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
摘 要:“語文素養”的提高,誦讀應是有效的途徑之一。在語文課程中,朗誦是一項重要的學習活動。朗誦能力是學生形成其它各項語文能力的基礎,對培養學生的閱讀語感、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語文教育;漢語教育;朗誦教學;高中語文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在華夏文明燦爛的長卷中,詩人燦若星河,作品浩如煙海,風格異彩紛呈。僅唐一代,就有奔放飄逸的李白,沉郁頓挫的杜甫,通俗平易的白居易,清新俊拔的杜牧,奇詭險怪的李賀,綺麗精工的李商隱。他們的詩歌如山一樣巍峨高聳,如海一般波瀾壯闊。他們多姿多彩的創作,讓詩歌的天空云蒸霞蔚,五彩繽紛。一首好的詩歌能增進人的見識,熏陶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凈化人的心境,提高人的文化修養。因此,在中學階段能初步理解,鑒賞,評價古代詩歌應成為高中生必修的語文素質。
一、朗誦的意義和作用
1.朗誦啟發人性。
朗誦詩歌,既為人類,也為個人。首先,人類需要詩歌為生命找一個理由。該如荷爾德林所說:“人類詩意地棲居在這個星球上”。其次,老年如散文,中年人像小說,青少年是詩歌。于朗誦中青年人將詩情、詩意、詩心、詩性潛藏于心,于吟誦中便也多了一份豪情、多了一份從容、多了一份優雅、多了一份灑脫、多了一份哀惋……
2.朗誦體會感情。
古人云:“詩緣情”,“情動而辭發”。朗讀者必須披文以入情,表情以達意。這要求學生朗讀時必須先體會作者的感情,以自己的人生經驗,務求與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方能打動聽眾。沒有感情的朗誦肯定是不成功的。
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要讀出其豪放之情,陶淵明的《飲酒》(其五)要讀出淡雅閑情來。文章的感情并不單一,朗讀者更需留心,如郁達夫《故都的秋》清靜中寄悲涼,《詩經碩鼠》痛恨中含警告,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另外,文章言盡而意無窮處,更需細心揣摩。
3.朗誦再現形象。
我們可以通過對作品形象的載體——文字加以聯想和想象,使之在朗讀者心中形成“內心視象”,當自己的“內心視象”與作者契合了,也就深得文章意旨了。朗讀要打動人,也非得建立起自己的“內心視象”不可,并在朗讀中貫徹之,使聽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嗅其味,如捫其形。誦讀《念奴嬌赤壁懷古》須在腦海中確立自身貶官黃州,獨臨赤壁,祭奠江月,傷悼古人,感吁“華發早生”,但非失望頹廢的主人公“視象”。讀《離騷》,這高冠長佩、芰荷衣裳而“好此奇服“之屈原,不同流合污之浩然正氣與九死未悔之愛國信念要呼之欲出。又如《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如能凸現辛棄疾睹國事靡爛,痛壯志未酬,于豪壯中略見悲涼之“視象”,誦讀與再現形象相得益彰了。
4.朗誦理解思想。
古人讀書當是今人之朗誦。朱自清先生認為: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其意義的獲得一半在聲音里頭。他說:“要增進學生理解和寫作的語文能力,得從正確的朗誦教學入手”,文章要由老師、學生反復讀,“有時還得背誦”。深刻理解文章思想是朗誦的先決條件,同樣,學生也因朗誦而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領悟。朱熹也有同樣的體會:“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字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爾。”不熟讀《致大?!酚秩绾螐拇蠛P鷩瘫简v的氣勢、雄渾博大的意境中體驗到普希金那自由奔放積極奮進的思想感情呢。
二、教師如何啟發學生朗誦
1.教師重新定義自身的教學。
傳統教學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承,在多數情況下,非但不利于促進學生學習,在某種程度上還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機與學習期望。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強調,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不是單純的知識傳遞,而是讓學生獲取學習方法,感受學習過程,促進知識的有效遷移與重組。教師在新課程實施中的主要任務是導學、導讀、導看、導思、導行,給予學生更多自學、自讀、自說、自練和自做的機會。把課堂真正變為學生主動學習、研究,親身感悟、體驗的地方,而不要把課堂視為欣賞教師講演、被動接聽和接受固有結論的場所。華東師范大學教授葉瀾說:“沒有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育就可能蛻變為‘訓獸式的活動。”
在朗誦的教學實踐中,作為教師,充分體會到教師的身份應該有一個新的界定,在教學中要轉換角色,改變固有的教學行為。
語文教師應由知識的傳遞者向學習活動的指導者轉變。在朗誦上,教師就充當引導的角色。教師要對學生的朗誦進行排練,根據學生個人情況進行篇目的調整,指導學生對選擇的作品進行深入解讀,鼓勵并且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當然,在指導學生之前,自己要做好案頭工作,掌握好朗誦技巧等相關知識。教師在教學中要轉換角色,站在學生的平等地位上,學生才會從教師那里獲取平等的意識、主動的意識、參與的意識,更好地把他們的能力發揮到極致。
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我們應在實際教學中重視朗誦教學對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作用。在教學中,我們應還時間給朗誦,讓學生縱情地誦讀,這樣既可獲得讀書的樂趣和美感,激發學語文興趣,又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從而提高語文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梁心玉.新課標背景下高中語文詩歌教學策略研究[D].閩南師范大學,2017.
[2]孫博文.高中語文朗讀教學探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5.
[3]馬彥兵.舊文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淺談高中語文詩歌的朗誦教學[J].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