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萍
目前我們財務的工作,核算一類的未來都會走向自動化處理,乃至報表的制作也會慢慢自動化,而財務分析、預算決策、成本控制和公司戰略決策支持會成為核心,這些都是屬于管理會計的范疇。管理會計,又稱“內部報告會計”,是旨在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并通過一系列專門方法,利用財務會計提供的資料及其他資料進行加工、整理和報告,使企業各級管理人員能據以對日常發生的各項經濟活動進行規劃與控制,并幫助決策者作出各種專門決策的一個會計分支。它包括全面預算、績效管理、成本管理、內部控制、風險管控以及投融資決策等內容。管理會計在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中正在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管理會計的核心理念中,價值的創造與維護是最為重要的兩點。基于此,管理會計是企業的戰略、業務、財務一體化最有效的工具,這也對財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財務人員要把財務數據順利轉換為管理數據,就必須主動地去熟悉整個公司的各個流程與現有狀態,考察研究優化每個系統之間的關聯性,提前預測評估各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和漏洞,實行有效的管控舉措、優化各職能體系提高效率。
管理會計與傳統的財務會計有著本質的差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1.思維方式不同。傳統的財務會計是關注某一歷史時點的數據,對其進行數據整理,從而反映過去的現狀、總結過去的工作、處理已經發生的會計信息。而管理會計注重的是未來的發展信息,為未來發展提供決策支持,這也要求財務人員必須轉變傳統財務會計的思維方法:財務會計是與過去作比較,與去年同期對比、與上期對比等進行數據分析,找出差異原因;管理會計則是事先設定目標、標準,作出預算,再用實際結果與目標、標準、預算進行比較。目前很多大型企業已經開始了全面財務預算,并利用預算指標進行考核,如:江西萬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已經從2010年就開始在整個公司范圍內要求每個子公司進行年度預算編制,并在年度中間做6+6滾動預算,然后每月按預算的指標進行考核。
2.管理會計兼顧了機會成本。財務會計在成本方面只顯示已發生的能用貨幣計量的顯性成本,沒有考慮機會成本即通常所稱的隱形成本,而管理會計則不但關注會計成本也兼考慮機會成本。具體為:財務會計只將成本分為產品成本和期間費用,只考慮一個會計周期內收入與成本的匹配性,不考慮收入和成本的因果關系,適合綜合反映整個公司的財務信息,為外部股東、債權人、供應商、股票分析師,以及公司高層管理者服務。它對企業內的中、基層管理者以及普通員工的價值不高。而管理會計將成本分為變動成本與固定成本,固定成本又分為直接成本與間接成本,它能夠體現收入與成本之間的因果關系,可以使管理會計展示單個產品、部門(甚至員工)或顧客的財務信息,并且可以用于模擬不同經營方案的財務結果(如本量利分析)。因此,管理會計可以幫助企業管理者進行日常經營活動的決策、計劃和控制,是內部管理者應該使用的管理工具。
3.側重點不同。財務會計要求信息質量的準確性、及時性,也略微側重相關性,更多的是利用歷史信息來保證準確性。而管理會計則更加注重信息的相關性,但也盡量保證合理的準確性。管理會計運用大量的預測未來的數據來描述未來的經營情況,它也需要不斷地提高信息質量的準確性從而提高和修正預測能力。準確性和相關性對企業的決策價值至關重要,所以管理會計要求在準確性和相關性之間做出權衡。
4.服務對象不同。財務會計中會計報表必須按會計準則的要求來編制,以提高法律約束力。管理會計則考慮邏輯性,它是為企業內部管理者編制和使用,不需要會計準則的約束和政府的管制,是企業內部管理的一種行為。
5.對財務人員的要求不同。財務會計主要是做憑證,財務人員只須跟會計憑證和原始附件打交道,而不需要了解企業的經營活動。管理會計則要貫穿于整個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
6.管理會計需要公司全體員工參與,而財務會計只對事不對人。管理會計中要求有激勵機制,而這需要管理者在與普通員工充分溝通且上下協調一致的情況下制定。這個激勵機制的制定,必須讓公司全體成員參與決策,這既能讓管理者獲得更加可靠的信息從而提高決策質量,也能提高員工對公司的責任感和歸屬感從而自發努力實現制定的目標,激勵機制設定的目標也更加符合公司實際,這樣才能讓激勵機制產生最大的效果。
1.管理會計之所以在我國掀起了熱潮,財政部也要求大力發展我國管理會計,是因為管理會計有著為管理者提供決策支持和促進管理精細化的使命。
研究發現:一個企業85%的管理屬于例行管理,需要通過既定的規則、機制和制度來實現;10%的管理屬于責任管理,其成效取決于參與者的態度、責任心和能力;大約5%的管理才是例外管理,主要依靠經驗、感覺和藝術。因此,管理會計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必須重視管理會計報告的創新,關注計量結果、內部報告對管理人員日常行為和企業績效的影響,強調所提供信息的相關性。
當前企業所處的國際國內市場等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對一個企業管理者而言,現在不僅需要科學精細的日常管理,更需要有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和戰略思想,如何通過科學決策和有效管理來增強價值創造力已經成為企業一種迫切的內在需要。而為了達到上述目的,管理者們要求包括管理會計在內的會計信息系統及時提供相關、可靠的會計信息,為決策和管理持續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隨著信息技術的普遍使用和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信息生成、搜集、傳遞、加工和利用的方式已經發生重大變革。季報、月報向日報發展,每天“3張表”的時代日益臨近。企業不僅需要獲得靜態的數據,還要獲得動態的數據,數據管理者不僅要看到表面的數據,更重要的是要看到數據背后產生的信息。對一個企業而言,要想獲得長遠的發展,就必須盡快建成適合于自身具體情況的資源規劃系統(ERP),實現對企業物資資源(物流)、人力資源(人流)、財務資源(財流)和信息資源(信息流)的一體化管理(即“四流一體化”或“四流合一”),通過信息共享平臺促成會計信息系統與業務處理系統、預算管理系統和業績評價系統的有機融合,將戰略規劃通過業務流程貫徹到具體的作業,實現科學精細的日常管理。
