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企業進入和退出行為的效率改善效應
——對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據的測算

2018-12-04 02:23:04
財經論叢 2018年12期
關鍵詞:企業

曲 玥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北京 100028)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制度轉型的推進,我國經濟依靠人口紅利、勞動力從農村流入城市及由此帶來的制造業的快速發展獲得高速增長。對任何一個經濟體而言,企業的進入和退出行為始終是生產率提升的主要來源。就我國來說,企業的進入和退出行為具有獨特的階段性制度特征,對生產率的提升做出相應貢獻的同時,促使我國的經濟騰飛直至步入中等收入階段。已有大量文獻討論有關企業進入和退出對生產率增長的貢獻[1][2][3][4][5][6]。然而,由低生育率導致的勞動年齡人口的增長放緩,我國傳統的人口紅利日漸式微。同時,隨著農村剩余勞動力逐漸轉移殆盡,由勞動力再配置產生的經濟增長份額已顯著下降[7][8][9]。近年來,針對我國企業進入和退出等方面的問題也引起學術界的廣泛關注[10][11][12][13][14][15],研究的內容涵蓋進入和退出行為的影響因素及其貢獻等方面,并更多地集中于對全要素生產率的探討。

本文擬從全要素生產率、勞動生產率、資本生產率及總資產利潤率等方面綜合考量企業的進入和退出行為,并嘗試關注企業的進入和退出在所有制、區域和行業等制度方面的特征。這是因為在當前中國如果離開特定的制度特征而單純地考察進入和退出本身,可能漏掉企業進入和退出行為的關鍵所在。已有的一些研究證實,對中國而言,生產率提高的效率改善在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國有企業改革、生產要素在發展程度存在差異的不同區域間的流動等領域[16][7][17][18][19][20]。為此,本文旨在依據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據,描繪我國企業進入和退出的基本狀況,并在此基礎上測算企業的進入和退出行為帶來的生產率和盈利能力的改善(或降低),探尋企業在哪些領域和環節上可更加自由地根據市場價格信號配置資源,通過進入和退出的行為改善生產率。

一、企業進入和退出的描述

首先,對全部企業的進入和退出的基本數量狀況進行梳理(如表1所示)。為說明如何定義企業的進入和退出行為,本文采用企業唯一的法人代碼作為識別某一個具體企業的依據[注]對原始數據的清理和處理工作主要包括:剔除少量法人代碼重復的樣本;剔除異常樣本的影響(如職工人數小于8的企業);刪除關鍵變量(如總產值、中間投入、增加值、資本存量和勞動報酬等)為負的樣本;對關鍵變量(產值、資產和勞動)進行0.1%的縮尾處理,并刪除關鍵變量的缺失值。最終得到2000~2007年有效樣本總數為180萬余家。。由于采用的數據并非一個全樣本數據(限定為年銷售收入在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企業和全部的國有企業),所以定義企業的實際退出并不容易。因為企業很有可能在某年的年銷售收入減少到500萬元以下而退出樣本范圍,但隨后年份的銷售收入提高又再次回到樣本中。因此,本文嘗試兩種辦法來定義企業的退出行為:一旦某企業在下一年不在樣本內,即認定為其退出(簡稱為當年退出企業);若某企業在隨后的年份再也沒出現在樣本中,則認定其為退出(簡稱為實際退出企業)。同樣地,我們采用兩種辦法來定義企業的進入行為:上一年不存在于樣本中而當年存在的企業,則認定為當年進入企業;在之前年份從未在樣本中存在過而直至當年進入的企業,則認定為實際進入企業。從兩種方法測算的結果來看,兩種認定標準的范圍及最終測算結果的差別不大。對表1描述的企業進入和退出的基本狀況的測算采用的是當年進入和退出的定義[注]進入定義為上一年不存在樣本中而當年進入的企業,退出定義為當年在樣本中而下一年不在的企業。在表1中,采用當年進入和退出的定義,以便更明確地反映兩個相鄰年份之間的變化,并顯示“年度企業數An-下一年退出數Dn=下一期(下一行)的上年存活企業數Bn+1”的對應關系。在后文的估算中,則采用實際進入和退出的定義,以便更好地體現企業進入和退出的行為。,而對隨后的企業進入和退出的生產率狀況等的測算則采用實際進入和退出的定義。

