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妍慧 羅 艷
(1.湖北省武昌實驗中學,湖北 武漢 430061;2.武漢理工大學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
為積極響應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求,適應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貫徹《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武漢市自主創新能力提升計劃(2013-2016年)的通知》等相關精神,武漢市加大了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力度,積極探索有效整合、共享創新資源的實體化平臺運行模式,為全面提高武漢市科技創新能力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目前,武漢市圍繞光電子、新一代信息技術、通用芯片和專用芯片領域戰略新興產業以及電子、汽車、裝備、鋼鐵、石油化工、醫藥、食品、家電、服裝等九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重點領域,著力打造和加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重點實驗室、科技專家大院、工業研究院、技術轉移服務機構和科技公共服務平臺等九類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為滿足企業科技創新需求、解決產業關鍵技術、重點技術、共性技術難題、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促進經濟科技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武漢市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尚處于探索期,平臺體系和布局還處于逐漸完善階段,加之科技體制機制、資源共享約束、技術創新風險等因素的影響,武漢市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還存在著資金投入力度有限、平臺綜合能力較弱、運作成效不太顯著、資源共享不足、服務滿意度不高等現實問題,導致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的成效還沒有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國外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取得成功的經驗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無論是美國NIST、加州CNSI、德國FHG,還是日本AIST、加拿大NRC 、韓國KIST還是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等,盡管它們的建設目標、機構性質、經費來源、組織模式及其服務對象不完全相同,但其戰略定位都十分明確。在不同發展階段,盡管各國會結合區域特點和發展情況,對平臺的功能進行調整,但從總體來看,在任何階段平臺自身的功能定位都十分明確。
在政府推動平臺建立、提供資金支持、提供研發項目、推動建立企業合作網絡等方面,均充分發揮了政府引導和支持作用。對于承擔著共性技術、關鍵技術、前沿技術研發任務的研發類平臺而言,美國NIST經費90%左右來源于聯邦政府;德國科技事業基金是FHG主要經費來源之一;其它平臺在初期,都有著政府的大力扶持和資金資助。
加強與政府、大學和研究機構的溝通協調,注重和大學的聯合創新,使得公共服務平臺保持了創新的活力。美國NIST逐步把眼光投向了大學和專門研發機構,其合作規模和層次不斷提高;德國FHG在世界主要經濟體國家都設立了窗口,與美國等國家建立了許多的國際合作基地;韓國KIST也逐漸加大了世界交流和合作范圍。總體來看,官產學研的滲透和融合力度加大;面向未來的、引領產業發展的國際性研發趨勢已經形成。
從平臺的發展歷程來看,在建立初期和平臺發展到中后期后,其面向的研究領域、研究重點、功能和作用都是在逐漸調適和改變的。在不同時期,其經費來源、運作模式和管理機制都不完全相同。但創新服務平臺始終采取政府主導或企業運作的模式,靈活適應本區域科技創新體系發展的需要,以使其發展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發達國家都十分重視完善平臺的績效評估機制。NIST從三個不同層面對平臺業績和效率進行評估,除接受聯邦政府的評估之外,研究院主任還委托國家研究理事會對其下屬的實驗室進行同行評議;同時對內部項目或者是技術開展的經濟影響開展評估;FHG則根據與政府簽訂的“確保科研質量”協議,對學會以及所屬研究所工作進行評估;日本的AIST則是獨立行政法人機構,按照企業模式運作,并實行自主化管理。
美國NIST的資金主要來源于聯邦政府,而加州CNSI的經費則來源于加州政府、產業界和投資公司的共同扶持;德國FHG的經費來源于中央和地方政府及歐盟供的科技事業基金、招標課題和研發合同收入;日本AIST的經費來源于政府的科研撥款,并從企業、私人募集研究基金。因而,從整體來看,平臺建設和發展的資金籌措方式較為靈活,渠道呈現多元化的特點。
我國不同區域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值得借鑒的經驗和做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在上海、浙江、江蘇等發達省份,研發公共服務平臺、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等發展迅速,各個區域圍繞產業集聚區或戰略產業布局,形成了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研發到科技成果轉移和產業化的一體化服務平臺體系;各平臺之間的橫向合作和縱向延伸逐漸拓展,平臺的管理制度和機制逐漸健全,平臺的實力和服務成效逐漸顯現。
