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悅陽
作為在國際藝壇享有盛譽的華人藝術家,丁雄泉一生在海外享有盛名,在國內卻知音寥寥。盡管如此,作為與趙無極、朱德群占有同等分量的華人藝術大師,丁雄泉的作品始終在國際藝術品舞臺上占有一席之地。他以絕麗的色彩和大膽的表現方式著稱,因而形成了獨立于主流畫風之外的特別風格。他喜歡用彩筆、用寫意的方式,將柔美的女性人體、花卉、山水和動物,濃縮為一幅幅色彩清麗的視覺詩畫。丁雄泉喜歡這類顏色艷麗明快,氣息浪漫張揚的作品,非但沒有一絲一毫的色情感,反而處處洋溢著青春的美好與感動。丁雄泉正是以自己率性、天真的筆墨不厭其煩地在畫紙上表現女性美,并以此凸現自己的孤高、風流與自由不羈的天性。他自號“采花大盜”,這也是為了標榜自己坦率恣肆的名士風度,標榜自己是女性美真正的創造與發現者。
可以說,丁雄泉的繪畫世界,一直是一個充滿了感官快樂的,有誘惑力的,有魔力的世界;它總吸引著那些愿意分享他的激情的人們,也總會帶給觀者一種難忘的視覺經驗,不自覺地進入一個瑰麗曼妙、迷情夢幻的藝術構筑中,讓花團錦簇的馨香,青春生命的謳歌,生活美好的歡愉,幻化成絢麗躍動之色彩。盡管最早欣賞他的大多為西方人,然而,丁雄泉卻始終希望自己作品中隱藏著的東方美學與故鄉情結能夠引起更多東方人的關注。
今年,恰逢丁雄泉先生誕辰90周年,上海龍門雅集為紀念先生,特別精心策劃了“采花大盜全山水 —— 千山獨行”特展。首度于國內推出丁雄泉至今尚不為大眾熟知的彩墨宣紙山水作品。
丁雄泉純粹山水創作,最早可追溯至1970年,該年他捐贈了數十件宣紙作品予巴黎賽努奇博物館,這些作品皆完成于他為慶祝自己40歲生日約1968至1970年間。藏品中除兩幅描寫盛梅作品輕撫上色外,其余皆為純粹黑白水墨山水、人物、花鳥、鞍馬等。1950年代以降,丁雄泉雖曾數度投入西方眾多藝術運動波瀾中,躍進了國際當代藝術圈而閃耀光芒。然而,回響中國傳統的足跡卻總不時地又掩蓋,又展露,又出人意表地表現出其創作時真正內心深處的桃花源。走過1970年代色彩斑斕的西方美女“紅唇”時期,丁雄泉1980年代以后呈現的山水作品亦如他在1984年發表的東方美女宣紙系列作品般,同期進入畫風璀璨的彩墨山水世界。而此次展出的山水畫作品,則多數出于這一階段,可稱為成熟期的代表性風格。
丁雄泉生前摯友、著名歐洲戰后當代藝術家皮爾·阿列欣斯基說過:丁雄泉的畫是一座山,許多人可以感覺到那陽光普照的西坡充滿了鮮花和泡沫;在這座山比較隱秘而陰暗的北坡,在幽暗的谷底,卻冒著了一條不令人覺得意外的傳統的小徑, 四季都流淌著一條墨汁的小溪——一條由黑點延伸而成的蜿蜒的蛇,并在潔白如雪的中國畫紙上蓋滿了鮮紅的圖章。對于丁雄泉創作時的中國靈感,法國賽努奇博物館中國與韓國藏品策展人馬伊爾·貝勒克認為:自1970年代起大部分的丁雄泉作品與前人范寬和陳樹人意合,但同時墨色線條呈現出壯麗而非寫實的分明輪廓,色彩鮮艷,作品當代性因而呼之欲出。
而對于丁雄泉的山水精神及其當代意義,著名藝術評論家龔云表先生則表示:丁雄泉的山水畫,開辟了過去山水畫家從未勘探過的圖式視域。他以排筆鋪陳之勢營造形態之勢,以色彩和線條的書寫性形式結構,大塊面色彩的平面構成,將他對大自然的內心體驗,跡化成一種個性獨具的純粹的實在,成為他山水畫內在精神性的“有意味的形式”和情感的符號。他作品的構圖布陣,無不奇崛突兀,出人意表而又合乎情理,雖極奇險而又意韻生動,達到統一下的對立,和諧中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