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常 曉

進入冬季,流感又成為與冷空氣相伴而來的熱詞匯。近日,業內傳來一條重磅消息,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準上市了一種抗流感新藥艾福洛扎。據稱這種新藥用來治療12歲以上、流感癥狀持續時間不超過48小時的急性流感患者時,只需口服一次就能見效。
這種抗流感新藥物通過抑制流感病毒中的帽依賴性核酸內切酶起作用。那么,什么是帽依賴性核酸內切酶?這種抗流感藥物是如何通過這種物質抑制流感病毒的?背后的生物機制是什么?和以往抗流感新藥發揮作用的機制有什么不同?

近些年,一進入冬季,中國流感活動水平就迅速上升,很多人感覺流感“來勢洶洶”。今年年初,一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就曾讓大家唏噓不已。相關調查顯示,我國已成為冬季流感的“重災區”之一。專家分析認為,近年來,我國冬流感高發是由綜合因素疊加導致的。主要包括:冬季原本就是流感高發季節,再加上氣候異常。另外,流行的優勢毒株已有多年未成為優勢毒株,導致人群缺乏免疫屏障,易感人群增多。
事實上,不僅是我國流感活動處于高峰,北半球也進入到流感高發階段。近年來,北美、歐洲等地的流感病例數量同樣明顯增多。從以往狀況來看,中國以乙型流感為主,歐洲乙型流感病例的數量也超過甲型,而美國和加拿大境內則是甲型H3N2流感病毒肆虐。一項新研究發現,季節性流感每年致使全球29.1萬至64.6萬人死亡,高于此前估計的25萬至50萬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北半球一般在10月末開始,流感活躍度增強,次年一月達到高峰。每年從11月初開始就會有人陸續感染流感,流感防控也到了最關鍵時期。
眾所周知,流感是呼吸道傳染病,也是接觸傳播的疾病,它的預防其實不太容易做到。正因如此,相關抗流感藥物的研發就顯得尤為迫切。
艾福洛扎屬第三代抗流感化學藥物,是近20年來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準的首個具有創新作用機制的抗流感新藥。
專家解釋道,生命過程是由一系列酶促反應構成的。流感病毒也具有生命,但不能獨立生存、繁衍,要寄生在細胞里。在侵入人體細胞的過程中,病毒囊膜蛋白首先與宿主細胞表面特定受體之間發生特異性結合,隨后通過受體介導的胞吞或膜融合進入細胞,然后病毒的衣殼遭到宿主細胞或病毒自己的酶降解破壞,病毒的核酸得以釋放;在細胞內,病毒基因組進行復制、轉錄以及蛋白質合成;最后,合成的核酸和蛋白質組裝在一起,在病毒顆粒完成組裝之后,在細胞膜表面出芽,通過神經氨酸酶切斷包裹病毒的細胞膜與其他部分的聯系。這就是病毒生命周期的三個部分,即進入細胞、遺傳物質增殖,以及病毒的釋放。大家熟知的抗流感藥達菲便是特異性識別神經氨酸酶,抑制已經形成的病毒不讓其釋放,憋死病毒。
流感病毒的遺傳物質攜帶在核糖核酸(RNA)中,其帽依賴性核酸內切酶的主要作用是幫助基因組復制,即幫助流感病毒復制子代。帽依賴性核酸內切酶能特異性裂解來自宿主細胞的mRNA(信使RNA)前體,為合成病毒mRNA而產生一個引物RNA片段,因而被形象地稱為“帽”依賴性。艾福洛扎作為帽依賴性核酸內切酶的抑制劑,抑制酶促反應,使病毒基因組無法復制,從而在病毒剛進入細胞就阻斷病毒的增殖。通過這種生物機制,艾福洛扎前移防控關口,將病毒“扼殺在搖籃中”,因此可以快速治愈流感,有著口服一次即見效的神奇效果。

流感是當今世界各國感染人數最多的一種疾病。時至今日,盡管全球科技高速發展,但人類對流感的認知水平依然有限,即便是科學界在面對病毒變異時也束手無策。所以,獲悉此抗流感新藥問世后,我國業內專家已建議我國藥監部門盡快批準這種新藥引進中國。
“病毒與人體之間的戰爭,就像貓鼠游戲,如果人類是貓,那病毒就是小老鼠,不知道什么時候老鼠會在什么地方出現,不知道會變出什么樣的花樣,不知道病毒強度會有多大,很難預測。我們人類永遠不知道病毒會出什么牌。”長期從事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研究的專家形象地介紹道,“艾福洛扎這個新藥的發明我認為是革命化的,體現了流感基礎研究多年來積累的成果。”在人類與流感戰斗的百年歷程中,不斷有抗流感藥物被研發出來,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流感病毒也一直在變異。將來能不能把達菲和艾福洛扎聯合使用,是不是效果更好,還需要進一步研究試驗中。
“針對近年來勢洶洶的流感,我國科研人員、公共衛生人員也應積極對流感病毒展開基礎性和創新性研究,促進新型抗流感藥物的誕生,加速流感疫苗的研發。”專家表示,鑒于流感流行的周期性以及我國民眾在去年流感流行之際獲得的免疫力,今年流感或許不會大范圍流行。但他強調,在抗病毒藥物使用有限的情況下,安全有效的疫苗無疑還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這已經是全球的普遍共識。可在中國,流感疫苗的使用卻不盡人意,無意中也助力了流感的流行范圍加大。在此,本刊也提醒廣大民眾,接種流感疫苗可以顯著降低接種者罹患流感和發生嚴重并發癥的風險,尤其老年人、兒童等流感高危人群,應該每年優先接種流感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