由表1可知,1999年規模以上企業的樣本數為154876家,當年退出企業42402家,因而在2000年上一年存活的企業為112474家(154876-42402),加上2000年新進入的50395家企業,則構成2000年的企業數162869家(112474+50395)。可見,每年進入的企業數基本呈現較為穩步并略有增長的態勢(每年約5萬家,除2004年可能源于當年為經濟普查年份,因統計更為規范和完整而涵蓋部分以往漏掉的企業),每年退出的企業也比較穩定,退出較多的年份在5萬家左右,其余年份約每年退出2~3萬家。這樣,每年凈增加的企業再加上2004年普查年份加入的新統計企業(約13萬家),樣本企業從1999年的154876家增加到2007年的336733家。

表1 1999~2007年當年進入和退出企業的基本構成

注:年度企業數An-下一年退出數Dn=下一期的上年存活企業數Bn+1;年度企業數An=上一年存活企業數Bn+本年新進企業數Cn;年度企業數An-下一年退出數Dn+下一期的當年新進企業數Cn+1=下一期的年度企業數An+1。

進一步地,了解進入或退出的企業是什么樣的企業。首先,通過觀察退出企業的股權結構和地區結構,我們發現2000~2002年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占退出企業的40%~50%;而2002年后退出企業則大量由個人企業構成,另外還有部分為法人企業,退出企業中只有少部分為港澳臺企業和外資企業。從退出企業的區域構成來看,退出企業中始終主要由東部地區的企業構成(60%~70%),約20%的來自于中部地區,只有約10%的來自于西部地區[注]限于篇幅,表格未予列示,作者備索。。

進入企業的構成情況則與退出企業的分布有所不同。在進入企業中,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并不多,2000和2001年新進入企業中10%及以上的企業為國有企業,15%~20%為集體企業,而2002年后進入企業中只有非常少的部分為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與此同時,法人企業和個人企業構成新進入企業的絕大部分,2007年法人企業構成新進入企業的27%,個人企業則占56%,二者合計達到新進入企業的80%以上。從新進入企業的區域構成來看,幾乎70%的新進入企業都來自于東部地區,中部地區只有不到20%,而西部地區則約為10%[注]限于篇幅,表格未予列示,作者備索。。

二、進入和退出企業的經營特征

由此看來,在我國企業的進入和退出的活躍領域出現在東部地區的個人和法人企業上。那么,這些活躍的進入和退出的企業是否體現資源的自由流動和更優的配置呢?這里,我們描繪進入和退出企業的生產率及盈利能力的表現,并將進入或退出企業的經營狀況與其他企業進行比較。

(一)數據和方法介紹

本文采用微觀企業層級的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據來測算企業的生產率(單要素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和盈利能力(總資產利潤率)。關于此數據的特點和介紹,可參見聶輝華等(2012)及Loren Brandt等(2012)的研究[21][22]。這套數據中有關企業的經營財務等基本信息指標十分豐富,樣本期間我國歷經國有企業改革的基本完成及產業結構發展成熟的過程,因此非常有利于考察工業企業的發展歷程中的各項特征,特別是企業的進入和退出及相應的生產率和盈利狀況。另外,來自企業層級的微觀數據可方便靈活地從各個側面和維度考察生產效率和盈利表現,本文主要依據2000~2007年的數據進行相應的測算。

本文估計生產函數所需的基礎指標為工業增加值、資本存量和就業人數。其中,就業人數直接采用樣本中的職工人數,工業增加值和資本存量則需進行相應的價格指數平減等處理[注]限于篇幅,具體的平減方法略去,作者備索。。在估算生產函數并以此為基礎得到生產率的具體方法上,我們采用以投資額作為代理變量的Olley-Pakes方法。該方法針對傳統OLS估計的生產函數中殘差中包括可被企業觀測到并影響當期要素選擇的變量ω和真正的殘差θ兩個部分做了修正。假定企業根據當前生產率狀況作出投資決策,因此采用企業的當期投資作為不可觀測生產率沖擊的代理變量,即生產函數和企業的資本數量為:

yit=β0+βkkit+βllit+ωit+θitkt+1=(1-δ)kt+it企業依據自身的表現決定下一期是否退出(exit=1或exit=0)。如果不退出(exit=0),則選擇繼續投資,其投資行為為:

it=it(ωt,kt)

