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沈敏燕
幼兒園屬于社會的一個系統,且這個系統具有開放性,與周圍的環境相互作用。在作用過程中,幼兒園通過搜集來的信息不斷地調整和完善,以適應周邊環境而實現自身的發展。所謂家園和社區共育,實際上是由幼兒園和教師、家庭和家長、社區和管理人員以及幼兒本身依托一定的社會背景,生成聯合起來的四位一體的結合體,互相影響與作用,具有多種多樣的層次。因此,幼兒園、家庭和社區的教育是緊密結合且無法分離的。
作為家長,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科學育兒的知識,這種知識的宣傳和指導是由幼兒園完成的。這項工作的落實需要幼兒園建立家長學校,并開設多樣化的活動,如:專題研討、專家講座、育兒經驗交流、幼兒保健知識等,活動時盡可能讓內容豐富多彩,形式變化多樣。我們和家長在日常交流中發現家長急需掌握家庭教育的方法,于是我們設立了“父母課堂”。課堂完全是互動式的,通過回答、分析、研討乃至爭論的方式解決家長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課堂的研討,家長明白了過渡溺愛和放縱幼兒是不可取的,在家庭中,除了需要對幼兒進行正面教育外,還需要設置適當的障礙,制定獎懲方式,培養幼兒的抗挫能力。此外,還要注意培養幼兒的自制力,為幼兒設置一些自己喜歡卻不能去做的事情,讓幼兒學會對自己的欲望進行克制,學習戰勝自我。我們將家長學校的內容制作成視頻,放在幼兒園的網站上,有一些因故沒有來進行課堂研討的家長也能通過網站的瀏覽獲得家長學校的育兒知識。通過開設“父母課堂”,家長學習了育兒知識,掌握了科學的育兒方法,使家庭教育獲得了比較有效的指導。
幼兒年齡較小,他們參與社會生活及經驗的積累主要是通過模仿和學習獲得的。他們逐漸長大,交往的范圍已經不再局限于家人,而是擴大到幼兒園里的幼兒、老師以及社區工作者,隨著交往范圍的擴大,他們的社會生活經驗也逐漸豐富起來。
親子活動是由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相互合作進行的一系列活動。親子活動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了解孩子,凸顯了幼兒和家長擔負活動主體的作用,有助于家長和孩子構建良好的親子關系。我們在開展這一活動時改變了以往幼兒參與活動的被動性,讓幼兒主動參與場地與活動內容的選擇。在活動中,我們將和家庭結合密切的游戲融入活動,這樣就能凸顯幼兒的生活實際,家長也很認同。我們將活動的內容預先告知家長,讓家長能更積極有效地參與其中。在活動之前,我們會與家長有效溝通,做好所有準備工作,使家長對我們進行這樣的親子活動予以理解和支持,對幼兒園進行親子活動的目的有更深刻的體會。家長們對我們進行主題活動的目的和意義有了深刻的認識,他們就會在活動中強化自己的責任心并迸發出極大的參與熱情?;顒又形覀冞€發現許多家長還能對幼兒進行克服困難的相關指導,引導幼兒如何去學習小伙伴的長處等。
對社區的教育資源進行整合,主要方法就是走出去和請進來。所謂走出去即走出幼兒園大門去觀察和學習;所謂請進來就是對社區的人力資源進行合理開發與利用,將其引進幼兒園。此外,我們搜集和利用本土的優秀資源,形成切合幼兒生活實際的園本課程,讓幼兒接受的教育更符合他們的生活實際。例如,我們會在開展“車”系列主題活動中,我們會增加與幼兒生活緊密相關聯,如對灑水車、鏟車、混凝土車等工程車輛的認識,幼兒在生活中常常見到這些車輛,更容易接受。而教材里列出的一些車輛,如磁懸浮列車,與幼兒們的生活聯系不緊密,簡單介紹即可。當現有資源難以滿足幼兒的求知欲望時,幼兒園就可以對社區的資源進行利用,讓他們去社區進行考察和探究,給他們真實的生活環境。比如,可以帶領幼兒去參觀社區的超市。有了這樣真實的環境,幼兒在反復觀察與思考中,對超市的感性認識會不斷地加深,有助于今后更深層次的探究。幼兒在實地的參觀考察中,與他們互動交流的是專業人士,這更有利于他們對事物的深刻認識,也會使他們對探究和發現生活的真諦更感興趣。
家、園、社區合作共育對教師素質的提高,對教育效果的強化,對家長、社區支持和配合幼兒園的工作十分有利,同時,實踐證明,這樣的共育活動可以提升幼兒教育質量,對幼兒教育事業長遠發展具有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