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鷗
(河北經貿大學會計學院,石家莊050061)
環境成本管理主要包括環境預防成本管理,環境維持成本管理和環境損失成本管理。環境預防成本管理指的是在環境損失發生之前,企業為了預防以后將出現的不良環境后果主動采取的措施而付出的成本。環境維持成本管理是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為了維護環境,不使環境進一步惡化而付出的支出。環境損失成本管理是企業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已經發生,現在采取措施去彌補已發生的損失而付出的成本。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石油)是國有獨資企業,是在1998年原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基礎上組建的集團公司,在2017年末完成了公司制改制。
中石油是國有重要骨干企業和中國主要的油氣生產商和供應商之一,從事的主要業務包括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煉油化工、油氣銷售、管道運輸、工程建設、新能源開發等。是一家國際能源公司,在全球38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油氣業務,在世界石油公司中排名第三,在財富500強中排名第四。
中國石油建立HSE體系。HSE體系是由組織實施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的組織機構、職責、做法、程序、過程和資源等要素有機構成的整體。以上要素通過科學、先進、系統的運行模式有機地相融合,相互關聯、相互作用,構成了動態管理體系。由于石油化工企業生產過程中伴隨著高污染,高危險,給人類生存,生態環境帶來危害,因而石油企業需要建立HSE體系,實現健康安全管理。
中石油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開始實施HSE管理體系,目前HSE(2.0版)已經開始運行,覆蓋國內外HSE業務,能夠實現全球化管理。該體系是公司進行決策預警、實時監控的管理工作平臺。在2017年,中石油持續推進HSE標準化工作,制定的HSE2.0已經開始在110家生產型公司進行量化考核,同時開展兩輪HSE體系審核,進一步擴大審核的范圍,有效提高審核的質量,針對審核發現的問題督促企業進行完善,確保所有風險都能控制。
此外,中石油還注重在基層推廣HSE體系,編制重點專業的培訓矩陣和應用手冊以滿足不同崗位的需求,使基層員工了解并有效落實HSE管理體系,提高員工的履職能力。目前基層站隊HSE標準化建設達標率為56%,管理人員履行能力為84.8%,員工履行能力為77.3%。
1.建立環保信息平臺
(1)污染源在線監測。中國石油采用互聯網+、大數據等先進的技術手段對污染源進行自動監控,實現智慧化管理。互聯網監測系統能夠預測污染物的排放數量,自動識別異常數據,超標數據,進行分級報警。對污染物排放量多的生產設施及排放源全面監控。中石油集團互聯網監測點在2014年有281個,2015年有298個,2016年有304個,2017年有350個,監測點數量逐年增長,在2017年增加的數量最多,可見集團加大了對環境保護的力度,具體的監測點有廢水監測點、鍋爐監測點、加熱爐監測點、硫磺回收監測點、催化監測點等。到2017年底,公司的污染物排放達標率為99.5%,較上一年增加2.0%。目前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成為中國石油綠色發展重要展示窗口。運用互聯網實時監控污染源,利用大數據進行分析,從源頭、生產過程中控制住污染,實現企業污染排放精細化管理。該系統在污染物排放,環境保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獲得了環保部門的高度評價與認可,給行業內其他企業提供了豐富的經驗。
(2)VOCs管控體系。VOCs指的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石油企業在進行石油煉制,石油化工等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有毒的揮發性有機物。中國石油集團在2017年開發建立了VOCs技術支持中心,將互聯網技術,大數據運用到環保工作當中,對VOCs分12個源項進行排放監控,跟蹤治理,建成了VOCs排放統計大數據,形成了“可申報、可追溯、可核查”的VOCs管控體系。中石油對其旗下的三家油田,26家煉化企業進行了試點管理,實現了1140萬個監控密封點,約5130萬條數據量。到2017年底共投資24.33億元,治理VOCs項目119項,年減排3.9萬噸,治理效果顯著。
2.減少碳排放
(1)碳排查與管控。中石油不斷加強碳排放的管理,建立了溫室氣體排放管理系統,做到國內外各種業務的溫室氣體都能夠被監控,可追溯,可核查。此外中石油還積極參與國際組織碳減排量化核查方法學標準的研究和制訂,歷經三年建立了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系統,符合國家有關溫室氣體排放的標準。該核算系統構成部分有在線填報模塊、統計模型、數據庫等,具有企業填報、系統自動核算和報告、分項統計、集團匯總等作用。中石油運用該系統核算統計了2013-2017年溫室氣體排放量,指標質量符合國資委的報告要求。這對于石油企業來說是很大的進步,在生產過程中隨時監控,隨時報告,隨時核算,做到有效管理,碳排放不超標。
(2)研發碳減排技術。采取先進的科學技術能夠有效減少生產過程中溫室氣體的排放,減少對環境的危害。目前中石油正在研發自備電廠煙道氣二氧化碳捕集,二氧化碳驅油與埋存、咸水層和油藏碳封存潛力評估等技術進行碳減排。中石油旗下的吉林油田擁有國內第一個二氧化碳分離、捕集和驅油等全產業鏈CCUS基地。到2017年底,該基地一共封存了120萬噸二氧化碳,其中《CO2驅油及埋存配套技術及應用》更是被國家能源局評為技術進步一等獎。
1.加強三廢處理
中國石油嚴格遵守國家和國外地區的環保法規,對已經產生的廢棄物進行嚴格處理,大力開發對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加強對固體廢物產生、收集、存放、利用、運輸、處置等環節的管控。
中石油在油氣開發過程中嚴格控制水污染,回收的污水進行水油分離,過濾處理,做到水回注、油回收,避免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到2017年底,各油氣田采油污水的處理率達到100%以上,回注率達到95%以上。
2.環境恢復
中石油的油氣工廠按照科學選址,在生產過程中節約用地,對周邊環境進行及時恢復,大力進行土地復墾、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等工作,提高土地的循環利用。到2017年已經節約土地1180公頃,復墾土地1.5萬公頃左右,退出低效土地2.05萬公頃。
中石油旗下的長慶油田每年投入資金約千萬元來進行環境恢復,不僅對廢棄的井場、井區道路進行植被恢復,還建造了碳減排基地,其中在甘肅的100畝碳匯林,每年能夠吸收二氧化碳230多萬噸,大大減少了溫室氣體對環境氣候造成的危害。
一般的企業都是對環境造成污染后才采取措施對其進行維護,然而此時耗費的資金、人力、物力將更多。進行有效的事前規劃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僅可以減少事后環境成本,還能大大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對于石油企業來說,事前規劃可以先建立起HSE管理體系,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對企業的進行管理,是企業進行決策預警的有效平臺。
石油企業應該做到清潔生產,保證生產過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達標。企業可以運用互聯網、大數據建立環保信息平臺,對于污染源,廢水廢氣廢渣的排放做到實時監控,做到源頭治理,過程控制。企業還應該主動建立起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系統,對二氧化碳排放量進行嚴格監控,還要大力研發新技術,如二氧化碳分離、捕集和驅油技術,可以大大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企業應該主動承擔責任,保護生態環境的多樣性。企業應該對已經產生的廢棄物進行嚴格處理,加強對固體廢物產生、收集、存放、利用、運輸、處置等環節的管控。其次應該采取先進技術處理廢水,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還要對周邊環境進行及時恢復,大力進行土地復墾、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等工作,努力恢復植被,實現生態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