那么,ω則可成為i和k的反函數:

ωt=ht(it,kt)

因此,生產函數的真實形式為:

yit=β0+βllit+βkkit+ht(it,kt)+θit

通過估算生產函數,我們可得到每個企業的勞動生產率、資本生產率及全要素生產率。

(二)進入和退出企業的生產率和盈利狀況

圖1顯示的是退出企業的生產率表現。在平均意義上,退出企業的全要素生產率、勞動生產率和總資產利潤率均低于那些未退出的存活企業,但退出企業的資本生產率卻高于存活企業。全要素生產率是反映企業綜合效率的更可靠的指標,據此可看到退出的企業是效率較差且盈利能力較弱的企業。勞動生產率和資本生產率兩種單要素生產率在退出企業和存活企業上的表現剛好相反,這意味著不能依據某一個單要素生產率的水平來判斷企業的效率。企業在選擇要素投入時依據利潤最大化的原則來選擇資本和勞動的數量,而在一個要素可自由流動的具有效率的市場上,各個生產要素最終的生產率應是一樣的。退出企業具有更高的資本生產率和更低的勞動生產率,說明這個企業采用更多的勞動和更少的資本進行生產,在獲得資本的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劣勢。因此,兩種單要素生產率上的反向分布只能說明企業在兩種生產要素使用上的比例差異,并不能明確反映企業的效率。

再觀察每一年新進入的企業與原本就存在的企業在生產率和盈利能力方面的表現。進入企業在盈利水平和全要素生產率的表現上比較一致,即2004年之前的年份新進入的企業的盈利能力略高于原有企業,而2005年后新進入的企業的表現則略差于原有企業。同樣地,進入企業和原有企業在勞動生產率和資本生產率上具有相反的表現,進入企業的資本生產率顯著高于原有企業,而勞動生產率則略低于原有企業。

在全要素生產率和盈利能力這兩個綜合指標方面,退出企業的表現略低于存活企業,而進入企業在2005年后的表現也略低于原有企業,但我們可能無法得知2005年后進入和退出是否帶來總體效率的改善及多大程度的改善。而進入和退出的綜合效果應取決于進入和退出企業的表現差異,因而需再比較一下進入和退出企業的表現。由圖1可見,進入企業在勞動生產率、資本生產率、全要素生產率及總資產利潤率等方面的表現基本上在各個年份均高于退出企業。總體來說,企業的進入和退出行為帶來整體效率和盈利的改善。

圖1 退出和存活企業的表現*圖中的全要素生產率(TFP)、資本生產率(MPK)、勞動生產率(MPL)及總資產利潤率(ROA)均為對數值。

三、進入和退出企業是什么樣的企業?——Probit模型的估計結果

我們已觀察到進入和退出企業的基本效率及盈利表現。那么,進入和退出的企業究竟是什么樣的企業?這些企業具有什么樣的所有制性質、來自于哪些區域、勞動密集程度如何、具有更大的規模還是更小的規模?這里,我們進一步構建一個Probit模型,以刻畫并了解進入和退出企業的基本特征。該模型的被解釋變量為企業是否進入(enter)或退出(exit),解釋變量包括企業規模lny(企業產值的對數)、盈利水平lnroa(總資產利潤率的對數)、資本密集度lnkl(企業資本-勞動比的對數)、企業是否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虛擬變量i.la[23]。此外,反映企業所有制性質和區域特征(東中西部)的兩組虛擬變量,控制企業的行業i.hy(兩位數)、所屬省份i.dq及年份虛擬變量。據此,構建的模型如下:

