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健華 盧凌濤 劉龍飛
摘 要:自46號文件頒布以來,體育產業中各業態的發展愈趨快速,而體育特色小鎮作為體育產業發展的新模式、新探索,也在全國各地如雨后春筍般發展。采用SWOT_PEST分析法對廣東省體育特色小鎮的發展進行研究,構建SWOT_PEST矩陣,并從中發掘出具有針對性的十條策略,利用優勢與機會快速發展,補齊劣勢和威脅這兩塊短板。
關鍵詞:SWOT_PEST分析;廣東省;體育特色小鎮;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8.04.027
1 前言
2017年5月,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發布《關于推動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工作》體群字[2017]73號的通知,提出扶持建設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任務。2017年8月,通過對地方自愿申報、省市屬體育局申報和各項目協會推薦的申報項目進行篩選后,國家體育總局公布了首批入選的體育特色小鎮試點名單,共計96個。其中,廣東省體育特色小鎮項目中有5個項目入選體育特色小鎮試點項目,分別是汕尾市陸河縣新田鎮聯安村運動休閑特色小鎮、佛山市高明區東洲鹿鳴體育特色小鎮、湛江市坡頭區南三鎮運動休閑特色小鎮、梅州市五華縣橫陂鎮運動休閑特色小鎮、中山市國際棒球小鎮。從小鎮獨特的社會、經濟功能定位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將成為未來我國體育產業最重要的發展形態和抓手[1]。近年來,廣東省體育產業的發展態勢愈趨良好,體育產業規模、產值也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列,起到了“領頭羊”的作用,為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而建設和發展體育特色小鎮也將會成為廣東省體育產業未來發展的一大工作方向。
綜上,對廣東省體育特色小鎮的發展環境進行分析,提出適用于本土體育特色小鎮的發展策略,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研究課題,對于促進廣東省體育特色小鎮的發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義。本研究以SWOT_PEST分析模型對廣東省體育特色小鎮發展狀況進行研究,構建廣東省體育特色小鎮發展的SWOT_PEST矩陣,力求為廣東省體育特色小鎮的未來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也為相關的科研學者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2 相關概念
2.1 體育特色小鎮
體育特色小鎮,也叫“運動休閑特色小鎮”,是特色小鎮的下維概念,是以運動休閑為主題打造的具有獨特體育文化內涵、良好體育產業基礎,運動休閑、文化、健康、旅游、養老、教育培訓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空間區域、全民健身發展平臺和體育產業基地[2]。
2.2 SWOT_PEST分析
SWOT分析是對研究對象的內部優勢S和劣勢W、外部機會O和威脅T進行分析的態勢分析方法;PEST分析是對研究對象的政治P、經濟E、社會S、技術T,(本研究的技術因素是指理論研究方面)四方面因素進行分析的方法。本研究以兩者結合進行分析,構建出SWOT_PEST矩陣,并從中發掘具有可行性的策略。
3 廣東省體育特色小鎮發展的SWOT_PEST分析
3.1 S_PEST分析
政府政策的強力支持。政策支持在促進體育特色小鎮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大的作用。自國家頒布《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到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發布《關于推動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工作》文件以來,廣東省政府各部門也相繼印發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為廣東省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與發展釀造了十分重要的上維政策環境(表1)。
上維政策環境對于下維政策的制定、執行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用,特色小鎮作為體育特色小鎮的上維概念,其建設與發展方面的政策支持也將對體育特色小鎮提供首要的政策支撐。