2.管理會計為企業創造“價值”。
管理會計的目標是通過提供有用信息,充分發揮管理會計解析過去、控制現在和籌劃未來的職能,支撐相關決策,強化和完善管理控制,促進業務協同,以實現單位戰略。從管理會計的目標來看,管理會計可以為企業創造“價值”。
管理會計的“價值”可以確定,有著比較確切的內涵和范圍;它具有很強的包容性,能夠通用于管理會計的各個領域,包括營運規劃、管理決策、成本控制、預算管理、績效評價等;可以計量,可以標準化;可以符合管理會計實踐的需求,在規劃、決策、控制、評價中得到一貫而有效的運用。
管理會計的“價值”包括投入成本、收益、凈現值等。早期發展階段,“價值”的體現是成本,也就是企業的“投入”;中期發展階段,“價值”的體現是收益,也就是企業的“產出”;后期發展階段,“價值”的主要體現不僅關注投入和產出,更主要的是產出和投入的比較,也就是關注企業的現金流入和現金流出相比較后的、經過貨幣時間價值和風險調整后的貼現凈現值。
管理會計重要的是關注現值,這就要求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一起從現值的角度考慮業務是否賺錢以及賺了多少錢。在管理會計的影響下,企業對業務部門考核的時候不能僅僅用名義收入減去名義成本,而應該以現值為基礎進行管理和考核,從而實現業財融合,為企業持續創造價值。
信息化是管理會計理念的重要支撐手段。隨著管理會計信息化的發展,業務信息與會計信息之間融合加快,為單位運用管理會計提供了更多可能,因此,加快信息化建設是管理會計有效運用的關鍵。筆者認為,要加快管理會計的信息化建設,必須做到以下五點:
1.提高認識,轉變觀念。當前,管理會計的信息化發展比較緩慢,大家重視程度不夠、認識出現偏差,有的人認為能編制報表、做好預算、加強分析等就是管理會計了。會計人員和公司管理者都必須認識到實現會計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而會計人員只有從更高的起點,豐富管理會計的內涵、提高自己的認識、更新陳舊的觀念,才能適應現在市場經濟變化的需要。
2.注重實際,搞好規劃。企業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制訂出企業管理信息化的總體規劃及會計信息化發展規劃,并把企業的管理規劃融入到企業生產經營中。建立整體規劃必須找準切入點,同時制訂并落實好實施方案。同時,還需加大對信息化建設的資金和技術投入。
3.加強管理,完善機制。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加強企業制度的建設,營造管理會計良好運行的環境。只有建立良好的環境,管理會計才能得到推廣運用。只有這樣,管理會計的技術、體系、方法才能更加適應企業環境的要求,從而得到更好的發展。
4.提高素質,加強培訓。進行多形式、多樣化的培訓,提高企業會計人員素質,提高管理者們對管理會計人才培養重要性的認識,從而加快會計信息化建設。人才是關鍵,特別是適應信息化發展要求的人才。會計人員要不斷學習新的專業知識,提高業務水平,及時掌握新動態、掌握新趨勢。新形勢要求財務人員必須更新知識,企業和財務人員都必須加強后續教育,從而最大程度發揮管理會計信息化的作用。
5.加強內控制度,優化內控環境。內控制度是管理會計運行的基本保障,健立健全完善的內控制度,可以給管理會計提供有效的應用。會計信息系統的穩定運行依賴于對內部控制的不斷優化和完善,而高質量的內部控制可以保障會計信息系統數據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管理會計參與單位管理決策的程度和效果依存于良好的內控環境。良好的內控環境要求管理會計成為單位運行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一個良好的內控環境下,單位內外部的利益相關者可根據自身需要通過管理會計提供的信息全面了解并監督單位的運行活動,進而作出相關決策。
管理會計注重以成本管理,通過面向企業內部管理活動,滲透到企業組織的各個部門和各個層面,為企業開展戰略規劃、經營決策、業務計劃、過程控制、業績評價等管理活動提供相關信息和科學方法,能夠有力促進企業管理升級,切實增強企業的價值創造力。實施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制度,穩步推進我國管理會計體系建設,必將為實現“做優做強、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目標發揮積極作用,有利于貫徹中央關于“走出去”的戰略部署,有利于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提升政府服務水平。
當前,我國企業正面臨著日趨復雜的經濟環境和前所未有的機會和挑戰。實施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制度,推進我國管理會計體系建設,充分發揮管理會計在推動企業降本增效、優化運行管理、防范跨國經營風險、制定科學決策等方面的基礎作用,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是財政部門貫徹落實中央關于“走出去”戰略部署,是助力企業搶抓機遇,有效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激烈的全球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并不斷做強做大的積極舉措。
[1]管理會計使命:決策支持和促進管理精細化[EB/OL].中國會計網,2016.
[2]郭永清.管理會計如何為企業創造“價值”[N].中國會計報,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