Pr.exit=α+β1lny+β2lnroa+β3lnkl+β4i.soe+β5i.emw+β6i.la+β7i.hy+β8i.dq+β9i.year+u

Pr.enter=α+β1lny+β2lnroa+β3lnkl+β4i.soe+β5i.emw+β6i.la+β7i.hy+β8i.dq+β9i.year+u

以上述模型為基礎,我們分別采用不同的解釋變量組合進行估計。結果顯示,在模型中是否加入企業規模變量,對其他主變量(lntfp和lnroa)的影響都非常大(如表2所示)。若不加入企業規模變量,主變量lntfp和lnroa的系數基本為負,即未控制企業規模時,進入和退出企業均比存活企業具有更低的全要素生產率和盈利水平。而加入企業規模變量后,主變量的系數則為正且規模項的系數顯著為負,說明更多的進入和退出靈活的企業為小企業,規模特征非常顯著且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相應的效率和盈利方面的特征[注]我們嘗試采用其他反映企業規模的變量(如資產總計、就業規模等),發現采用這些變量時主變量的系數仍為負,而只有加入最常用的產量規模變量后主變量的系數才為正。。

表2 進入和退出企業的特征

注:括號內為T值;*表示p<0.05,** 表示p<0.01,*** 表示p<0.1。表中僅展示模型中加入企業規模變量與否對主變量系數的影響,略去對其他變量的回歸。下同。

從表3的估算結果可以看到,加入企業規模變量后,企業的規模是影響進入和退出企業的重要特征之一,無論進入企業還是退出企業,都具有較小的規模(lny的系數顯著為負)。退出企業更多體現為資本密集度更低的勞動密集型企業,進入企業則為資本密集度低的企業(lnkl的系數顯著為負),但未明顯表現為我們定義的勞動密集型產業(i.la的系數不明確)。在樣本期內,退出企業大多為國有企業,而新進入的企業則多為非國有企業,這與國有企業改革的進程相符合。在不分年份的分析中,沒有觀察到進入和退出企業的顯著的區域方面的特征。進一步分年份估計企業的進入和退出的決定方程的結果發現,2004年后逐漸出現中西部地區企業的進入和東部地區企業的退出[注]限于篇幅,文中未列示,作者備索。,這也是隨著我國經濟特別是制造業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快速發展和勞動力成本比較優勢的變化而發生的國內版的“雁陣模式”[24][25]。

表3 進入和退出企業的特征

四、進入和退出企業對生產率改善的貢獻

前文所述,進入和退出企業的生產率和盈利能力等方面的表現都不一致,尤其是進入和退出企業都具有特定的區域、產業和所有制特征。那么,在生產率和盈利能力的總體增長中來源于企業進入和退出的貢獻到底有多少呢?

這里,我們借鑒Olley Pakes(1996)經典的生產率分解方法,對各項生產率、利潤率及生產率和利潤率的增長進行分解,并分別測算在不同區域、所有制和產業領域企業的進入和退出的貢獻分別是多少,即把總體的加權生產率分解為純生產率增長的部分及進入和退出的企業貢獻的部分。假定一個企業層級i,pt為某時點t的總體加權生產率,pit是企業層級在t時點的生產率,sit是該企業在時點t所占的份額。那么,某一年t全部加權生產率或加權利潤率分別為企業生產率或利潤率依據各自占全部企業的份額加權而來(勞動生產率依據勞動份額、資本生產率依據資本份額、全要素生產率依據產出份額、總資產利潤率依據總資產的份額)。據此,得到的總體及某個領域的總合生產率(利潤率)的方法稱為加權法。

以勞動生產率為例。對n家企業中某企業i采用l數量的勞動力進行生產,單個企業i的勞動要素的邊際生產率為:

那么,對全部n家企業,加權的總體邊際勞動生產率MPL則為所有企業的邊際產值除以全部要素投入,稍經數學變化后可得:

當期t的所有企業可分為兩類——下一期存活企業tin和下一期退出企業tex,t+1期的所有企業也可分為兩類——上一期留存企業(即t期的下一期存活企業tin)和t+1期進入企業(t+1)en。

在t到t+1的過程中,生產率或利潤率的變化由兩部分組成:t期繼續存活到t+1期企業(int)的生產率(利潤率)變化;t期存在而t+1退出的企業(ext)帶來的生產率(利潤率)變化及t+1期新進入企業帶來的生產率(利潤率)變化。其中,后面兩項之和為進入和退出企業的凈貢獻效應。我們可將加權的總和生產率pt分解如下:

由表4可見,從勞動生產率MPL的情況來看,樣本期內勞動生產率的年均增長率約為20%左右,2000~2001年間勞動生產率增長3.9千元/人(24.572-20.672),其中來自于企業進入和退出的貢獻為2.301千元/人,即在勞動生產率的增長中,由企業的凈進入帶來的部分占總增長的59%(2.301/3.9)。在隨后的年份中,除2003~2004年企業進入和退出的貢獻達到73%外(可能源于2004年的普查年份涵蓋了更多樣本),勞動生產率增長中來自于企業進入和退出的凈貢獻已不太高,2005年只有12.7%,2006和2007年約為20%左右。從資本生產率的情況來看,其年均增長率約為12%,而來自于企業凈進入的貢獻也非常可觀,2004年之前都有超過或接近50%的貢獻,2006和2007年也有接近30%的貢獻。全要素生產率在樣本期的年均增長率約為3%,幾乎全部來自于企業進入和退出(凈進入)的貢獻,來自于存活企業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部分幾乎為零甚至為負。從企業的盈利能力的情況來看,樣本期內企業的盈利能力逐年提高(由3%升至7%以上),年均增長率約為12%;在企業進入和退出的貢獻上,各年份間波動較大,2006~2007年企業的凈進入對盈利能力的貢獻約為20%左右。

表4 生產率和利潤率變化中企業進入和退出行為的貢獻

注:限于篇幅,更為詳細的每年生產率水平、增長情況及凈進入的貢獻值等均已略去,作者備索。

總體而言,企業的進入和退出對單要素生產率、全要素生產率和盈利狀況均有一定的貢獻作用。而值得注意的是,對綜合反映企業效率的全要素生產率而言,其效率的增長幾乎全部來自于新進入企業對退出企業的替換這種凈進入行為。單要素生產率的變化有可能來自于不同要素投入比例的變化,并不能充分體現企業的效率變化。與此同時,企業的盈利能力也取決于具體產品市場的競爭性程度等,因此也不能很好地體現企業的績效。雖然全要素生產率的年均增長率只有3%,但從企業的凈進入對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壓倒性貢獻來看,具有更高效率的進入企業對更低效率的退出企業的替換導致的“創造性毀滅”成為效率改善的重要源泉。

中國在當前及過去幾十年高速的經濟發展過程中有著自身非常獨特的制度特征,其中包括與所有制相關的制度特征、區域資源稟賦和發展不平衡方面的特征及首先依靠沿海地區勞動密集型產業帶動全國經濟增長的特征等。在樣本期間,經歷國有企業改革、勞動力成本上漲誘發產業升級及產業在區域間的再配置等重大事件和變革,因而我們特別關注影響企業進入和退出貢獻的制度性特征,即把全部樣本分別按照區域、產業、所有制等分組分解后得到不同性質企業群體的進入和退出行為對總體的凈進入貢獻的比例。

表5的分解結果顯示,在把全部企業按照所有制類型分成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后,對全部四個指標而言,幾乎絕大部分貢獻都來自于非國有企業部分。把企業按照區域分組后可看到,對三個生產率指標來說,凈進入的貢獻中絕大部分來自于東部地區企業的進入和退出。將全部企業分為勞動密集型和非勞動密集型企業后,對全部四個指標而言,幾乎都出現同樣的趨勢,即在企業進入和退出的貢獻中,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貢獻逐步超過資本密集型產業。在更早的年份,非勞動密集型企業進入和退出的貢獻占凈進入貢獻的比重較高,而在更后期的年份中則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的進入和退出的貢獻更大。

表5 企業進入和退出的凈進入貢獻中來自不同制度領域的比例

注:表中分別列出凈進入(進入和退出)的貢獻中來自不同領域的貢獻。以企業所有制為例,2001年凈進入對勞動生產率增長的貢獻中,來自于非國有企業凈進入的貢獻為78.65%,國有企業凈進入的貢獻為100%-78.65%=21.35%;來自東部地區企業凈進入的貢獻為69.63%,中西部地區企業的貢獻為100%-69.63=30.37%;來自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貢獻為38.09%,非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貢獻為100%-38.09%=61.91%。