強大的經濟支撐。譬如2017年3月,廣州市舉行了特色小鎮發展座談會暨廣東特色小鎮建設發展基金簽約儀式,500億元用于特色小鎮的基礎設施,500億元用于特色小鎮的創新創業。2017年12月,中山市舉行了廣東省特色小鎮建設工作現場會暨特色小鎮交流對洽會,會上簽署了5000億的綜合金融支持協議,為特色小鎮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經濟支撐。此外,廣東省發改委亦從2017年省級財政預算內基建統籌資金中安排出1200萬元,用于粵東西北地區發展改革部門開展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工作,其中12個地市,每市100萬元。
潛在的消費人群基數大。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費支出之間存在長期均衡的單向因果關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將會引起人均消費支出的增加[3]。根據廣東省統計局公布的2017年的統計年鑒顯示,近幾年全體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上漲,其中2016年可支配收入在三萬元以上的占60%(圖1)。廣東省由于經濟較為發達,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對體育消費也將更加重視,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與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促進了體育特色小鎮的發展。
具有豐富的大型體育賽事、單項體育賽事舉辦經驗。歷年來舉辦過的單項體育賽事有24屆以上,省運會15屆以上,全運會2屆。近年舉辦過的大型賽事包括第十六屆亞運會、第八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第八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第一屆亞洲殘疾人運動會等。豐富的賽事經驗,為賽事型體育特色小鎮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2 W_PEST分析
政府定位不明確。政府在體育產業的發展過程中所充當的角色,仍然是政府主導的局面。體育特色小鎮的發展尚處于探索階段,該過程大多存在依靠政策和行政手段干預,比如各市開展的體育特色小鎮培訓班,舉辦的體育特色小鎮座談會等,而這其中的一系列政策和提議都有待落實。
體育標桿企業少。廣東省體育產業雖然在全國名列前茅,但是體育標桿性企業還是較少,無法起到引領體育特色小鎮向前發展的作用。
專業人才不足。體育特色小鎮的發展過程中,多元角色互動性逐漸增強,而潛在的人力資源卻無法適應小鎮發展的需要。廣東省在培養體育產業方向人才的高校有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廣州體育學院、深圳大學等,但所培養的高素質體育產業人才數量遠遠滿足不了產業發展的需要。
產業延伸不足,缺少行業協會。目前入圍第一批體育特色小鎮名單5個小鎮主要以足球、棒球等單項項目為主,對體育旅游、運動休閑、健康與康養、文化等的延伸不足。
3.3 O_PEST分析
區位優勢明顯。2010年,廣州市被列為國家中心城市,對助力廣東省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起到關鍵作用。而廣州、深圳均為創新型城市,對珠三角乃至粵東西北地區的發展都將起到輻射和引領作用,使得廣東省在科技、人才等方面具有先發優勢。這些優勢也為體育特色小鎮的發展帶來新動能新機遇。
珠三角經濟發展起到引擎作用。珠江三角洲經濟圈,以廣州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經濟圈是我國改革開放最早的前沿陣地,也是我國東南部地區經濟最為發達的區域[4]。是體育特色小鎮未來發展的強力引擎。
戶外項目發展迅速。徒步、馬拉松、自行車、登山等戶外項目的發展,為體育特色小鎮的規劃藍圖增添了多樣化發展主題。2012年以來,廣州馬拉松已經成功舉辦了六屆,其他城市舉辦的相關賽事也是百家爭鳴。
互聯網產業發展占優。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開始涉足互聯網+體育產業的發展模式,企求從互聯網產業中探索出適合體育產業未來發展的新路徑,體育產業的發展也因為互聯網風潮而變得更加豐富。廣深兩市作為全國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排頭兵,隨著互聯網和體育產業的融合探索,體育產業在未來也將有更多的新變化。而在此過程中,體育特色小鎮也面臨著多元發展的機遇。
3.4 T_PEST分析
以“政績小鎮”為主。地方政府為迎合上級政策發展,突出自己的政績,形成了體育特色小鎮形象工程。而且地方性發展的小鎮中多以“+體育”的模式發展,并非以“體育+”為核心,脫離體育特色小鎮的發展范疇。
