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推動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和治理,財政部發布關于建立健全長江經濟帶生態補償與保護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提出,通過統籌一般性轉移支付和相關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建立激勵引導機制,明顯加大對長江經濟帶生態補償和保護的財政資金投入力度。
指導意見明確,到2020年,長江流域保護和治理多元化投入機制更加完善,上下聯動協同治理的工作格局更加健全,中央對地方、流域上下游間生態補償效益更加凸顯,為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建設和區域協調發展提供重要的財力支撐和制度保障。
2018年2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 50.3%,比上月回落 1.0個百分點,制造業總體延續擴張態勢,增速有所放緩。
分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PMI為52.2%,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仍位于擴張區間;中、小型企業PMI為49.0%和44.8%,分別比上月下降1.1和3.7個百分點。從分類指數看,在構成制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高于臨界點,原材料庫存指數、從業人員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低于臨界點。生產指數為50.7%,雖比上月回落2.8個百分點,仍處于擴張區間,表明受春節假日因素影響,制造業生產增速有所放慢。
新訂單指數為51.0%,比上月回落1.6個百分點,高于臨界點,表明制造業市場需求擴張放緩。原材料庫存指數為49.3%,比上月回升0.5個百分點,低于臨界點,表明制造業主要原材料庫存量降幅繼續收窄。從業人員指數為48.1%,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低于臨界點,表明制造業企業用工量減少。
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為48.4%,比上月下降0.8個百分點,位于臨界點以下,表明制造業原材料供應商交貨時間放慢。
國家稅務總局2月27日舉行了2018年第一季度稅收政策解讀新聞發布會,在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大背景下,我國財稅部門近期亮出一系列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稅收新政策,借力稅收提升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2017年底,財政部、稅務總局、發改委、商務部四部門聯合發布文件,對境外投資者暫不征收預提所得稅的條件、享受優惠的程序和責任、后續管理、部門協調機制等作了具體規定,為此稅務總局還單獨發布公告,明確相關配套征管制度,確保政策及時執行到位。
國家稅務總局所得稅司副司長劉寶柱介紹,財政部、稅務總局日前還聯合印發了《關于完善企業境外所得稅收抵免政策問題的通知》,從兩個方面對境外所得稅收抵免政策進行了完善:一是在原來單一的分國不分項抵免方法基礎上增加綜合抵免法,并賦予企業自行選擇的權利;二是將境外股息間接抵免的層級由三層調整到五層。
2018年1月~2月,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35個國家和地區的1429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投資168.2億美元,同比增長25.2%,連續四個月保持增長。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196.5億美元,同比增長17.2%;新簽合同額306.3億美元,同比增長22.3%。對外勞務合作派出各類勞務人員5.4萬人,2月末在外各類勞務人員96.3萬人,較2017年同期增加5.5萬人。
日前,商務部合作司負責人指出,2018年前兩個月,我國對外投資合作開局良好,保持健康有序發展。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合作積極推進。1月~2月,我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的50個國家有新增投資,合計21.5億美元,同比增長20.1%,占同期總額的12.8%。在“一帶一路”沿線的61個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133.4億美元,占同期總額的43.6%,同比增長17.3%;完成營業額106.8億美元,占同期總額的54.4%,同比增長36.2%。
二是對外投資行業結構不斷優化,非理性投資得到有效遏制。1月~2月,對外投資主要流向采礦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制造業以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占比分別為 25.9%、17.8%、16.3%和 8.0%。房地產業、體育和娛樂業對外投資沒有新增項目。
三是東部地區仍為對外投資主力,西部地區增速明顯。1月~2月,東部地區10個省市合計對外投資74.5億美元,同比增長23.1%,占地方對外投資的72.4%;西部地區對外投資15.9億美元,同比增長69.1%。長江經濟帶沿線省市對外投資45.1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6.4%,占全國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26.8%,占地方對外投資的43.8%。
四是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大項目多,帶動出口作用明顯。1月~2月,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在5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90個,合計264.4億美元,占新簽合同總額的86.3%。對外承包工程帶動貨物出口28.5億美元,同比增長19.5%。
據統計,2018年1月~2月,相關主管部門共備案(核準)對外投資企業1207家,中方協議投資額189.3億美元。
2月27日,科技部發布2017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其中涉及到量子信息、生命科學、化學材料等多個基礎研究領域,投票排名第一的是 “實現星地千公里級量子糾纏和密鑰分發及隱形傳態”。
科技部公布的2017年度中國十項重大科學進展分別是:實現星地千公里級量子糾纏和密鑰分發及隱形傳態,將病毒直接轉化為活疫苗及治療性藥物,首次探測到雙粲重子,實驗發現三重簡并費米子,實現氫氣的低溫制備和存儲,研發出基于共格納米析出強化的新一代超高強鋼,利用量子相變確定性制備出多粒子糾纏態,中國發現新型古人類化石,酵母長染色體的精準定制合成,研制出可實現自由狀態腦成像的微型顯微成像系統等10項。
日前,外匯局公布2018年1月我國國際貨物和服務貿易數據顯示,2018年1月,我國國際收支口徑的國際貨物和服務貿易收入13968億元人民幣,支出13813億元人民幣,順差155億元人民幣。其中,貨物貿易收入12659億元人民幣,支出11100億元人民幣,順差1559億元人民幣;服務貿易收入1309億元人民幣,支出2713億元人民幣,逆差1404億元人民幣。
按美元計值,2018年1月,我國國際收支口徑的國際貨物和服務貿易收入2170億美元,支出2146億美元,順差24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收入1967億美元,支出1725億美元,順差242億美元;服務貿易收入203億美元,支出422億美元,逆差218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