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濤
摘要:“景漂”、“景歸”現象是景德鎮人才現象獨特的表現形式,有其特定的內涵和形成原因。“景漂”、“景歸”是景德鎮市重要的人才資源,為發揮好“景漂”、“景歸”等各類人才的創新驅動發展作用,使景德鎮更有魅力,令世人更加向往,就必須夯實人才發展基石,以寬厚的待遇和優越的條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成就人才,為人才提供更多的發展機遇和空間,讓更多的人才集聚景德鎮,真正把千年瓷都打造成創業的樂土、藝術的天堂和人才的高地,加速推進景德鎮城鄉振興發展。
關鍵詞:城鄉;振興發展;人才;“景漂”;“景歸”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堅定實施人才強國戰略,“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設人才強國。”[1]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戰略資源,也是驅動城市發展的強力保障。景德鎮有著1700多年的制瓷歷史,陶瓷文化底蘊深厚,魅力獨特,享有“世界瓷都”美名譽滿全球。但是目前景德鎮的整體經濟實力不強,與景德鎮歷史的輝煌相比有較大落差,與其他城市當前的發展狀況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復興千年古鎮、重塑世界瓷都、保護生態家園、建設旅游名城、打造一座與世界對話的城市”和建設“富裕美麗幸福現代化江西”的景德鎮樣本,須大力實施人才振興戰略,以人才驅動景德鎮城市發展和鄉村振興。
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新時代需有新作為。景德鎮人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推動黨的十九大精神在景德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凝心聚力,奮發有為,奮力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景德鎮篇章。景德鎮市委書記鐘志生強調,“要大力實施創新引領,做好招才引智工作。”人才是創新的根基,是創新的核心要素。創新驅動發展實質上就是人才驅動發展。近年來,景德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人才工作,注重全面改善引才聚才的環境,出現各類人才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的良好局面。正是在這種環境下,“景漂”、“景歸”人才形成集聚效應,為景德鎮城市發展和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和新動力。
一、“景漂”、“景歸”現象及其成因
“景漂”、“景歸”現象是景德鎮人才現象獨特的表現形式,有其特定的內涵和形成原因。
(一)“景漂”現象
工匠八方來,器成天下走。景德鎮獨特悠久的陶瓷技藝文化、千年不熄的窯火,創作出無數精美絕倫的陶瓷藝品,促使景德鎮成為世界陶瓷藝術的“圣地”,展現出無窮的魅力和感召力,每年吸引了數以萬計的海內外陶藝家、藝術家、青年學生和“創客”來景德鎮尋夢創新創業,形成了別樣的“景漂”現象。“景漂”是由“北漂”延展演化而來的,意思是“漂泊在景德鎮的外地人”。他們來自世界各地,因為特別喜愛景德鎮陶瓷,深深被景德鎮陶瓷技藝文化所吸引,再者是看重景德鎮良好的陶瓷技藝氛圍和平臺,還有成熟的活躍的陶藝市場,所以志愿在景德鎮創新創業,形成了獨具景德鎮地域特色的人才文化現象。
根據調研結果分析,“景漂”具有自發性、廣泛性、融合性和不穩定性四大特點。按照“漂”的狀態,“景漂”可以分為常住型、候鳥型和體驗型三種類型。據調研初步統計,截至目前,活躍在景德鎮的“景漂”人數有3萬人左右,涵蓋了外籍藝術家、國內藝術家、大學畢業生、陶瓷愛好者及其他從事陶瓷制作和輔助工作的人員,其中有近5000名來自海外的“洋景漂”,他們絕大多數都工作在以陶瓷為核心的產業鏈上。
“景漂”在講好景德鎮故事、傳承景德鎮陶瓷文化、推動景德鎮城鄉振興發展、促使景德鎮打造一座與世界對話的城市進程中,發揮著巨大的積極作用:一是帶來了新工藝,促進了景德鎮陶瓷行業的發展。如來自上海的“景漂”藝術家錢大統,他將西方繪畫藝術與景德鎮傳統陶瓷釉下彩技法完美融合,創造了釉下西畫這一全新的陶瓷繪畫品種,助推了陶瓷文化繁榮。二是帶來了新資源,促進了景德鎮對外文化交流。如著名文化學者王魯湘,組織團隊拍攝百集“景漂”紀錄片、舉辦《歸來·絲路瓷典》景德鎮瓷器全球巡回展,努力推動景德鎮陶瓷文化走向國際舞臺。三是帶來了新資金,促進了景德鎮陶瓷產業快速發展步伐。如鄭祎、伍一洵等“景漂”企業家,投資陶瓷行業,為景德鎮陶瓷產業昌盛貢獻了新的力量。
(二)“景歸”現象
