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剛
(江蘇省宏觀經濟研究院,南京 210013)
十八大以來,國家大力推動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加快構建“陸海聯動、東西雙向”對外開放戰略新布局,支持內陸沿邊地區擴大開放,這給西藏自治區及拉薩市發展開放型經濟帶來了新的機遇。同時,2015年8月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強調,西藏要同全國一道實現全面小康,必須做到“五個結合”,其中之一就是“對內開放與對外開放結合”,明確要求西藏重點面向南亞開放,加快推動南亞大通道建設。西藏的發展機遇也是拉薩市擴大開放的戰略機遇。拉薩市作為西藏自治區的首府,2016年人口占西藏全區的17.6%,GDP總量占西藏全區比例達到36.8%,人均GDP超過7萬元,是面向南亞開放的窗口和建設南亞大通道的主要力量,具備引領西藏擴大對外開放,建立高水平開放型經濟的基礎和條件。
1984年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談明確提出“西藏要從封閉式經濟轉變為開放式經濟,增強自身活力,逐步實現西藏城鄉經濟的良性循環”?;仡櫲嗄臧l展歷程,西藏自治區及拉薩市的發展環境不斷改善,對內對外開放步伐不斷加快,綜合經濟實力快速攀升。拉薩市GDP總量從1993年的12.02億元提高到了2015年的376.73億元,連續24年實現了兩位數增長;人均GDP由1993年的3226元增加到2015年的59223元,增長了17.35倍;地方財政收入由1993年的1.08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62.42億元,增長了57.8倍;三次產業結構由1993 年的 19.6:17.7:62.7 調整為 2015 年的 3.7:37.4:58.9,農業比重大幅下降,非農經濟特別是第二產業快速增長。2015年拉薩市的GDP總量占全區36.7%,人均GDP是全區平均水平的1.83倍、全國平均水平的1.14倍。
2010年西藏自治區抓住國家支持西藏面向南亞開放的發展機遇,確立了“重點建設吉隆口岸,穩步提升樟木口岸,積極恢復亞東口岸,逐步發展普蘭和日屋口岸”的口岸建設思路,積極推進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西藏口岸的建設和發展,促進了拉薩市對外貿易的快速增長。2006—2013年,拉薩市進出口貿易總額由1 557萬美元增長到32.05億美元,年均增長114%,其中2013年進出口貿易總額占全區的96.6%。伴隨著外貿發展方式的不斷轉變,進出口過億元的企業從無到有,至2015年已達7家,有進出口業績的企業增加至100余家,境外投資企業增加至21家。
具有地域特色的產業體系基本建立,特色產品影響力和市場份額不斷擴大,重點培育形成了凈土健康產業、文化旅游產業、民族手工業、現代商貿服務業等主導產業。2016年,凈土健康產業總產值達100億元,旅游業實現旅游收入186億元,增長20.37%。特色品牌創建實現新的突破,吞巴藏香、古榮糌粑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唐卡、尼木藏香等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技術研發水平不斷提高,企業創新發展能力顯著增強,甘露藏藥、月王生物、天知生物、天麥力健康品等企業先后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證。創新投入持續加大,創新發展成效顯著,僅2016年科技專項投入就達3 546萬元,知識產權授權量178件,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3.6%,對農牧業發展的貢獻率達到49.6%。
為加快對接“一帶一路”戰略及南亞大通道建設,拉薩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積極謀劃“走出去”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正推進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建設境外產業集聚區——中尼工業園區。大力發展“飛地經濟”,先后在北京、深圳、上海、南京、成都等地設立產業交流中心,建立起省際間優勢互補、資源共同開發的經濟合作模式。加大特色產業及產品推介力度,在杭州、深圳等城市舉辦拉薩市特色產業項目推介會,組織特色產品企業參加第三屆中國南亞博覽會暨第23屆中國昆明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在拉薩市成功舉辦雪頓節凈土健康產業招商引資項目推介會等,這些活動促進了拉薩特色產品融入全國大市場,吸引了大企業、大項目到拉薩市投資發展。
拉薩市開放型經濟發展不平衡主要表現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利用外資偏少,民間資本投入較少,80%以上的投資來自于援助資金、政府投資。二是盡管2005年以后拉薩市對外貿易發展較快,但近年來受國際環境以及2015年尼泊爾4·25地震的影響,2014年、2015年進出口貿易總額下降幅度較大,分別為20.76億美元、6.4億美元,遠低于“十二五”時期平均水平。三是對外經濟形式單一,出口產品的科技含量較低、附加值低、競爭力不強,服務貿易主要集中在旅游業、對外承包工程、服務貿易等項目占比非常小。
拉薩市的產業基礎比較薄弱,承接國內外投資和產業轉移的能力不強。第一產業設施落后,規模化經營水平不高,新型農業經濟主體不活躍,龍頭企業、知名產品不多,抗自然風險能力偏弱。第二產業產品技術含量偏低、設備陳舊、規模偏小、效益不高,企業缺乏自我發展和創新能力,能與國際國內大公司進行競爭與對接的企業或產業很少。第三產業以旅游業為主,但尚處于打基礎的階段,與文化產業等新興產業的融合度不高,金融、保險、會計、咨詢、信息服務等行業還十分不發達。同時,重要開放平臺及產業載體注冊企業多、實體經營少,經濟總量偏小[1,2]。
