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超,歐陽晶妮,蘭思煉,劉子強
(湖南柿竹園有色金屬有限責任公司, 湖南 郴州市 423037)
柿竹園東波多金屬選礦廠始建于2012年1月,正式投產于2014年8月,是湖南省資源綜合回收重點示范基地之一。設計規模為年處理量100萬t,處理對象以復雜的矽卡巖型多金屬礦為主,是一座工藝流程繁長、設備先進、自動化程度高的大型有色金屬選礦廠。由于選礦廠生產工藝中大多涉及高溫、高壓、易燃易爆、易中毒、易腐蝕等風險,因此做好風險辨識及風險管控工作,可以使風險達到可以接受的程度,確保生產安全運行,保障員工生命財產安全,有效預防控制各類事故的發生[1]。
選礦具體工藝流程見圖1。

圖1 選礦廠工藝流程
破碎采用三段一閉路的破碎篩分流程,最終破碎產品粒度-12 mm占90%。
磨礦采用兩段兩閉路流程,兩段的球磨機均選用中信重工的Ф4 m×6.7 m濕式溢流型球磨機,兩段分級分別選用Ф660 mm和Ф500 mm旋流器組各1組組成閉路磨礦,二段分級后溢流細度為-200目占80%~85%,具體為:由皮帶運輸至1#球磨機進行粗磨,粗磨產物進入660水力旋流器進行分級,返砂再返回1#球磨機,溢流經砂泵輸送至500水力旋流器,旋流器沉沙再進入2#球磨機進行細磨,旋流器溢流直接進行選別。
采用磁-浮流程,磨礦產品經磁選和濃縮后,先選鉬鉍,然后鉍硫,最后進行鎢浮選。鎢浮選精礦采用常溫浮選黑白鎢,粗精礦強磁分選黑白鎢后加溫浮選白鎢、濃縮精選黑鎢,尾礦則進行螢石浮選。
鉬、鉍、鎢精礦采用濃縮、壓濾、干燥三段脫水流程,干燥采用鍋爐蒸汽加溫干燥,鉍、鎢精礦最終含水量小于1%,鉬精礦最終含水小于4%,最終產品打包后存入精礦倉庫,螢石精礦、硫精礦和鐵精礦分別經濃縮過濾后,存入精礦倉庫。
通過公司內部的風險辨識,共整理出東波多金屬選廠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有13種,具體可分為:物體打擊、機械傷害、起重傷害、觸電、淹溺、灼燙、火災、高處墜落、鍋爐爆炸、容器爆炸、中毒窒息、火藥爆炸、其他傷害等;職業病危害因素有15種:活性炭粉塵、其它粉塵、矽塵、螢石混合性粉塵、鉬及其化合物、氰化物、鎢及其不溶性化合物、二氧化硫、硫化氫、氰化氫、二硫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噪音、微波等[2]。
通過內部風險辨識,整理出選廠涉及風險崗位為13個崗位,涉及的風險見表1。
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是一種簡單易行的評價操作人員在具有潛在危險性環境中作業時危險性的半定量的評價方法[3]。
作業條件危險評價法用與系統風險有關的3個因素指標值之積來評價操作人員傷亡風險大小,這3個因素是:

表1 風險崗位及其涉及風險
L——發生事故可能性大小;
E——人體暴露在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
C——一旦發生事故會造成的損失后果;
D——作業條件的危險性。
危險性大小:D=LEC

表2 事故或危險事件發生可能性分值

表3 暴露于潛在危險環境的分值
通過作業條件危險評估法進行分析,其中風險等級為五級、四級、三級的具有不可接受危險,要列為重點危險源,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二級、一級的需要加強注意,避免造成事故傷害。

表5 選廠風險等級分布
以配藥車間為例,進行配藥作業風險評估(見表6)。
通過風險辨識及評估,配藥車間共有8個風險源,其中三級、四級、五級共4個,一級、二級4個。
通過風險辨識及評估對風險進行分級,制定風險清單,按照等級采取相應管控措施[4]。
(1)五級危險源 由公司統一制定專項管理方案,配備必要的資源對其進行專項重點控制。
(2)四級、三級危險源 由各單位統一制定專項管理方案,安排專人負責,采取相應措施進行管控。(3)二級危險源 、一級危險源 由各單位及車間班組負責,對職工進行安全教育培訓,完善現有的制度和措施,加強日常的監管。
具體控制計劃如下[5]:
(1)制定目標、指標及管理方案;
(2)制定風險控制制度或措施;
(3)進行針對性的安全教育培訓;
(4)制定應急預案與響應;
(5)執行危險作業審批制度;
(6)加強現場監督及日常安全檢查;
(7)保持現有的管控措施。
選礦作業是礦山生產中一個比較復雜,涉及風險較多的特殊系統,通過辨識和評估選礦系統中的風險,可以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從而預防事故的發生。本文通過對東波多金屬選廠開展風險辨識和風險評估,采取管控措施,可以有效的完善選廠安全管理,確保風險可控,避免和消除事故隱患,防范事故的發生[6]。

表6 藥劑工配藥作業風險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