近年來,景德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城鄉環境整治工作,尤其是2017年2月開展城鄉環境大整治工作,給城市“洗臉”,為農村“洗腳”,城鄉面貌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景德鎮民眾的認同感、歸屬感、獲得感和幸福感顯著增強,外界人士也對景德鎮有了新的好評價和認識。2017年10月啟動了城市“雙創雙修”工作,創全國文明城市、創國家衛生城市,進行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城鄉環境進一步升級改善,城市品質進一步提升,城市魅力進一步彰顯。景德鎮人文環境更加和諧,居住環境更加舒適,城鄉環境更加美麗,工作環境更加溫馨,猶如一座強大的“磁場”,大量“景漂”現象之后又出現不少“景歸”。“景歸”是指曾在景德鎮出生或生活、學習、工作過,從景德鎮里走出去的企業家、藝術家、學者等,由于對故土的懷念,受鄉情的感召和良好環境的吸引,又紛紛帶著先進理念、先進技術、資金和項目回到景德鎮發展的人員,他們為景德鎮城鄉振興發展增添了“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據調研數據統計,2016年以來,回鄉創業的“景歸”企業家多達數百人,其中投資億元以上的項目有30多個。
“景歸”積極施展才華,為景德鎮城鄉振興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一是大力傳承文化。白明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瓷藝術系主任,大力宣傳推廣景德鎮瓷藝,推動陶瓷文化走出去,在很多國家舉辦過國際展覽和學術研討會,為景德鎮開啟了國際文化交流和傳播的重要窗口。二是奮力投資興業。鮑杰軍是歐神諾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早年景德鎮陶瓷大學畢業留校,后辭職下海,在佛山創辦建筑陶瓷企業,經過多年發展已是享譽世界的行業標桿。近年他返回景德鎮投資興業,以新的管理模式和企業家精神,為景德鎮傳統陶瓷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新的樣本和范式。三是著力創新創造。汪艷霞是樂平市三王牧業有限公司董事長。2005年,她從浙江義烏運送材料回樂平,帶領3000多名婦女加工小飾品,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2012年,她與丈夫王贊從浙江金華回鄉創業,創辦了三王牧業,把浙江成熟的湖羊科學養殖模式引進到樂平。公司總投資3億元,占地5640畝,中國工程院院士印遇龍在該公司建立了院士工作站。2016年,該公司銷售各類種羊和肉羊5萬頭,實現種植養殖累計產值9394萬元,帶動農戶增收3200余萬元。她回鄉創業四年,不僅推動公司成功在上海股權交易中心Q板掛牌上市,還通過養羊帶動了周邊10家合作社2008戶農戶致富。她回鄉創新創業創造,不僅讓她獲得了滿滿的成就感,還帶動了許多人致富。
(三)“景漂”、“景歸”現象成因
“漂”是一種生活態度,“歸”是一種家國情懷,是對“漂”的一種發展與升華。筆者通過調研發現,“景漂”、“景歸”現象形成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實施的積極政策引導和推動。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人才工作,著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戰略”,積極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國家戰略,為人才發展創造良好的平臺和機會。各級黨委、政府也在積極出臺各種鼓勵措施,努力貫徹落實好國家戰略。江西省省委省政府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大力推進“贛商回歸、引智入贛”,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生動局面。用平臺吸引人才,以事業成就人才,廣召天下英才而用之,讓各類人才各得其所、用當其時、才盡其用。景德鎮市委市政府為更好地招才引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服務人才,充分發揮全市各類人才的作用,促進景德鎮城鄉又好又快發展。2017年10月12日,景德鎮市招才引智局、景漂景歸人才服務局揭牌儀式在景德鎮市行政服務中心舉行。景德鎮市招才引智局、景漂景歸人才服務局的成立,是景德鎮人才工作機制的重大創新和有益探索,將整合統籌全市人才職能、政策、資金、項目以及力量,打造一個人才服務的“大平臺”。這些舉措,調動了有志于創新創業創造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了全社會的創業激情和創新動力,為各類人才發揮所長、創業創新創造提供了絕好的機遇和舞臺。
