愈的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文。
陳情表(節選)
[西晉]李密
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名師對對碰:這段文字作者主要陳述了自己幼年悲慘,家庭的特殊不幸和作者與祖母相依為命的事實,從而說明自己與祖母感情深厚,以作為暫緩赴任的依據。“臣密言”,是奏表開頭的一般格式。《毛詩序》:“衛世子蚤死,其妻守義,父母欲奪而嫁之。”“舅奪母志”的典故就是出自于這里,但這是托詞(封建社會人們把婦女在亡夫以后的改嫁視為丑事),也是作者對于母親寬解的一種孝行。這段文字落筆酸楚,為全文定下了悲涼的感情基調。
祭十二郎文
[唐]韓愈
嗚呼!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歿南方,吾與汝俱幼,從嫂歸葬河陽;既又與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孫惟汝,在子惟吾,兩世一身,形單影只。嫂嘗撫汝指吾而言曰:“韓氏兩世,惟此而已!”汝時尤小,當不復記憶;吾時雖能記憶,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名師對對碰:這段文字記敘了自己幼小喪父后依靠兄嫂撫養和早年與侄子南北遷移,“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的經歷。“少孤”“兄歿”“吾與汝俱幼”等詞看似平淡,卻飽含著作者的無限心酸、悲苦,寫得很沉重。
“惟兄嫂是依”:只有依靠兄嫂。“惟……是……”是文言文中賓語前置的一種句式。“撫汝指吾而言”,道盡了嫂嫂的慈愛,寫出了她的凄楚神情。情真意切,悲酸無限。字里行間流露出形單影只的凄苦以及對嫂嫂的無限感念之情。
的確,正如影片《尋夢環游記》所傳達給我們的一樣,家人是比夢想更重要的事情,而人生最重大的意義是愛。同學們在努力學習追求自己夢想的同時,也別忘記多關心身邊的親人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