在硬環境建設上,拉薩市交通基礎設施比較薄弱,與周邊省市及城市連接的高等級公路網、鐵路網還處于起步階段,主城區離空港、陸路口岸較遠,貿易通道以縣級公路為主,成本高、效率低。在軟環境方面,鼓勵投資、貿易、創新等相關政策體系還不完善,優惠政策透明度不高,執行隨意性較大,還不能滿足投資創業者的需求;相關服務體系還不健全,對投資貿易活動提供咨詢、注冊、法律、審計等服務的中介機構和人才不足,能力偏弱;對西藏特色旅游資源、投資優惠政策等宣傳力度還不夠,在全國有較大影響力的企業及品牌非常少[1]。
近年來,西藏社會整體局勢平穩,但影響穩定的因素仍然復雜多變,特別是“藏獨”勢力破壞活動時有發生,西藏面臨的暴力恐怖主義威脅仍然存在。作為西藏的首府,拉薩市的人口和經濟總量占全區比重超過30%,其社會穩定事關西藏全局。特殊的戰略地位和發展環境導致拉薩市與內地、國際的經濟交流面臨比其他省份更多的安全考量,影響了開放型經濟政策的實施,降低了投資者的投資意愿,不利于拉薩市的開放型經濟發展[1,3]。
“一帶一路”、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等對外開放戰略覆蓋我國西部西藏、新疆、青海、四川、云南、貴州、重慶等省市,向南亞開放的重點國家有印度、尼泊爾、緬甸、不丹等。而西藏是古代唐蕃古道(又稱絲綢南路)、茶馬古道等商道的重要節點,與新疆、青海、四川、云南等省份毗鄰,同時又與印度、尼泊爾、緬甸、不丹等南亞國家接壤,區位優勢十分明顯,是三大戰略疊加的重點地區,是我國面向南亞開放“內聯外接”的橋頭堡和門戶。拉薩市可抓牢用好這些戰略機遇,加快完善交通運輸網絡,發展壯大特色產業,拓寬對外開放領域,提升對外開放的層次,促進拉薩市經濟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實現交通、貿易、金融、能源、現代物流業等領域的跨越式發展,把拉薩市建設成面向南亞開放的門戶和南亞大通道前沿支撐[4,5,6]。
拉薩市及西藏自治區發展重點是面向南亞開放,方式是對內開放與對外開放相結合,目標就是建成面向南亞開放的重要通道。就對內開放而言,一是要依托自身的資源、區位優勢,深度融入全國市場體系,在產業結構及價值鏈體系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二是用好對口支援機制,學習借鑒上海、江蘇、廣東、浙江等省市發展開放型經濟大省的成功經驗,加快引進發展開放型經濟的機制、模式、人才、技術、資本等;三是加強與周邊省區市的戰略合作,融入西南經濟大格局,重點融入川渝經濟圈、陜甘青寧經濟圈、大香格里拉經濟圈。對外開放重點是對接國家“一帶一路”開放戰略,積極推動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加快推動青藏、川藏、滇藏、新藏等綜合運輸通道建設,著力建設面向南亞開放的重要通道;同時,加強與周邊國家的互聯互通及重點口岸建設,積極發展與尼泊爾、印度、不丹等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合作。
拉薩市GDP總量從1993年的12.02億元提高到了2015年的376.73億元,連續24年實現了兩位數增長;人均GDP由1993年的3 226元增加到2015年的59 223元,增長了17.35倍。拉薩取得的巨大經濟成就,與中央實施的援藏政策密不可分,不僅因為援藏省市直接給予了資金、人才、技術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帶入了新的發展理念,幫助拉薩市建立起適應開放型經濟發展的環境,搭建了對外開放平臺,拓寬了對外開放領域。下一步要結合拉薩市的發展實際及階段特點,以需求變化為導向,以增強內生發展動力為目標,更加積極推動北京、江蘇兩省(市)支援拉薩建設,以對口援建促進拉薩轉型發展和擴大開放。重點爭取援建資金支持拉薩市中長期發展所需的基礎設施、民生項目、公共服務項目等重大工程,提升拉薩城市建設水平和公共服務能力,為拉薩市擴大開放打造優良環境。學習借鑒兩省(市)在外貿發展、招商引資、招才引智、開發區建設、政策機制等方面的成功經驗,創新開放型經濟發展路徑、模式和體制,推動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深化改革,培育適應開放型經濟發展的現代市場體系。
無論是從國家安全戰略高度還是現實發展基礎考慮,近期拉薩市都應在國家戰略框架下,重點與尼泊爾建立更加緊密的合作關系,深化在文化、旅游、貿易、能源、產業園區等方面合作,進一步鞏固與尼泊爾的傳統友誼。一是加強高層交往。對尼泊爾的災后重建援助增進我國與尼泊爾的政治互信,可以進一步加強高層互動,就雙邊投資貿易建立更加高效務實的合作機制。二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支持邊境口岸連接公路、跨境鐵路、國際機場等重大工程建設,提升互聯互通水平,為南亞大通道建設提供支撐。三是加強文化旅游合作。進一步辦好西藏在尼泊爾舉辦論壇、文藝演出、各種展覽等交流活動,支持藏學專家學術交流,為兩國民間文化交流和跨境旅游提供更便利的環境。四是合作建設產業園區。對接尼泊爾的發展需求,支持國際合作園區建設,幫助尼泊爾提升產業發展水平,解決當地就業問題,促其早日實現工業化。
參考文獻:
[1]陳撲.西藏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研究[J].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87-91.
[2]謝紅.西藏特色經濟發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4.
[3]徐士杰.西藏拉薩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集聚政策研究[D].拉薩:西藏大學,2016.
[4]劉瑞,高峰.“一帶一路”戰略的區位路徑選擇[J].社會科學研究,2016,(1):45-56.
[5]高雅.“一帶一路”戰略與國際產能合作[J].國際工程與勞務,2015,(5):29-30.
[6]夏先良.構筑“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體制機制與政策體系[J].國際貿易,2015,(11):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