雖然各平臺機構性質、建設目標、組織模式、經費來源和服務對象不盡相同,但是其功能定位及其在科技創新鏈中的角色均較為清晰明確,即面向區域關鍵戰略領域、行業共性技術需求、企業技術創新及服務需求,發揮著重要的支撐和紐帶作用,為地區科技創新的發展和增強科技競爭力提供強大支持。
從發展歷程來看,不同時期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的經費來源、運作模式、管理機制等都不是靜態的,平臺始終是面向社會需求,緊密結合內外環境、政府政策與產業需求變化,積極調整其運作模式。但總體而言,“政府引導、企業運作、市場化運營”的模式占據主導。
從各平臺的資金來源來看,其研究經費多來源于多種渠道,既有中央或地方政府的資金支持,也有企業的項目資金,投資機構的投資,還有服務性收入等。
政府在平臺建設、資金支持、研發項目提供、企業合作網絡建設方面都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為促進武漢市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的發展,提高服務成效,建議以下幾點。
從平臺層面來看,做好自身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目標、建設內容,并制定相關的管理機制及運行機制等;從政府層面來看,建設什么樣的科技創新服務平臺、賦予其怎樣的功能和建設內容、如何予以支持等,都應該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和科技創新發展的需要,進行統籌謀劃和布局。在統一規劃的基礎上,對成立的各類平臺的功能定位、建設目標應進行清晰界定。
政府應鼓勵各類平臺以更加靈活的方式共享資源,對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平臺實行宏觀引導和動態管理。圍繞武漢市戰略興產業等重點領域,對各類創新平臺的建設做好規劃,建議對不同平臺實行分類建設,分階段推進,鼓勵和扶持各類平臺實行差異化和特色化發展。重點支持建設非營利性的有實力的大型研發服務平臺,可由政府主導,依托一所高校或聯合幾所高校共建。遵循“市場導向、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原則,引導和鼓勵高校、骨干企業和科研機構等,發揮各自優勢,協同共建面向中小企業的創新服務平臺。
政府對平臺的支持不能僅僅停留在一般號召和啟動資金的籌措上,更要做好發展方向的引導。一是明確武漢市未來產業提升的重點,即進行重點技改的方向和產業關鍵技術、共性技術、前沿技術等問題領域,為平臺的未來發展提供指引方向;二是爭取創建全國知名平臺實體組織,使其成為武漢產業創新中心的重要支撐;三是提升產業協同創新發展能力,支持研發平臺開展產業鏈合作項目,形成從事高精尖產品研發和創新設計,對外進行委托或授權生產制造的新型模式,加快構建產業技術協同創新共同體。
政府在做好科技資源基礎條件平臺建設的同時要加大資源共建共享力度,完善相關機制,提高研發服務平臺的效率。各級政府部門應打破條塊分割的科研體制,鼓勵自主技術研發與合作創新相結合,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各種中介服務組織、各類型企業參與合作創新與知識產權共享。同時,要完善配套制度和機制,鼓勵和支持各類平臺沿著創新鏈適時轉換角色和強化服務功能。此外,政府也要充分發揮信息網絡技術優勢,構建面向全社會的協同創新信息系統,積極打造實體組織和網絡平臺協同體系。
政府相關部門在加強對平臺建設的宏觀謀劃和協調指導外,還應在規劃審批、基建用地、項目與人才引進、融資擔保、稅費減免、招商鼓勵等方面提供政策扶持和優質服務。要進一步加大人才支撐力度,提升人才國際化水平。引導和鼓勵平臺組織積極發展與創投公司、天使投資人、企業、銀行等融資渠道的合作伙伴關系。政府可以充分利用地方財政投入,運用無償資助、貸款貼息、專項補助、償還性資助等多種方式,促進平臺形成多渠道投入格局。
其一,推動平臺從“重建設”向“建設與運營并重”發展。對于產業共性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實施政府采購,使其由無償資助方式向基于項目的委托或競標方式轉變。所有平臺必須通過年度績效考評和競標才能獲取政府資金資助。其二,加強建設的過程管理與驗收管理。建立平臺運行的年度考核機制,檢查和考核的結果作為經費支持的重要依據。對于為中小企業提供的技術創新服務,重點督促各平臺建立公共服務臺賬,根據服務數量和質量,進行事后限額補貼。主管部門也可每年與平臺依托單位簽訂年度目標責任書,明確年度績效任務及目標,并建立合理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重點根據各類平臺服務功能,科學篩選評估比標,對平臺運行進行績效考核。
[1] 吳金希.論公立產業技術研究院與戰略新興產業發展[J].中國軟科學,2014,(3):57-67.
[2] 李建強,黃海洋,陳鵬.產業技術研究院的理論與實踐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
[3] 馬繼洲,陳湛勻.德國弗朗霍夫模式的應用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6,(6):53-58.
[4] 馬繼洲,陳湛勻.德國弗朗霍夫模式的應用研究:一個產學研聯合的融資安排[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5,(06):53.
[5] 汪秀婷,胡樹華.面向自主發展的產業技術創新平臺的構建[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7,(02):1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