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妮
摘 要:鋼琴是聲樂演唱中一種常見的伴奏樂器,相當于扮演藝術指導的角色。鋼琴藝術指導與聲樂演唱是一個整體,只有兩者達到完美的效果,才稱得上對一部作品的完美演繹。而達到這種理想效果,需要做到對這種藝術指導和聲樂演唱的完美配合,解決處理好這兩者的技術配合問題,使音樂表現更具效果。
關鍵詞:鋼琴藝術指導 聲樂演唱 技術配合
前言
伴隨當今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藝術需求在日益提升,這使聲樂藝術有很大發展,鋼琴藝術指導對聲樂演唱的作用越加重要,越多的人們對這個問題的重要性認識程度越加提高,越加備受關注。對音樂作品演繹來說,鋼琴充當“伴”的角色,聲樂演唱更多體現的是“唱”,不能對二者看成是主導與從屬的關系,應看做是相互配合的關系。在聲樂演唱中琴與歌是交融的,鋼琴藝術指導對聲樂演唱具有協助引導的作用,有利于聲樂藝術價值的增強提升。無論對于鋼琴藝術指導,還是對于聲樂演唱來說都應通過技術配合達到和諧統一的效果;無論是對聲樂教學,還是對實際的演藝實踐工作來說,二者在技術上的配合都是重點關注的問題,都是相關工作者加以重點提高的能力。對這些問題的認識,應尤為認識鋼琴藝術指導的概念、聲樂表演中鋼琴藝術指導的應用意義,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對這些相關問題都要做到全面分析了解,這是一個專業性問題,需要進行長期的訓練。基于此本文以鋼琴藝術指導和聲樂演唱為研究對象,從四個方面對二者之間的技術配合問題展開分析研究,旨在能夠豐富更多的樂理知識,為廣大聲樂愛好者及工作者在音樂表現處理上提供更多的指導。
一、 概念簡述
鋼琴藝術指導包括藝術與專業這兩個概念,指的是鋼琴演奏同聲樂及器樂,或是與舞蹈相關的表演藝術給予的配合指導。在聲樂演唱當中,需要鋼琴藝術發揮指導作用,在彈奏伴奏中,向演唱者發出提示或引導信號,以增加強表現力,使這種能力充分的體現。從傳統觀念來講鋼琴伴奏是對鋼琴藝術指導最簡單的理解,這種看法具有片面性,對伴奏功能的認識不具全面性,被忽略了藝術指導的多種作用{1}。在聲樂藝術發展中,很多人對這些片面認識有了改變,一些音樂、藝術院校,開設了相關課程。不難看出在聲樂藝術發展中鋼琴藝術指導越加突出重要性,相關問題研究越加深入,實踐活動也在豐富。
二、 聲樂演唱中鋼琴藝術指導的應用意義
鋼琴藝術指導這個概念已經出現了100多年,現已成為音樂專業的一個分支,體現了鋼琴藝術指導在音樂作品中的指導意義及藝術價值。其價值體現在演奏者在研究揣摩作品中同演唱者交流學習,這樣彼此都更加理解作品的內涵及情感,使對作品的表達更加完善,還可以運用鋼琴藝術指導將演奏者與演唱者的天賦表現出來,給予演唱者感悟作品提供協助。還能夠及時發現在演唱表現能力方面的不足,將演唱水平提升上去。通過對鋼琴藝術魅力的發揮,演唱者在自我認識與自我處理中起到激發作用,使作品獨特性得以增強。
從這個部分的論述可看到在聲樂演唱中對鋼琴藝術指導具有特定要求,指導者要在音準等能力上都要達到要求,對作品的理解與分辨具有獨到性,使作品風格能夠得以充分發揮,對演唱者起到協作作用,提供必要的指導、引導,使音樂作品具有立體感,更形象化,有利于對音樂素養的培養,對專業技能的提高。
