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青雯,黃輝英,韋花金,湯婉兒,徐新梅,黃巧嬋
(廣東省英德市人民醫院,廣東 英德 513000)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多被用于治療類風濕性髖關節炎、髖關節強直、股骨頭無菌性壞死、陳舊性股骨頸骨折并發股骨頭壞死等疾病[1]。為了確保對患者進行手術的效果,除了要在住院期間對其進行護理外,還應在其出院后對其實施有效的延續性護理。本次研究主要探討實施延續性護理對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髖關節功能和自理能力的影響。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期間在廣東省英德市人民醫院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65例患者。將這些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16例,女性17例;其年齡為46~67歲,平均年齡為(56.5±5.1)歲。在試驗組患者中,有男性16例,女性16例;其年齡為46~68歲,平均年齡為(57.0±5.2)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是:1)患者首次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2)其存在良好的溝通能力。本次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是:1)其患有精神疾病;2)其存在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
對這些患者均進行常規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是:手術前,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評估其健康狀況,指導其進行體位訓練。手術后,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生命體征監測、疼痛護理、體位護理、引流管護理、預防并發癥的護理及飲食護理。在患者出院前,護理人員為其講解出院后堅持進行功能鍛煉的目的、重要性,告知要按時返院復查。在此基礎上,對試驗組患者進行延續性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是:1)在骨科建立延續性護理小組,該小組的成員應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豐富的臨床經驗。小組成員需經相關培訓、考核后方可上崗。2)在患者出院的1周內,護理人員以打電話、在微信平臺發信息等方式對其進行隨訪,隨訪的內容包括詢問患者的身體狀況、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告知其在取坐位時不要盤腿、跪坐,在穿內衣、襪子時不要讓身體向前傾,不要用患側肢體作為受力的支撐點,不要坐在軟質沙發上。同時應評估患者居家的環境,告知其要在洗手間的地面放上防滑裝置,在四周放置可以支撐身體的家具,確保居室內光線的充足。同時告知患者要穿著大小適宜的衣褲,在服用安眠藥、鎮靜藥后盡量不要下地行走,使用拐杖的高度要適宜。3)在手術后3~4周,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家庭隨訪,在隨訪期間為其制定康復訓練計劃。告知患者在進行行走訓練時不要把全身的重量放在患側下肢上,要使用助行器或拐杖支撐全身的重量,要注意防止跌倒。告知患者在手術后2個月可從進行步行訓練逐漸過渡到進行負重步行訓練。告知患者在手術后3個月可進行上下樓梯的訓練,在手術后4個月后可嘗試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手術后半年可進行髖關節內收、外展的訓練。告知患者在進行上述訓練的過程中應避免過度勞累。
1)在這些患者出院時、手術后3個月及6個月,分別使用Harris髖關節功能評分[2]評估其髖關節的功能。將髖關節功能分為優(得分≥85分)、良(得分為70~84分)、可(得分為60~69分)、差(得分≤59分)四個標準。優良率=(總例數-髖關節功能為差的例數)/總例數×100%。2)在這些患者出院時、手術后3個月及6個月,分別采用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對其自理能力進行評估[3-4]。該量表的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自理能力越強[5]。
使用SPS19.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護后,觀察組患者髖關節功能的優良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在手術后3個月及6個月,觀察組患者Barthel指數的評分、Harris髖關節功能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情見表1、表2、表3。

表1 兩組患者髖關節功能優良率的比較
表2 兩組患者在不同的時間其Barthel指數評分的比較(分,±s )

表2 兩組患者在不同的時間其Barthel指數評分的比較(分,±s )
組別 例數 出院時 手術后3個月 手術后6個月觀察組 32 26.2±3.1 58.6±5.7 91.2±8.6對照組 33 25.8±2.7 40.5±3.6 72.8±6.9
表3 兩組患者在不同的時間其Harris髖關節功能評分的比較(分,±s )

表3 兩組患者在不同的時間其Harris髖關節功能評分的比較(分,±s )
組別 例數 出院時 手術后3個月 手術后6個月觀察組 32 25.4±2.3 55.8±5.2 90.8±8.4對照組 33 25.2±2.2 38.5±3.1 72.5±6.8
為了彌補院內護理的不足、滿足患者出院后對護理服務的需求,延續性護理應運而生。延續性護理是一種人性化的護理模式,也是對患者進行優質護理服務的創新性嘗試[6]。護理人員在對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期間,通過各種方式將院內護理延伸到對患者進行的家庭護理中,可使患者在院外享受到專業的護理服務,及時發現并糾正其不良的生活習慣和康復鍛煉方式,提高其自理能力,從而確保其能以良好的狀態回歸社會[7-8]。
綜上所述,對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可有效地促進其髖關節功能及自理能力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