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英
(夾江縣人民醫院,四川 樂山 614100)
人性化護理是近年來臨床上一種應用范圍較廣的護理模式。該護理模式是通過在患者治療期間給予其有針對性的護理來幫助其改善不良情緒,提高其對治療的依從性。研究發現,對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結石性膽囊炎患者實施手術室人性化護理,可有效地減輕其因進行手術產生的不良情緒,增加其對疾病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從而提高其對手術的依從性[1]。為了進一步探討對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結石性膽囊炎患者實施手術室人性化護理的效果,筆者進行了本次研究。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間在我院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94例結石性膽囊炎患者。將這些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在對照組患者中,男女患者分別有25例、22例,其年齡為30~68歲,平均年齡為(49.0±3.2)歲。在觀察組患者中,男女患者分別有24例、23例,其年齡為31~68歲,平均年齡為(49.5±3.3)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本次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是:其病情符合臨床上關于結石性膽囊炎的診斷標準;其在入院時存在不同程度惡心嘔吐、噯氣、胃痛及胃脹等癥狀;其臨床資料完整;其語言功能及智力均正常;其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并簽署了自愿參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本次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是:其存在嚴重的腦血管疾病及肝、腎等臟器功能不全;其患有惡性腫瘤;其語言功能及智力存在障礙;其處于孕期或哺乳期。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對其進行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在進行手術期間,對對照組患者進行手術室常規護理。進行手術室常規護理的方法是:在手術前,護理人員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詳細了解其基本情況,做好手術前的準備工作,并將手術相關的注意事項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在手術中,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配合麻醉師完成手術前麻醉。幫助患者調整好手術體位,配合醫生完成手術。進行手術后,手術室護士將患者送回病房,做好與病房護士的交接工作。對觀察組患者進行手術室人性化護理。進行手術室人性化護理的方法是:1)在手術前,護理人員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藥物過敏史及心理狀態,為其制定出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護理人員用親切的語言與患者進行溝通,及時解答其提出的問題,以緩解其焦慮、抑郁的負面情緒。護理人員為患者講解與其所患疾病相關的知識、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安全性、積極配合治療的重要性,以減輕其情緒過度緊張對手術造成的影響[2]。2)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前,手術室護士調節好手術室的溫度、濕度。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巡回護士要熱情地接待患者,使用親切的語言鼓勵、安慰患者,從而緩解其緊張、焦慮的負面情緒。幫助患者調整好體位,將其手術床抬高15°~20°、向左傾斜15°~20°,以充分顯示其手術視野。合理擺放監視顯示系統,將單極電凝的負極板固定在患者下肢肌肉豐富的部位,為其連接好氣腹機的導管、電凝線,為其建立CO2人工氣腹,將其氣腹的壓力控制為12~14 mmHg,以防其在手術后出現腹脹的并發癥。在進行手術期間,護理人員密切監測患者呼吸頻率、心律、脈搏、血壓等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患者的生命體征若出現異常,應及時通知醫生進行處理。3)手術后,護理人員及時將患者身上的血跡擦拭干凈,并做好對其隱私的保護工作。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監測,待其清醒后及時將手術的結果告知患者,并為其講解術后出現疼痛的原因、處理方法。待患者的生命體征恢復平穩后,將其送回病房,并將手術后的注意事項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在與病房護士進行交接的過程中,手術室護士將患者手術中的情況告知病房護士。對患者進行鼓勵、安慰,叮囑其要積極地配合病房護士的工作,以確保其身體盡快恢復[3]。
1)統計兩組患者進行手術的時間、手術中的出血量及住院的時間。2)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兩組患者手術后疼痛的程度進行評分。該評分法的滿分為1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疼痛的程度越重。3)將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前后其焦慮和抑郁的情緒進行評分。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兩組患者抑郁情緒的程度。該評分表中共計24項。得分≤7分,表示患者不存在抑郁的情緒;得分為8~19分,表示患者存在輕度抑郁的情緒;得分為20~34分,表示患者存在中度抑郁的情緒;得分≥35分,表示患者存在重度抑郁的情緒。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對兩組患者焦慮的情緒進行評分。得分≤6分,表示患者不存在焦慮的情緒;得分為7~20分,表示患者存在輕度焦慮的情緒;得分為21~28分,表示患者存在中度焦慮的情緒;得分≥29分,表示患者存在重度焦慮的情緒。4)護理后,將兩組患者對手術的依從性分為完全依從、基本依從、不依從三個標準進行評估。對手術的依從率=(總例數-對手術不依從的例數)/總例數×100%。
使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進行手術的時間、住院的時間均較短(P<0.05),其手術中的出血量較少(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進行手術的時間、手術中的出血量、住院時間的比較(±s )

表1 兩組患者進行手術的時間、手術中的出血量、住院時間的比較(±s )
組別 例數 進行手術的時間(min)手術中的出血量(ml) 住院的時間(d)觀察組 47 52.3±3.2 43.5±2.3 4.9±0.8對照組 47 65.2±4.3 58.3±3.5 6.6±1.2 t值 16.4995 24.2267 8.0810 P值 <0.05 <0.05 <0.05
在接受護理前,兩組患者SAS的評分、SDS的評分及VAS的評分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護理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SAS的評分、SDS的評分及VAS的評分均較低(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前后其SAS的評分、SDS的評分及VAS評分的比較(分,±s )

表2 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前后其SAS的評分、SDS的評分及VAS評分的比較(分,±s )
護理前護理后組別 例數 SAS評分 SDS評分 VAS評分 SAS評分 SDS評分 VAS評分觀察組 47 22.3±3.3 21.4±2.5 9.4±1.5 5.3±0.5 5.2±0.4 5.2±0.5對照組 47 22.5±3.2 21.5±2.6 9.5±1.6 14.2±1.1 14.6±1.3 7.6±1.2 t值 0.3045 0.1940 0.3125 51.5598 48.3771 12.656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接受護理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對手術的依從率較高 (P<0.05)。詳情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對手術依從率的比較
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臨床上治療結石性膽囊炎的常用手術。該手術具有手術創傷小、患者術后恢復快、術后并發癥少等優點。大部分結石性膽囊炎患者對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相關知識不夠了解,加之由疾病引起的疼痛感,可使其出現緊張、焦慮的負面情緒,降低其對手術的依從性,進而可影響其進行手術的效果。因此,臨床上在對結石性膽囊炎患者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期間,應對其實施有效的護理[4]。研究發現,在對結石性膽囊炎患者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期間,對其實施科學有效的手術室人性化護理,可改善其因病痛導致的心理壓力及不適癥狀。在對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結石性膽囊炎患者實施手術室人性化護理期間,在手術前及時給予其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可改善其焦慮、抑郁的情緒;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可增加其對所患疾病的了解,減輕其對進行手術的恐懼;對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可減輕其因患病產生的疼痛感,從而提高其對手術的依從性;在手術后加強對患者生命體征的監測及對其隱私的保護,可增加其生理及心理的舒適度;將手術后相關的注意事項告知患者,鼓勵其積極地配合術后護理,可促使其身體盡快恢復[5]。
綜上所述,對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結石性膽囊炎患者實施手術室人性化護理的效果較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