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珍
(紹興文理學院元培學院,浙江紹興312000)
制造業作為柯橋的立區之本、強區之基,不僅推動柯橋經濟穩步發展,還帶動了相關產業蓬勃繁榮。2018年是浙江省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提升供給結構、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也是柯橋區繼續推進“五個轉型升級”、深化落實“三個兩手抓”的關鍵時期。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柯橋制造業在紹興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試點的實踐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一些頑固問題和矛盾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柯橋制造業如何突破現有發展瓶頸、增創柯橋經濟發展的新優勢,此問題意義重大。
柯橋區以輕紡建城,至今以紡織印染為主的大紡織業仍是柯橋制造業的第一大產業,行業總產值、資產總額、利潤等各項經濟指標,紡織業所占比重均在50%以上,但受國家宏觀層面及缺少臨港口岸影響,全區缺乏PX、乙烯、染化料三大關鍵性節點企業,對整個化纖紡織品產業的生態安全缺少控制權。非紡行業作為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部分,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比重增速卻低于預期,近幾年非紡行業投資比重僅占40%左右??聵蛑圃鞓I結構調整步伐趨慢,不利于增強區域抗風險能力、推動經濟健康發展和挖掘新經濟增長點。
紡織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通過機器換人、技術改造、設備更新等方式,行業對勞動力的依賴度得到一定程度降低,但整體仍沿襲利用勞動力等成本要素的比較優勢參與國際分工的老路。在價值鏈分工中,產業主要位于價值鏈的加工制造等生產環節,關鍵核心技術多數受制于發達國家,導致不少高端產業實際上仍處于產業價值鏈的底端,產業的低端化地位未發生根本改變??紤]到資金、人才、管理、風險等因素,企業輕易不愿嘗試新方法、接受新思路、涉足新領域,不利于工業依靠技術進步和新興產業實現轉型的目標實現。
勞動力人口減少、工資水平不斷上升、新增工業用地減少、環境約束趨緊、節能減排壓力增大、借貸資金成本提高,要素紅利日益減弱,導致企業經營成本大幅上升,傳統的“三高”增長模式難以為繼。傳統產業的低端化發展,吸引大量以農民工為主的外來就業人口,高學歷、高素質、高技術的白領、藍領等人才引進難、花費大、留住難,制約了產業的高端化提升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再加上國內外市場疲軟,經濟下行壓力增大,銀行惜貸慎貸心理嚴重,對企業保持流動資金、維持穩定經營、度過當前難關帶來不小的負面影響。
受科研人才少、前期投入大、研發周期長、成果轉換難等因素制約,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投入仍嚴重不足,企業創新投資以“機器換人”式的技改投資為主,基礎和前沿研究投入比例較低。企業創新意識不強,重模仿輕創造,重銷售輕研發,自主知識產權成果少,以核心技術、關鍵設備、產品開發為代表的技術創新能力較弱。創新外部環境有待優化,知識產權成果的法律保護制度尚需進一步完善,保護力度還欠加強。企業自主性創新能力提升緩慢,將無法支撐企業向價值鏈高端進行產業升級。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意見,堅持工業強區、工業強基,圍繞“三個柯橋”建設目標,按照“自主創新、環境友好、結構優化、質量優先”的要求,以兩化融合為手段智能化提升傳統行業,以“五水共治”為契機綠色化改造高污染行業,以“浙江制造”為導向提檔行業品質,不斷增強柯橋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實現柯橋制造向柯橋“智造”“質造”的轉變。立足柯橋輕紡優勢,優化區域產業結構,推動制造業多元化、專業化、規?;?,重點在以下領域和產業取得突破。
紡織化纖材料方向,重點發展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芳綸、高性能納米纖維、新型聚酯等高性能纖維和利用纖維素、淀粉、蛋白質等再生資源的生物基纖維;建筑材料方向,重點開發新型節能環保墻體材料、絕熱隔音材料、新型耐火材料;皮革塑料材料方向,重點發展塑料薄膜、人造革和特種橡膠等。立足現有產業基礎,引進國際先進技術,更新生產工藝和設備裝備,提高自動化控制水平,以規模化、特色化、循環化、集約化促進傳統產品升級換代。
圍繞“集聚區、提升區和退出區”的規劃設計,扎實推進印染集聚升級工程,借助省級智能紡織印染裝備產業試點,鼓勵企業引進新型印染和后整理設備,如在線檢測和控制系統、自動化筒子紗印染生產物流系統、超聲波水洗機等,加強技術創新,突破面料染整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推廣環境友好型染化料助劑的開發應用,提高染整技術檔次和質量水平,助推柯橋成為國際重要綠色印染研發生產基地。
