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黃夢瑤
由于材料的特殊性,戶外建構需要一塊平整的場地讓幼兒進行搭建,有條件的還可以提供塑膠或者地墊材質進行平鋪,這樣防止積木翻倒時產生過大的噪音。另外,場地最好較大,有材料堆放區和建構區,給孩子提供更多的空間。
戶外建構活動需要考慮幼兒游戲的次數,每周固定哪天、哪個時間段游戲。另外,陰雨天可以換時間或者進行室內建構,讓孩子擁有充分的時間進行建構游戲。
幼兒園應該提供便于幼兒取放的開放式架子和筐子,架子和筐子上應該貼有積木的大小、形狀等標志,有利于孩子進行分類擺放玩具。另外,積木擺放應該整齊,呈現數學關系,例如,最長最大的放在下面,多的單元積木放在下面,少的放在上面,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孩子的數學意識,還能使他們安全地取放。
建構活動是一種讓幼兒既動手又動腦的活動。在主題“我的家鄉”的建構活動中,每次活動教師都和幼兒一起探討主題活動的發展情況及遇到的困難。幼兒會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和想象力,提出更適合的材料要求,例如,在建構“銀行”“醫院”“警察局”“公共衛生間”等建筑物時,幼兒就提出了各種標志的需求,因此建構過程就是按照幼兒的需求提供材料完成建構內容,這些材料可以由教師和家長共同收集。
幼兒的建構設想有各種來源。他們通常來源于主題、電視、同伴等,所以,我們教師應該多提供一些激勵性材料,比如:建筑雜志、旅游雜志、各種影集等,這些材料會幫助幼兒豐富建構設想。
大班幼兒在建構前需要設計圖紙,有的幼兒在建構游戲前,會為自己的設計進行繪畫、簽名或貼上標簽,所以幼兒經常需要在建構區使用書寫材料,教師應該在建構區投放各種書寫材料,如:紙張、記號筆、便簽、油畫棒、膠帶等。同時,教師也應該為自己投放記錄本或者便簽,方便在戶外建構游戲中觀察記錄幼兒的建構活動。
主題確立后,幼兒往往根據現有的積木、泡沫玩具進行基本的排列組合,反復地堆高、平鋪和重復, 但是缺乏目的性。教師可以適時介入,讓幼兒收集幼兒園建筑的各種角度的照片。教師還可以帶領幼兒到幼兒園和周邊進行實地考察,讓幼兒通過觀察講述、了解主要建筑的形狀、結構,感知組合關系、名稱與色澤特點。還可以請建筑工人來幼兒園為孩子簡單講解一下建造的注意事項和步驟。通過多種形式豐富幼兒的搭建經驗,進一步明確搭建目標,讓幼兒的建構更加得心應手。
隨著幼兒建構水平的提高,所需要的材料就會有爭議,建構游戲活動時就會出現材料亂用亂放的現象,所以制定有助于兒童成功建構的規則很重要。例如,“只有建構者才能推倒建筑物”,以及“直到所有建構者都同意可以推倒建筑物時,才能推倒它”。教師還需要評估規則的必要性。在制定規則時,孩子也參與,在潛移默化的規則意識帶動下將游戲活動進行下去,逐步形成幼兒的責任感和規則意識。
戶外建構活動中,教師要注意傾聽幼兒之間有意無意的交流,當幼兒遇到問題時,教師看幼兒如何解決,在幼兒需要時及時回應,協助幼兒回憶已有經驗,并根據幼兒的經驗提出合理的建議。教師指導幼兒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幼兒的游戲水平向更高階段發展。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細心觀察,了解幼兒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時機,采用有效的方式介入,充分發揮幼兒在活動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
當建構游戲結束后,一個個作品不斷地呈現出來,這時,教師應該給幼兒時間讓他們積極交流自己的作品,并相互交流評價。這個評價欣賞的過程,不僅發展了幼兒思維的概括性和邏輯性,更實現了經驗的構建整合。
總之,建構游戲活動中,教師應該因地制宜地為幼兒創造游戲條件,在給幼兒充分的材料、時間和空間的基礎上,讓幼兒大膽想象、創作,教師要作為幼兒的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欣賞者,不失時機地對幼兒的建構活動進行有效指導,促進幼兒的建構技能以及身心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