二是景德鎮陶瓷技藝文化的魅力感召和吸引。景德鎮陶瓷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講述中國故事、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景德鎮獨特的優勢和厚重的文化,具有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品牌價值。我們根據設計的問卷調查發現,“景漂”、“景歸”來景德鎮發展的原因,41.8%的受訪者是因為“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現實中,“景漂”、“景歸”之所以選擇來到景德鎮創意創業創新,大多數人是源于對陶瓷文化技藝的一種熱愛與追求,因為這里有影響世界的陶瓷文化,有講好江西故事的土壤和條件,有傳播中國聲音的平臺和環境。如方衛國、董克勤等“景漂”、“景歸”陶瓷藝術家扎根于景德鎮,正以現代工匠精神和創新創意精神續寫著瓷耀中華的新篇章,在文明互鑒中創造新傳奇。
三是景德鎮城鄉環境日益改善和發展潛力巨大。城鄉發展環境和發展潛力對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是至關重要的。近年來,景德鎮大力開展城鄉環境大整治工作,從給城市“洗臉”、為農村“洗腳”到“雙創雙修”,做好治山理水、顯山露水文章,城市品質和形象大大提升。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58.1%的人認為近兩年景德鎮環境“變化巨大”。隨著景德鎮城市美譽度不斷提升,千年瓷都的獨特魅力與價值進一步彰顯,吸引了眾多高層次人才來景德鎮發展。如景德鎮陶瓷大學、景德鎮學院等各高校院所都招錄了較多的博士、碩士,為景德鎮城鄉振興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通過城鄉環境大整治,廣大干部和群眾提振了精氣神,弘揚了正能量,呼喚了真善美,帶動了“硬環境”和“軟環境”雙提升。問卷調查結果統計顯示,受訪者中,認可景德鎮市“抓環境就是抓發展,抓發展先要抓環境”理念的占比82.7%,90.59%的受訪者認為景德鎮市投資環境有較大改善,87.88%的受訪者表示愿意在景德鎮發展。另外,景德鎮市具有廣闊的人才發展空間,具有完備的陶瓷、航空、汽車、旅游“3+1”產業體系,產業特色鮮明。景德鎮陶瓷是中國走向世界、世界認識中國的重要文化符號,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開展,陶瓷這一重要文化元素契合發展趨勢、符合國家發展戰略,讓眾多人才感受到了景德鎮的發展前景廣闊、發展空間無限。正是對景德鎮這座城市充滿期待、充滿信心,“景漂”、“景歸”成為景德鎮特有的人才集聚現象。
二、“景漂”、“景歸”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筆者通過調研發現,“景漂”、“景歸”在發展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有自身的問題,也有政府部門和社會的問題,制約著他們的發展進程。比如說,“景漂”、“景歸”一族的孩子入托入學受教育問題、住房問題、落戶問題、醫療保險問題、公司辦證問題、創業資金貸款問題;政府、部門及社會扶持政策落實是否到位問題、服務平臺問題、城鄉道路交通問題、宣傳廣度問題、社會保障問題,等等。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個人、政府和社會共同努力,齊心協力為探尋解決問題的良方出謀劃策。如剛從景德鎮陶瓷大學或景德鎮學院、江西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畢業的大學生中有不少想留在景德鎮“漂”的人,他們起初在景德鎮發展肯定會面臨不少的問題,首先是住房問題、就業創業平臺和機會問題。他們如果選擇創業的話,還會面臨創業資金問題等。這些問題的解決,既需要個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也需要政府和社會的極力關注和關懷,政府應根據實情提供適宜有效的政策幫助支持和出路指向等。有的“景漂”、“景歸”在創業過程中,需要到政府相關部門辦理有關手續和證件,有時會遇到久辦不成的問題,嚴重影響他們的工作進展,挫傷他們在景德鎮投資興辦企業公司的積極性。我們政府相關部門領導和工作人員對這些問題需引起高度重視,進一步優化政務環境,消除“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現象,改進工作作風,提高辦事效率,發揚“做事是最好的作風”,及時高效為企業和民眾服務,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
三、夯實景德鎮城鄉振興發展的人才基石的對策建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環境好,則人才聚、事業興;環境不好,則人才散、事業衰。”可以說,人才發展環境的優劣已經成為當今人才競爭的關鍵要素[2] 。新經濟靠人才引領,創新驅動靠人才支撐,新舊動能轉換靠人才推動。人才是第一資源,人才是第一生產力。對景德鎮來說,無論是“景漂”還是“景歸”,都是重要的人才資源。只有夯實人才發展基石,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成就人才,為人才提供更多的發展機遇和空間;才能讓更多的人才集聚景德鎮,真正把千年瓷都打造成創業的樂土、藝術的天堂和人才的高地;才能創新驅動景德鎮城鄉振興發展,使景德鎮更有魅力,令世人更加向往。