創新營銷模式,推進規?;?、品牌化、網絡化營運,提高家紡產業市場集中度,把握流行趨勢,提升產品花型、樣式方面的設計能力和新型布料應用程度,引領時尚風向,促進信息技術、大規模制定制技術在服裝家紡行業的應用,重點提高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CAD)、計算機輔助制造系統(CAM)、電腦控制自動吊掛系統(FMS)、只能倉儲配送系統的普及率。
利用省智能紡織印染機械裝備產業園建設契機,重點發展高性能紡機設備、新型織造設備、綠色印染設備、高端紡機裝備專用基礎件、智能化關鍵技術等,加快全流程智能型印染自動化生產線、高性能紡紗和織造設備、節能減排印染設備等高端紡織裝備的研發和產業化,打造智能紡織印染裝備技術創新示范基地。以本地汽車產業基礎為依托,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為契機,引導鼓勵企業以混合動力汽車為突破口,圍繞鋰電池核心技術,打造以生物燃料、天然氣、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等為重點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社會對健康的需求急劇增加,生命健康產業將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重點發展兩個方向。營養保健酒產業,依托“會稽山”“塔牌”等黃酒品牌優勢,利用萃取、浸提和生物工程等現代化手段融入中藥精華,開發具有補氣、補血、滋陰、補陽和氣血雙補等多種功效的保健黃酒。醫藥行業,借助亞太藥業、景岳堂藥業等醫藥基礎,創新研發現代中藥、新型疫苗、診斷試劑等生物醫藥。
一是優化發展環境。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簡化審批手續,擴大不再審批適用范圍,清理不必要的行政收費項目,制定合理收費標準,加大對企業升級裝備、投入科研的稅收優惠和獎勵力度,減輕企業轉型的稅費負擔。二是提升服務水平。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素養和知識水平,深入了解企業轉型升級的擔憂與困難,廣泛聽取企業的意見建議,盡早、盡快地落實解決好各項問題,積極向上爭取補助資金。三是提高科技水平。培育創新主體,支持企業聯合進行科技攻關,促進企業與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的產學研結合,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搭建技術轉移、科技孵化、成果轉化的市場化交易平臺。
一是減污染。結合“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低小散”整治等行動計劃,關停整改工業園區內廢水、廢氣、廢渣等排放未達標的企業,加快污水處理等環保工程建設,引導企業采用先進環保生產工藝,從源頭減少污染產生。二是降能耗。從嚴制定高能耗企業產業準入標準,適時調整過剩產能淘汰標準,以標準制定指導企業行業發展,擴大鍋爐、煤改氣、定型機改造范圍,加速高能耗企業循環化改造,加快以光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可再生資源替代煤炭等傳統能源。三是嚴監測。加快能耗監測和控制建設,對偷排、超排、漏排的企業,依法開出環保罰單,并限期整改,對整改不到位的企業堅決關停查封,開展“回頭看”活動,杜絕企業私拆封條、私下復工的行為現象。
一是推動服務型制造。鼓勵和引導區內龍頭制造企業延伸服務鏈條,從提供產品制造向提供產品和設計、維護維修、項目承接、流程改造、管理營運等轉變,支持優勢制造企業發揮特長優勢,面向社會發展個性化定制、在線支持、技術咨詢、人員培訓等服務。二是發展生產性服務。圍繞輕紡城“三次創業”,大力發展創意設計、電子商務、現代物流、會展經濟、服務外包等生產性服務業,鼓勵發展面向制造企業管理、制造流程監測、智能工廠建設的系統軟件開發和信息技術服務。三是構建功能區平臺。合理布局現代物流、創意設計、服務外包、商務金融等關聯性強的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建設服務型制造業示范基地,完善服務型制造業的統計指標體系。
一是信息化提升。加快企業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銷售服務等產品生命全周期的信息化改造,深入實施“電商換市”,積極發展跨境電商業務,建立以大數據、云計算、工業互聯網為基礎的產業數據庫,引導企業把握市場動向。二是智能化管理。應用人機交互系統與現代信息技術,推進生產制造過程和企業內部管理的縱向一體化,實現關鍵銜接環節的智能管控。三是光纖化改造。加快光纖寬帶網絡、新一代移動通信網絡和下一代互聯網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4G商用發展,拓展深化寬帶在生產經營中的應用,促進企業寬帶聯網和基于網絡的機器聯網、流程再造與業務創新。
一是樹立先進示范。開展全區企業優質產品評比活動,對優秀產品和企業在報紙、網絡等新聞媒體上進行表彰宣傳,帶動全行業樹立誠信為先、質量為本的企業經營觀。二是推進品牌建設。積極參與申報浙江省著名商標,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參與“浙江品牌”認證試點,加強本土企業品質品牌建設,對發生安全事故、質量問題的品牌實行一票否決制。三是加強質量監督。強化企業產品質量安全責任主體意識,加強生產現場的監督檢查和源頭材料的質量監管,建立違法違規企業信用黑名單制度,健全信用評價和信息發布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