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允濤 裴學萍
摘 要:本科畢業設計是高等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主要教學手段和教學程序,是一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創新活動,是畢業生理論水平、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全面展示,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重要環節。采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經驗總結法、邏輯分析法對湖南城市學院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畢業設計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并建設性地提出了三種畢業設計的新模式,以促進畢業設計質量的提升和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畢業設計;新模式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8.04.013
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在社會對人才需求多樣化的大背景下,政府不斷引導有條件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推動高等教育差異化發展[1]。《湖南城市學院“十三五”發展規劃》明確將學校定位為: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突出內涵建設和特色發展,全面實施人才培養提質工程、創新服務引領工程、師資隊伍優化工程、學生發展能力提升工程、幸福指數增長工程,培養具有較強創新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要適應學校的應用型辦學定位,人才培養方案勢必要進行必要的調整,作為教學重要環節的畢業設計,也面臨著向應用型轉型的挑戰。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湖南城市學院社會體育與管理專業畢業設計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經驗總結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2 結果與分析
2.1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畢業設計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1.1 畢業設計選題
選題是畢業設計的重要環節,是畢業設計能否順利開展的前提,選題的成功與否也會關系到論文質量的高低[2]。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的選題,沒有選題指南,由學術指導委員會審核題目是否通過。規定了不能與近三屆畢業生選題相似,選題難易程度適中即可。學生對于畢業設計選題沒有太多自己的想法,只要能通過就萬事大吉,往往選出來的題目是自己不擅長或是不感興趣的,有的選題則是由導師直接給出,限制了學生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忽視了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大多數選題與地方經濟的聯系不夠,服務地方的意識不強,與創建應用型大學的思想不相適應。
2.1.2 指導環節
湖南城市學院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從2016屆開始實行畢業設計模式,之前采用的是畢業論文形式,由于模式的調整,一切都處在慢慢摸索當中,對指導教師提出了全新的挑戰,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的畢業設計應更注重實踐環節,對指導教師的知識結構、實踐經歷、指導經驗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有實踐指導經驗的導師相對缺乏,造成每位導師指導10-
20名學生的尷尬現象,導師精力無法保證,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缺乏對學生的有效指導次數,再加上學生在主觀意識上對畢業設計的重視程度不夠,認為是走過場,潛意識中存在僥幸過關的心理,積極性不高,導致畢業設計質量很難達到較高水平。
2.1.3 時間安排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畢業設計一般安排在第六學期結束后的暑假,和畢業實習同步開展,這樣的安排是有一定的實際考量,使畢業設計和實踐能更好結合,達到讓實踐來檢驗畢業設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的目的。初衷是美好的,但在實際操作中,卻很難達到預期目的。首先,畢業實習本身時間緊迫,工作量大,很難再抽出時間來開展畢業設計工作。再加上找工作、考研、考公務員等諸多壓力,嚴重分散了開展畢業設計的時間和精力。其次,實習單位以體育健身俱樂部為主,他們是以營利為目標,對學生的畢業設計并不關心,而且也缺乏指導畢業設計的能力,導致在畢業實習上可適當指導,但在畢業設計上卻無能為力。最后,畢業設計所需要的科研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都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也是長期潛移默化的過程。但目前,學校正處在轉型期,在低年級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思維、應用能力重視程度不夠,主要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實踐教學,導致學生缺少相應的實踐經驗和科研訓練,更缺乏科研意識,所以導致學生對畢業設計缺乏正確認識,從而把畢業設計當作形式,敷衍了事。
2.1.3 評價環節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是一門與現實生活聯系比較緊密的應用型專業,對該專業的學生來說,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這也是本專業人才培養的最根本要求[3]。因此,畢業設計主要應以實踐應用為主,而對畢業設計的評價上,應該按照實踐性的原則來客觀評價,畢業設計的質量標準應該結合學校的辦學定位和專業目標來制定。在畢業設計的質量監控上,要杜絕只會紙上談兵,而無實際應用價值的畢業設計,要重視理論和實踐的結合能力和學生的創新能力。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的評價機制還不完善,最后環節采用的是答辯形式,這對于注重應用能力的專業來說,形式過于單一,縱使學生講的天花亂墜,也無法檢驗設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最后還是成為紙上談兵。應該加強對畢業設計過程環節的把控,對過程進行有效跟蹤和實時檢驗,畢業設計的最后答辯才有意義。
2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畢業設計新模式的探索
2.1 畢業設計與產學研相結合模式
隨著學校向應用型高校的轉型,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實踐經驗越來越重視,加上市場對多樣化、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增長,原有的畢業設計模式已與社會需求不相適應,與服務地方經濟的宗旨嚴重脫節,越來越顯示出它的局限性,急需對畢業設計進行徹底改革。
畢業設計應從過分強調學術研究能力的框架下向注重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能力相結合的目標發展。隨著產學研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推行,將畢業設計和產學研結合的模式或許能有效彌補傳統模式的不足,打破傳統模式的僵化局面。要求學生選題結合實習企業(單位)的實際需求,深入實習單位,了解其所需的基礎上,開展畢業設計工作,重點就是圍繞一個問題進行解決,強化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對于實習企業(單位)來講,能夠幫助其解決實際中的一些問題,對于學生來講,可以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兩者互惠互利,為地方經濟的發展助力。
2.2 團隊合作模式
現代科學研究的發展非常依賴團隊的協作,許多重大科學成果的產生都是依靠團隊的力量來完成的。對于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畢業設計來講,也可以采用團隊合作的模式。由若干學生組成一個小團體,在導師的指導下,針對一個項目或一個賽事策劃進行設計,充分發揮團隊成員的特長,工作中互相交流、討論,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團隊協作精神和創新意識。雖然過程中有分工,但通過交流,可以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從構思、設計、實施、運行、檢驗的整個過程。既能更快、更好地解決問題,又能達到預期的鍛煉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團隊合作模式的評價方面,應增加畢業設計的過程性評價,避免只依據最后畢業設計答辯評定成績的單一做法。
2.3 雙向導師制模式
雙向導師制模式即:學生根據自己所感興趣的方向選擇一名該研究方向導師,導師對學生進行遴選,選擇在該研究方向上有潛力且有興趣的學生,參與到自己的科學研究當中,同時對學生的畢業設計負責。雙向導師制可從大二年級開始,避免了從大一開始就實施的盲目性,可以有一年的時間學習相關知識,打好牢固的基礎以及科研興趣的培養。這種模式在時間上更靈活、更充足,有利于畢業設計質量的提高,可以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意識,同時也便于導師對學生的督導和鞭策,提高學生畢業設計過程中的效率。
3 結束語
畢業設計對湖南城市學院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而言,是一項嶄新的實踐教學工作,實施兩年來,雖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但還是勇敢地邁出了第一步,是對人才培養的一次改革嘗試,既然邁出了一步,就要堅定地走下去。改革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在不斷探索中前進。畢業設計不可能有一種完美模式,模式成功與否,主要看它能否達到培養目標的要求,如果可以達到,就算再不完美,也是值得采用的。
參考文獻:
[1] 秦遜.應用型本科高校畢業設計的創新研究[D].安徽大學,2017.1.
[2] 夏貴霞,舒宗禮,任平.高校體育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現狀的調查與分析——以湖南城市學院為例[J].運動,2010(12):62.
[3] 張庭華,徐海衡,柳仁等.普通高校體育專業畢業設計的整體改革與創新研究——基于國務院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背景[J].體育科技,2017, 38(1):106.
[4] 楊建芳.產學研結合的畢業設計模式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