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元
摘 要:國學經典是我們中華民族古代人民偉大的智慧結晶,蘊含著深厚的民族文化,作為中華兒女,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去繼承它們并使它們發揚光大。但是由于學生們各方面的限制,使得國學教育開展的過程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下面,本文就小學階段的國學經典誦讀教學展開具體的敘述,具體探討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同時,研究相關的高效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階段;國學經典誦讀;問題;高效教學
一、當前小學語文國學誦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對于國學誦讀教學的時間無法保障。
盡管隨著新教育形勢的不斷深入,國學教育被越來越重視起來,但是,由于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嚴重影響,很多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會有意識的忽略這部分的教學,很多學校也僅僅是以成績作為最重要的教學任務,并沒有真正的安排國學誦讀教學的時間,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們對于國學誦讀教學的積極性就不會很高,這也就使得學生們接受國學誦讀教學的時間得不到保障。
2.部分教師對于國學誦讀教學的觀念存在偏差。
很多教師在開展國學誦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學的觀念存在很大偏差。很多教師僅僅認為,國學經典誦讀教學也就是說,先引導學生們對于相關的內容進行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們進行背誦。這也就使得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過分的將重點放在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上。就拿《憫農》為例,教師在引導學生們進行誦讀掌握的過程中,往往會先引導學生們進行理解,教師可能會帶領學生們一句一句的進行翻譯,然后,在總結出中心思想內容,最后在讓學生們進行背誦掌握。這種教學的方式,從表現上來看,似乎并沒有什么問題,但是,從本質上來看,他偏離了教學的主要目的,忽略了在這個過程中,重點是對于其中蘊含的高尚品德的體會,而并非文本內容的過分解讀。
二、小學語文國學經典誦讀教學策略研究
1.挖掘國學經典中的故事,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理解能力有限,他們的知識積累也是十分的有限的,如果僅僅依靠國學經典文本的表面文字,他們可能無法真正的去進行理解,即使教師進行詳細的分析,他們理解的可能也僅僅局限于文本的含義。另外,由于國學經典的內容畢竟是比較枯燥的,小學階段的學生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會感到乏味,失去學習興趣。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就要適當的挖掘國學經典中的故事。小學階段的學生最喜歡的就是故事,那么如果教師在引導學生們進行國學經典誦讀的過程中,結合具體的故事情境,就可以充分的調動起學生們的積極性,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理解掌握。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們欣賞《三字經》的相關內容時,由于他所表現的形式僅僅就是一些文字的拼接,甚至很難去理解,我們都知道,在三字經中包含著很多有趣的小故事,而那些言簡意賅的文字正是故事的提煉,所以,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們講一講其中包含的小故事,幫助學生真正的進行理解,調動起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
2.為學生們營造出一種學習國學經典的氛圍。
學習的環境可以直接帶給學生一種心理暗示,那么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就可以為學生們營造出一種良好的國學經典學習氛圍,幫助學生在具體的環境中進行學習。例如,教師可以在班級內讓學生們設計出國學經典誦讀的黑板報。或者,教師可以讓學生們每個人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歡的詩篇,然后運用彩筆,自己設計出一張海報,根據自己的想象力,畫出美麗的國學經典。然后,教師可以在班級內規定出一個具體的區域,然后將這些東西展示在班級內,從而帶給學生們一種暗示,促進學生更好的進行學習,同時也幫助學生感受到國學經典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3.舉辦國學經典誦讀的實踐活動。
為了有效的調動起學生們對于國學經典學習的積極性,教師也可以適當的開展實踐活動,教師可以采用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讓學生們在參與的過程中感受到國學經典學習的樂趣。例如,教師可以適當的引導學生們舉辦國學經典誦讀比賽,或者,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們進行情景再現,引導學生們結合國學經典的內容,結合其中具體的小故事,讓學生們進行實踐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從更加深層次的角度,理解其中蘊含的道德情操,提高學生們的綜合能力。
國學經典的內容十分的豐富,同時,也是十分的厚重,通過引導學生們對國學經典內容進行學習,可以有效的陶冶學生們的情操,提高學生們的思想品格,引導學生們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那么小學階段作為學生們語文學習的啟蒙階段,教師要在基礎抓起,培養學生們對于國學經典學習的意識。所以,在語文教育中,必然要充分重視起對于學生們的這方面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劉玲玲.小學語文國學經典誦讀教學高效策略探究[J].新課程(上),2017,(5):30-30.
[2]張立全.小學語文活躍經典誦讀教學中高效策略的探討[J].中國創新導刊(上),2017,(5):30-30.
[3]王斌.探究小學語文國學經典誦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J].教學應用,2017,(5):30-30.
[4]張美榮.淺談小學語文國學經典誦讀教學高效策略[J].知識與技術,2017,(5):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