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勝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心胸外科,江蘇 徐州 221002)
臨床實習是我國培養合格醫生的一個重要過程。胸外科是一門專業性與實踐性極強的醫學專科。如何有效地使胸外科實習醫學生將教科書中學到的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操作相結合,是醫學教育工作者重點關注的問題。傳統教學法是以教師為中心,通過課堂講解的方式對實習醫學生進行授課的教學方法。對實習醫學生進行傳統教學很難使其將在課本上學到的胸外科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有效的結合起來。基于問題學習(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學法是一種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該教學方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可使其在帶教老師的引導下,主動探尋相關問題的解決方法[1]。基于案例學習(case based learning,CBL)教學法是以病例為基礎的教學方法。該教學方法可將真實的臨床病例應用于教學中,讓實習醫學生應用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對病例進行探討分析,以提高其分析問題的能力[2]。本次研究主要是對比PBL教學法聯合CBL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在胸外科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本次的研究對象為2014年至2017年期間在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心胸外科實習的64名實習醫學生。將這64名實習醫學生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有32名實習醫學生。在對照組醫學生中,有男性14名,女性18名,其年齡為21~34歲,平均年齡為(27.89±3.06)歲。在觀察組醫學生中,有男性15名,女性17名;其年齡為20~33歲,平均年齡為(28.36±3.2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醫學生均使用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第8版《外科學》作為教材,其課程內容設置為胸外科的常見疾病,主要包括食管癌、肺癌、先天性心臟病等。為對照組醫學生使用常規教學法進行教學,教學的方法是:帶教老師根據所用教材的內容對實習醫學生進行授課,并在對相關疾病患者進行查房時,帶領實習醫學生進行現場觀察。為觀察組醫學生使用PBL教學法聯合CBL教學法進行教學,教學的方法為:1)帶教老師根據教材選取胸外科常見病的真實病例,圍繞病例的特點設計相關的問題,在課程開展前交給實習醫學生。告知實習醫學生圍繞著問題在課前進行預習,并讓其分成小組查找相關的資料。2)讓實習醫學生利用查到的相關資料,在課堂上以小組為基礎進行交流討論。帶教老師引導實習醫學生用發散思維思考問題,并對課程的相關內容進行補充和總結。3)帶領實習醫學生進行查房,讓其根據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聯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觀察學習。4)帶領實習醫學生回到課堂上,讓全體實習醫學生根據查房時觀察到的實際情況,依次對患者的臨床癥狀、診斷方法、治療方案等方面的相關內容進行發言。
教學結束后,對比兩組醫學生的各項考試成績及其對教學各方面的滿意率。1)教學結束后,圍繞課程內容進行命題,采用書面考試的形式進行理論知識考試與病例討論考試,采用實際操作考試的方式進行操作技能考試,每項考試的滿分為100分。2)使用本院自擬的教學滿意度調查表,讓實習醫學生對教學各方面的滿意度進行評分。教學滿意度調查表主要包括提高學習興趣、提高知識理解能力、提高分析問題能力、提高理論聯系實際能力、提高臨床思維能力及提高教學質量六項內容,每項0~10分。由實習醫學生進行不記名填寫,8分以上代表實習醫學生對此方面教學表示認同。
將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錄入到SPSS22.0軟件中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教學結束后,與對照組醫學生相比,觀察組醫學生理論考試的平均分數、病例討論考試的平均分數、操作技能考試的平均分數均更高(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醫學生各項考試成績的對比(分,)

表1 兩組醫學生各項考試成績的對比(分,)
組別 n 理論考試的平均分數 病例討論考試的平均分數 操作技能考試的平均分數研究組 32 90.48±3.12 86.59±4.64 88.36±2.15對照組 32 83.33±2.73 76.97±3.69 80.78±2.86 P值 0.024 0.003 0.017
教學結束后,與對照組醫學生相比,觀察組醫學生對提高臨床思維能力方面的滿意率較高,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醫學生相比,觀察組醫學生對提高學習興趣、提高知識理解能力、提高分析問題能力、提高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及提高教學質量方面的滿意率更高(P<0.05)。見表2。

表2 兩組醫學生對教學各方面滿意率的對比[n(%)]
臨床實習是胸外科實習醫學生將其學到的基礎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階段。進入此階段的實習醫學生擁有大量的書本理論知識,卻不知如何將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有效的運用到具體的臨床工作中。此時,便需要教育工作者對實習醫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其能夠順利地完成該此階段的學習。傳統教學法主要是依賴于帶教老師為實習醫學生講授臨床知識。進行該教學的內容主要局限在書本知識上,學習過程過于枯燥乏味,缺乏臨床實踐的真實感。故傳統教學法不能很好的激發實習醫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導致其不能很好的掌握并運用所學到的理論知識。近年來,教育工作者們一直在努力探索新型的教育方法,以改善傳統教育的缺陷[1]。PBL教學法是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的Barrows教授于1969年提出的。該教學法是以問題為中心,由教師加以引導,進行提問、調研、學習、交流、討論、歸納及總結等過程的教學模式。該教學法的教學理念為“問題是學習的起點,也是選擇知識的依據”[2]。我國將這種教學法應用于臨床醫學的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成果,對培養實習醫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及獨立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具有很大的幫助[3]。CBL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開放式、互動式的教學方法。將該教學方法應用于臨床醫學的教學中,由帶教老師講解臨床上的真實病例,可引導實習醫學生層層深入地對病例展開討論,讓其運用所學的知識思考對患者的診治方法,并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做出最佳的診治方案,以達到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教學目的[4]。PBL教學法和CBL教學法均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法。相比于傳統教學法,PBL教學法和CBL教學法能更好地滿足實習醫學生在臨床實習中的學習需求。相關的研究結果表明,為在胸外科實習的實習醫學生使用PBL教學法聯合CBL教學法進行教學,可吸取兩種教學法的優點,為其創造更為適宜的學習方法。在教學的過程中,帶教老師以實際病例作為教學基礎,可將實習醫學生學到的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結合起來。而實習醫學生按照教師提出的問題自行收集資料進行小組討論,可提高其對學習的興趣及其思考、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5]。本次的研究結果表明,教學結束后,與對照組醫學生相比,觀察組醫學生理論考試的分數、病例討論考試的分數、操作技能考試的分數均更高,其對提高學習興趣、提高知識理解能力、提高分析問題能力、提高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及提高教學質量方面的滿意率更高;與對照組醫學生相比,觀察組醫學生對提高臨床思維能力方面的滿意率較高,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與采用傳統教學法相比,為胸外科實習醫學生使用PBL教學法聯合CBL教學法進行教學的效果更好,可提升其學習興趣及操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