企業盲目投資與開發。在政策扶持、資金資助背景下,企業看到了體育特色小鎮背后的政策紅利,瓜分大筆資金成為各大企業的首要目標。這種掙快錢的行為不利于體育特色小鎮的長遠發展,甚至會造成嚴重社會經濟問題。
利益糾紛問題難以解決。體育特色小鎮的設施建設、空間布局涉及到土地使用、社會資本分配等問題,與當地居民、社會組織、企業等的利益糾紛是小鎮落地成功亟待解決的問題。
生態環境問題。不合理地利用自然資源、環保處理、森林和草地資源減少等是體育特色小鎮走綠色發展道路的主要瓶頸。建設特色小鎮要綜合考慮環境的承載能力、資源的約束力,堅持綠色發展[5]。浙江省作為體育特色小鎮發展的先行者,有著較豐富的實踐經驗,在未來的發展潮流中也可能一馬當先,這對于廣東省沖擊全國體育特色小鎮地位也有一定影響。
4 廣東省體育特色小鎮發展的SWOT_PEST矩陣及發展策略
4.1 廣東省體育特色小鎮發展的SWOT_PEST矩陣
基于SWOT_PEST分析對廣東省體育特色小鎮的發展進行的研究,構建出以下矩陣(圖2)。
4.2 基于SWOT_PEST矩陣提出廣東省體育特色小鎮的發展策略
通過分析廣東省體育特色小鎮發展的SWOT_PEST矩陣,有針對性地提出廣東省體育特色小鎮的發展策略,利用優勢與機會快速發展,補齊劣勢和威脅這兩塊短板。
4.2.1 明確政府、企業在體育特色小鎮發展過程中的定位,政府在政策、資金、資源方面起作用,企業在規劃、落地、運作方面起作用,完善體育特色小鎮的投資與開發環境。
4.2.2 充分利用珠三角經濟圈、地區區位的優勢,引入體育類企業建設運營,吸引多元主體參與小鎮建設和發展,扶持培育體育標桿企業的同時,助力體育特色小鎮發展,為長遠發展做鋪墊。
4.2.3 通過舉辦大型戶外賽事來提升體育特色小鎮在戶外項目領域的影響力,有效激活潛在消費人群,尤其是近年來發展迅速的馬拉松、徒步、登山等大眾戶外項目,且以戶外項目為主打造賽事型特色小鎮可成為體育特色小鎮未來發展的一大方向。
4.2.4 借助互聯網產業優勢,促進體育特色小鎮+互聯網產業的融合發展,搭建小鎮發展的新平臺。
4.2.5 補齊人才短板。高校作為培育人才的主基地,應建立專門的培養平臺,以理論為基礎、以實踐為手段培養專業人才,積極借鑒國內外有效可行的培養方式,提升體育人才的從業水平。
4.2.6 向二三線城市積極推進,結合當地資源、人文環境、產業特色等,打造地方性體育特色小鎮。如梅州市近年來打造的慢城生活,基于此建造綠色休閑旅游型體育特色小鎮將很好地利用當地資源。
4.2.7 創新體育特色小鎮的發展模式,向健身休閑、旅游、文化、康養、教育培訓等產業延伸,形成一定規模的產業鏈。
4.2.8 成立省級體育特色小鎮協會,市級設立分會。致力于體育特色小鎮的理論研究,為小鎮發展出謀劃策,避免發展過程中的求助無門。
4.2.9 省政府要嚴抓嚴控地方政府的體育特色小鎮發展規劃,體育特色小鎮要突出“特”,“特”在以體育為核心,杜絕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走向“+體育”的歪路,能發展的優先發展,不能發展的給予創造條件的幫助。
4.2.10 保護生態,走綠色發展道路。要充分借鑒外界經驗,并結合自身問題進行完善,積極探索綠色可持續的開發
方式。
5`結語
與國際國內知名的體育特色小鎮相比,廣東省體育特色小鎮目前仍處于初步發展階段。盡管廣東省體育產業發展態勢迅猛,但鼓勵和發展體育特色小鎮對于體育產業的再次騰飛也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由于目前對于體育特色小鎮的理論研究尚有許多不足,因此,無論是在實踐發展層面還是在理論研究層面,廣東省體育特色小鎮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仍然是任重而道遠,而這也是筆者接下來所要繼續研究之所在。
參考文獻:
[1] 張雷.運動休閑特色小鎮:概念、類型與發展路徑[J].體育科學,2018, 38(01):18-26+41.
[2]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總局辦公廳關于推動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工作的通知[EB/OL].[2017-05-11].http://www.sport.gov.cn/n316/n336/c802334/content.html.
[3] 孫海濤.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與消費支出關系協整分析[J].商業時代,2011(30):26-28.
[4] 蔡寶家.區域休閑體育產業發展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08.
[5] 孫超英,趙芮.推進四川特色小鎮建設的若干思考——基于四川發展特色小鎮的SWOT分析[J].中共四川省委黨校學報,2016(03):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