三、 簡析二者之間的關系
鋼琴藝術指導伴奏部分多以鋼琴伴奏為主,在對音樂表演進行完美闡釋,對旋律及節奏做出指導,對藝術氛圍加以烘托,對演奏者、演唱者在音量上給予調節,對表演者情感融入加以激發,觀眾在藝術氛圍當中的體驗更強烈,對思想情感具有帶入感{2}。通過課堂教學表明鋼琴藝術指導對音樂作品演繹起著重要作用。在指導中多是伴奏形式,將教學內容作為輔助,使演唱者主觀情緒得到烘托,以伴奏加工處理伴奏形式,以提供給演唱者更好的服務。通過指導調整前奏部分,掌控速度與帶入情感,快速進入演唱的意境當中,聲樂演唱更加流暢,更加具有情感。流暢地連接間奏與尾奏,做到了首尾呼應,對演奏者與演唱者起到情感推進的作用;尾奏是對情感的補充,實現完美的收尾。這種指導對演奏者及演唱者關系起到協調作用,聲樂表現的理解能力得以理解,藝術指導在聲樂演唱中是一個重要部分,是遞進與促進、融合發展的關系。
四、 技術配合簡析
1.對聽覺與洞察力的處理
鋼琴藝術指導要求指導者具有極高的聽覺要求,對歌詞及旋律做到全面的理解,能夠對鋼琴作品加以彈奏出來,及時細微調整伴奏,使整個音樂更具整體性,感覺更加悅耳。演唱包含歌詞、旋律,還有音量與音調等內容,想要這些內容達到要求,細微調整伴奏,認真分析精髓之處,對演唱給予正確提示,使演唱者演唱水平能夠得以提高。對洞察力來說演唱者為使音樂更加立體,情緒更加飽滿,會通過肢體動作加以表達。指導者要對肢體動作加以時刻關注,及時調整伴奏,以更好發揮音樂情緒。除了肢體動作,對眼神也要觀察,觀察演唱者的眼睛,對此刻情緒加以了解,這其實也是對作品的理解,以演奏出效果良好的伴奏,使演唱者的演唱更順暢,演奏者和演唱者的配合更默契。
2.對音色與音量比例的協調
對演奏者與演唱者來說雙方在配合中很多因素會改變,都會影響到音色及音量,演奏者對此需要進行合理調控的處理。目前美聲、民族、通俗是聲樂演唱常見的唱法,每種唱法不同,演唱之后的音色也會不同,伴奏者對此應該區別,具體問題具體對待。以美聲唱法為例,這種唱法音量大,而且色彩明亮,伴奏者應以音量對演唱氛圍加以烘托,使旋律線條突顯出來。以再分析民族、通俗唱法,這種唱法具有大小適中的音量,在音色上給人以清脆的感覺,重點突出低音旋律,在和聲上給予支持;其次同演唱力度之間的配合,在力度上具有變化性,伴奏者要以演唱者力度為準。若是演唱的聲樂作品具有較強的力度,在演唱中力度會加大,伴奏的力度也會加大,演唱者在演唱時以旋律部分為主,對伴奏音量掩蓋演唱者演唱音量的問題不必過于擔心。若是力度較弱,這減弱了伴奏,音響效果由此并不理想。可見這種變化具有一致性,演唱者尤為需要演奏者的幫助支持,要形成默契的配合程度。最后是呼吸配合,在演唱中呼吸是重要的環節,對演唱者與觀眾來說要將鋼琴看作是一種“擬人化”的角色,伴奏者要對演奏過程中的呼吸加以重視,在演奏時可以同演唱者歌唱,使音響效果更自然和諧。
3.對觸鍵方法的掌控
