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 瑞
(山西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太原 030006)
組織的每個層次里面都會有知識的存在,并且知識并不是靜止的,它能夠在各個層面之間共享和傳遞(Ipe,2003)。在本研究的重點是團隊中員工之間的知識共享行為。知識共享是指向他人提供任務信息以及完成任務的方法以幫助他人或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開發新想法、實施政策或流程等(Cummings,2004)。要想擁有獨特的競爭優勢,傳統的生產要素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的創新需求,進而知識就成為了企業中最重要的競爭優勢,也是最主要的經濟資源,而知識共享是知識管理成功的關鍵(Grant,1996)。從各種實踐的角度來看,知識共享中不能強迫團隊中的成員進行知識共享行為,只能通過鼓勵和推動來形成和促進這種行為。所以,許多組織從各個方面積極致力于促進員工間的知識共享。關于制約團隊中員工間的知識共享行為的主要因素,國內外各個學者以及大量文獻都已從組織情境、人際和團隊特征、文化特征(Noe,Wang,1996)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
通過國內外的大量文獻研究發現,制約團隊成員知識共享發展的因素有很多,在這其中,團隊中領導所作的各種行為對知識共享的形成有著不容小覷的作用。領導的風格以及特征可以營造良好的知識共享氛圍,從而促進成員間的知識共享行為。團隊中成員會根據與領導關系的親疏自然地形成“圈內”成員和“圈外”成員,“圈內”的成員會得到領導的更多有形和無形的資源,而“圈外”的成員與領導的關系一般,他的工作僅僅是契約合同中所規定的常規工作。不同的領導成員交換關系會使成員產生不同的行為,包括與團隊中的其他成員的知識共享行為。
領導成員交換關系的概念是根據領導成員交換(leadermember exchange,LMX)理論來提出的,領導成員交換理論假設領導與每個追隨者發展獨特的交換關系(Gerstner&Day,1997;Graen et al.,1982),范圍從低水平的事務關系到到高質量的社會機制關系。領導成員交換關系質量,反映了領導和下屬相互交換資源和支持的程度。
學者對于知識共享有不同的觀點。Hendricks與組織的其他成員通過隱性知識或顯性知識來進行交流(Hendriks,2015)。另一方面,Senge、Davenport和Prusak強調知識共享是一個溝通和接收的過程(Davenport,Prusak,1995)。然而,研究者一致認為知識共享是不同的組織、部門或個人任務或目標實現的因素,并且是一個通過合作、溝通機制或機會完成資源、知識和經驗交換的過程。
社會交換理論包含了心理學、社會學以及經濟學這三個方面知識和重點的綜合型理論。社會交換的主要觀點是研究人們的行為時要從微觀的視角看待。社會交換的主要內容是指在交換過程中,交換對象中的一方援助或者支持另一方的各項工作,這本質上其實是一種建立在雙方的利益之上的互惠行為。社會交換過程中產生的互惠行為讓接受幫助的一方產生了回報的義務,但受益方是否會進行回報以及怎樣進行回報是不確定的,所以社會交換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Cropanzano,Mitchell,2005)。知識提供者和知識接受者的知識共享行為同樣也符合這種社會交換的規律:一方面,知識提供者試圖通過對外共享知識獲取相應的報酬;另一方面,知識接受者為了能夠獲取他人知識需要提供一定的報酬。
資源保存理論是指人們在工作團隊中或者過程中努力保持、保存和建立各種資源的一個過程。資源保存理論中的資源更多是指人們的認知資源和能力資源,包括個人特點(如自我效能)、個人條件(如工作條件、工作年限、婚姻等)和能力資源(如金錢、時間、知識和關系資源)以及個人經驗等(王永貴等,2015)。
根據資源理論,每個個體都是需要不同類型和層次的資源的獨一無二的系統,然而領導成員交換關系高低之間的差異暗示通過領導差異化與成員交換特定資源(Zhao,2015)。也就是說,一個領導可能對領導成員交換關系成員有區別的提供有形和無形的資源。尤其是,低領導成員交換關系的成員比起高領導成員交換關系的成員可能會收到更少的尊重、信任和職責。主管和他的下屬之間的差異化的關系將進一步反映在一個作為組織內或組織外成員下屬的地位。同樣的,領導成員交換關系差異性可能會在團隊成員在社會范疇成員中導致明確的差異。社會分類多樣性會影響團隊互動,進而導致人與人之間的不相容,例如團隊成員間的緊張、煩惱和仇恨。團隊成員間關系的緊張與惡化,導致成員之間的溝通減少,知識共享也隨之減少。由此提出:假設:領導成員交換關系對知識共享有正向的影響。
搜集以及整合相關文獻和以往國內外研究成果,以此對領導成員交換關系與知識共享之間的關系有了初步的研究。構建模型并提出假設。搜集并制定領導成員交換關系和知識共享的量表,制定調查問卷。
為了保證本研究實證部分的真實性與可靠性。本研究遵循調查問卷研究的基本原則,根據所提出的研究假設,修訂整合并形成了最終符合本研究的調查問卷。
本研究主要采用SPSS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檢驗每個變量的的測量量表,并驗證研究模型中提出的研究假設。
本文通過分析領導成員交換關系和知識共享之間的相關關系,結果顯示變量之間呈正向相關關系。即領導成員交換關系高的員工更有作出知識共享行為的傾向,領導成員交換關系低的成員會更少地進行知識共享行為。
參考文獻:
[1]Ipe M.Knowledge Sharing in Organizations:A Conceptual Framework[J].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Review,2003,(4):337-359.
[2]Graen G,Novak M A,Sommerkamp P.The Effects of Leader—Member Exchange and Job Design on Productivity and Satisfaction:Testing a Dual Attachment Model[J].Organizational Behavior&Human Performance,1982,30(1):109-131.
[3]Charlotte R.Gerstner,David V.Day.“Meta-Analytic Review of Leader Member Exchange Theory:Correlates and Construct Issue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97,(6):827-844.
[4]Cummings J N.Work Groups,Structural Diversity,and Knowledge Sharing in a Global Organization[J].Management Science,2004,(3):352-364.
[5]Grant R M.Toward a Knowledge Based Theory of the Firm[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6,(S2):109-122.
[6]Wang S,Noe R A.Knowledge Sharing:A Review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J].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2010,(2):115-131.
[7]HendriksP.Whyshareknowledge?TheInfluenceofICTontheMotivationforKnowledgeSharing[J].Knowledge&Process Management,2015,(2):91-100.
[8]Davenport T H,Prusak L.Working Knowledge:How Organizations Manage What They Know[M].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7.
[8]Cropanzano R,Mitchell M S.Social Exchange Theory:An Interdisciplinary Review[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5,(6):874-900.
[10]王永貴,趙宏文,馬雙.辦公室政治、情緒勞動與領導-成員交換關系:基于資源保存理論的實證研究[J].科學決策,2015,(6):34-48.
[11]Zhao H.Leader-member Exchange Differentiation and Team Creativity[J].Human Relations,2015,(7):1121-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