(一)創造有助于人才發展的優美“硬環境”
景德鎮城鄉環境大整治工作成效顯著,城市道路更通暢了,綠地更多了,路燈更亮了,環境更美了,城市品質和形象更好了,干部精氣神更足了,市民榮譽感更強了,外界對景德鎮評價更高了。為鞏固好景德鎮城鄉環境大整治工作取得的成果,進一步凈化綠化美化城鄉環境,需深入推進城鄉環境整治工作,扎實打造好“城鄉環境整治的升級版”——“雙創雙修”,徹底解決瓷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臟、亂、差”現象和“兩違”問題,打造“整潔美麗、整齊有序、整治有力、和諧宜居”的世界瓷都新形象,使景德鎮城鄉環境更加優美,更加宜居宜業,增強各類人才對景德鎮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提升他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從而能充分調動他們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在景德鎮大展拳腳、施展宏圖抱負。
(二)營造有助于人才發展的良好“軟環境”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黨內和黨外、國內和國外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的偉大奮斗中來,……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讓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1]這些重要論述,為做好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景德鎮須實施良好的人才政策,著力營造感情留人、創業圓夢的聚才環境。須大興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良風,形成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氛圍;健全完善人才發展機制,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為靈活的人才管理機制,打通人才流動、使用、發揮作用中的體制機制障礙,推動形成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發展局面,充分激發人才特別是青年人才的創新活力;落實好相關人才引進、培育政策,讓引進來、培育好的高層次人才工作能安心、生活能舒心;為人才創新創業發展給予扶持政策,在房租補貼、稅收減免、貸款貼息等方面進行優惠,以優越的條件和寬厚的待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三)搭建有助于人才發展的創業“大平臺”
人才不僅要引得來,還要用得好。景德鎮要緊緊抓住“用才”這個核心,不斷為人才發展搭建好就業創業“大平臺”,讓人才干事有舞臺、創新創業有機會、發展有空間。一方面要圍繞陶瓷、航空、汽車、旅游、茶葉等特色產業,綜合城市功能、產業發展、市場需求以及現實條件等因素,科學規劃陶瓷小鎮、航空小鎮、汽車小鎮,努力建設一批特色小鎮,幫助人才創新創業。另一方面要按照“工業成本、景區風貌、城市功能”的要求,完善陶溪川文化創意園、陶陽里歷史街區、三寶國際瓷谷、陶瓷工業園區、高新區等園區配套機制,做優做大做實創意創業創新平臺,引進一批有情懷、有格局、有實力的企業家、藝術家和實業家,構建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模式創新的戰略聯盟和品牌聯盟,助推景德鎮經濟社會發展。
(四)健全有助于人才發展的服務“新體系”
景德鎮“用活”人才,關鍵要提供高標準的服務保障,讓人才無后顧之憂。一是要建立市級黨政領導干部聯系人才制度,以最真誠的態度打動人才、以最優質的服務贏得人才。二是要建立專門的人才服務窗口,為引進人才在戶口遷移、編制管理、職稱評聘、子女入學、社會保障、醫療保險等方面開設綠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務,讓人才安心工作、潛心科研、放心創業。三是要優化生活配套服務,規范化建設一批人才公寓或人才小區,定向提供給高層次人才居住;高質量建設1到2所專門學校,定向招收各類人才子女入學;在工業園區、創業基地等人才企業聚集區,規劃建設醫院、商貿、銀行、酒店等一些基礎設施,完善服務功能,為人才和企業提供宜居便捷、低成本、高效率的生活環境和配套服務。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版.
[2] 趙愛明.全面改善人才發展環境[N],人民日報,2014-09-10.
(作者單位:中共景德鎮市委黨校)
責任編輯:凌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