對鋼琴演奏而言,音色效果隨著觸鍵的不同而變化,從音樂發展史不同階段來說聲樂作品的風格會不同,演奏者要從音樂史角度出發,分析不同時期的作品。以巴洛克時期的一位大師亨德爾為例,這個時期多是管風琴作品,這種樂器音量寬宏,在演奏中觸鍵要深,對較大音量做到有意獲得,對伴奏效果加以模仿,使作品具有一致性。對古典主義時期的作品來說對稱性、均衡性更明顯,很多音樂家極致發揮了這種創作能力。如在莫扎特歌劇及詠嘆調作品中,觸鍵要均勻且流暢,音色效果完整統一。對浪漫主義時期來說藝術歌曲出現,成為一種重要的新體裁,在音樂創作中個人情感獲得極大的抒發,情感類型多樣,且變化越加豐富,這決定了不同的演唱處理形式。在對藝術歌曲演繹時,演奏者以及演唱者都要分析作品,應具有一致的處理方式,結合實際對觸鍵方式加以合適的選擇。
4.適當發揮踏板的作用
踏板是鋼琴的重要結構,對演奏效果影響效果顯著。對鋼琴藝術指導而言,如果想要將踏板作用充分發揮,充分配合演唱者,則要從兩方面考慮。第一作品風格問題,如演奏古典作品時,要做到音樂表現的精煉化,具有流暢性與顆粒感,這時要對踏板少用,或是淺用。在對十六分音符,或是對三連音演奏時更應該對干脆利落的感覺加以追求,避免出現拖沓的問題。對浪漫主義作品風格來講這類作品情感更濃郁,更熾熱一些,這樣對踏板多用,或是深用,著重對濃郁意境的渲染。第二換踏板的問題,對踏板的運用應做到干凈徹底,不能顯得拖拉。在沒有演奏前做一下測試,對踏板在力度與韌性上認真感受,將不同狀態下的腳腕感覺熟記,發揮踏板的積極作用。沒有事先加以了解,事先沒有感受一下,音色可能渾濁,對演奏效果產生負面影響。
5.對突發情況的處理
無論是在演唱中,還是在演奏中,有時會發生始料未及的情況,這些問題能夠得到及時處理,表演還能持續進行,得不到及時處理,影響到表演的正常進行,對突如其來的情況時刻都要做好準備。應確保演奏者與演唱者之間都要保持良好的態度,要有正確的態度,無論發生何種情況,都要保持冷靜。事先做好準備,通常不會有大問題的出現,一些小問題可當場及時解決。兩者保持冷靜鎮定的態度,能夠重拾信心,相信具有應對能力。最后針對在演唱失誤問題,如果出現不正確的演唱旋律,演奏者要冷靜,迅速找到突然演唱的地方,重新配合,使演唱能夠繼續進行。當出現錯誤的節奏時為了順利完整地進行演唱,演奏者微調一下速度,認識到如何避免演奏錯誤,如果彈錯音,不小心觸碰其它音符,不必太在意,也不要重彈{3}。如果整段旋律彈錯,在保持冷靜態度的同時,憑借樂感拉回旋律,起錯速度時將注意力轉向演唱者,遵循演唱速度,將演唱看作是中心,減弱演奏力度,便于對突發問題及時做出應對處理。
結語
對二者的配合來說首先認識到這兩者之間一體的關系,這對演奏者與演唱者來說都是音樂表現能力的考驗。除了要求具有豐富的樂理知識與音樂表現技能,重要的一點是各自保持認真的態度,加強雙方之間的交流,冷靜應對出現的各種問題,通過默契的配合,達到良好的演奏與演唱效果。對二者的配合,這是一個技術問題,既然是一種操作技術,這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雙方都要加強練習,提高默契度。
注釋:
{1}梅潔.鋼琴藝術指導在聲樂演唱中的作用探討[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20(3).
{2}潘虹宇.論聲樂教學中的鋼琴藝術指導[J].大眾文藝,2016(19).
{3}楊羚.淺談鋼琴藝術指導在聲樂演唱中的合作與藝術指導性[J].藝術評鑒,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