五、結論和政策含義

我國經濟的發展具有獨特的國別特征,在成功步入中等收入階段后,我們有機會回顧在制造業迅速騰飛并拉動全國經濟高速增長時企業的生產率和盈利水平的變化,特別是反映企業綜合效率的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到底來自于哪些方面,并依據這樣的現實判斷進一步探析今后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對一個運轉有效的市場而言,企業可根據要素價格及市場信號最優化配置資源,并實現效率和利潤最大化。在此過程中,低效率的企業逐漸退出市場,取而代之的是更具活力和潛力的新企業。因此,企業進入和退出行為始終是效率改善的重要源泉。我們的測算表明,企業的進入和退出無論對總體單要素生產率的增長還是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及盈利能力的增長都具有非常顯著的貢獻。其中,對反映企業綜合效率的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來說,企業凈進入的貢獻幾乎是壓倒性的。

在進一步探究影響企業進入和退出貢獻的制度性特征后我們發現,進入和退出的貢獻更多地來自于非國有企業。此外,測算的結果還表明,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差異不容忽視,凈進入的貢獻絕大部分由東部沿海地區企業產生。作為在改革開放中最早進行市場化改革的區域,東部沿海地區的制造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成為我國經濟騰飛的最初起點和活力所在。進一步地,在企業進入和退出行為的產業特征上,我們觀察到勞動密集型產業更為活躍,并捕捉到資本密集型產業對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替代這樣的產業升級大方向(退出企業多為勞動密集型企業)。這表明隨著經濟發展新階段的到來,我國的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和區域特征都出現了與以往不同的情況,企業在面臨新的要素稟賦和要素價格信號時需靈活調整生產經營決策。當前,面對新經濟對舊經濟產業的逐步替代,企業的靈活調整及敏捷的進入和退出行為可源源不斷地為經濟帶來新的動力,產業結構的升級和調整及相應區域產業布局的完善也隨之實現。在此進程中,政府要為企業提供充分的市場環境,積極引導企業依據市場價格信號做出快速、充分的反應,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并贏得效率的提高,從而獲得增長的源泉。

猜你喜歡
企業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8期)2022-09-20 06:44:30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6期)2022-06-29 01:11:44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4期)2022-06-05 07:53:30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1期)2022-04-26 14:34:58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企業
當代水產(2021年5期)2021-07-21 07:32:44
企業
當代水產(2021年4期)2021-07-20 08:10:14
敢為人先的企業——超惠投不動產
云南畫報(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本激情| 国产在线视频自拍| 女人18毛片水真多国产| 国产白浆在线| 六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日韩一区二区| 日本午夜精品一本在线观看 | 大陆精大陆国产国语精品1024| 国产精品2| 欧美日韩在线亚洲国产人| 狠狠躁天天躁夜夜躁婷婷| 日韩欧美国产另类| 国产三区二区| 成人午夜亚洲影视在线观看| 久久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区| 天堂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本韩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 国产三级毛片| 天天干伊人| 久久毛片基地| 青青草欧美| 毛片网站观看| 茄子视频毛片免费观看| 无码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剧情免费|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一本久道热中字伊人| 老司机精品久久| 1级黄色毛片| 亚洲无码免费黄色网址| 日韩av无码精品专区|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激情综合图区| 亚洲无码A视频在线| 久久影院一区二区h| 九色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特黄一免在线观看| 99re66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精品一区污| 日韩资源站| a毛片在线| 国产Av无码精品色午夜| 国产超碰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99|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播放线视| 国产裸舞福利在线视频合集| 日韩美毛片| 毛片在线看网站| 欧美性久久久久|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P尤物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深田咏美|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纯品| 毛片免费在线视频| 高潮毛片无遮挡高清视频播放| 日韩欧美国产三级| 色老二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天堂va亚洲va欧美va国产 | 无码中文字幕乱码免费2| 色偷偷男人的天堂亚洲av|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观看9e|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久久婷婷综合色一区二区|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 极品性荡少妇一区二区色欲| 一区二区自拍| 国产av剧情无码精品色午夜| 午夜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国产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 免费亚洲成人| 日韩精品成人在线| 亚洲欧美自拍一区| 97亚洲色综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8x视频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