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騰
【摘 要】PEST分析法經常被用來對企業外部環境進行剖析,是企業自身發展戰略制定的重要依據。本文將之應用于高等院校的漢語文學教育中,通過對P(政治環境)、E(經濟環境)、S(社會環境)、T(技術環境)四個方面的分析,來對當前高校開展漢語文學教育的外部環境進行解讀,并試圖從中找尋影響漢語文學教育推廣的助力和阻礙。
【關鍵詞】高等院校 漢語文學教育 PEST分析
PEST分析法,經常被用來對企業所面臨的外部環境進行分析,它主要包括:P(政治環境)、E(經濟環境)、S(社會環境)、T(技術環境)四個方面。本文將這種分析方法引入到高校的漢語文學教育中來,對當前的漢語文學教育環境予以剖析,試圖從中尋找適合、有效的途徑與方法,來切實提升高校的漢語文學教育質量,為推動高校德育工作的前進而展開有益的探索。
1 政治環境(Political Factors)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經經歷了三十多年的高速發展,這背后,穩定的政局是我們取得輝煌成就的堅強后盾,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共產黨在黨的自我完善、民主法治化進程、和諧社會建設等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精力,除了數額龐大的經濟支持之外,更重要的是一系列的政策傾斜。在十八大報告中,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們要做到“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高”,使“中華文化走出去邁出更大步伐”,進而做到“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基礎更加堅實”。此外,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精神文明建設將會在以后的發展中占據更加重要的地位,近些年來,國家政策的刺激和鼓勵,已經推動了一系列的文化產業大跨步前進。無論是國家政策,還是社會外部環境,都為高校中的漢語文學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站在高校的角度上,下一階段需要制定更為詳細的制度和規定,從頂層設計方面來切實加強自身的漢語文學教育,為學生綜合素養的培育提供內部環境的支撐。
2 經濟環境(Economic Factors)
正如上文提到的那樣,十八大報告充分肯定了發展文化產業的重大意義,從而也為文化知識的“產值輸出”指明了方向。十八大以來,我國的文化產業有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傳統的書籍出版產業在新形勢下開始復蘇,與此相關的實體書店、咖啡館等閱讀場所嘗試著創新和改進,此外,動漫、電影等文化消費在國民生活支出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全社會開始注重文化消費,國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興趣與日俱增。這些新情況同樣在校園生活中也會有體現,其中最為明顯是,大學生們在書籍購買、文化娛樂等方面的支出呈現出上漲的趨勢,與此同時,學校周邊的文化娛樂設施也再不斷增加。此種趨勢下,潛藏著大量的商機,無論是商業巨頭,又或是個體營業戶,都在通過多種方式和渠道進軍文化產業,希望能夠從這塊大蛋糕中分得一杯羹,總而言之,文化產業的經濟產出,已經成為我國服務業中不可小視的重要組成部分,相信在不遠的未來,這個比重還會繼續增加。
3 社會環境(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隨著國家對文化產業的重視和提倡,社會各界對于高校中文學教育的重視程度也在慢慢提升。以往,用人單位在考察新進人員時,總是將他們的個人專業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如今,人才綜合素養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甚至部分企業把對人才的個人素質考量放在了首要位置,這種情況最為明顯的體現就是,無論個人能力有多么地優秀,只要個人品質有問題,概不錄用。另外,對于高校而言,在以往的情況下,除了中文專業會開設一些相關課程之外,鮮有其他專業會開始漢語文學教育,而現在,面對著社會形勢的變遷,高校的課程設置也在慢慢地發生變化,其中最為明顯的變化就是在選修課程中,中文類課程的比重明顯增加,課時也比從前有了較大提升,說明學校的管理者已經認識到漢語教育在提升人才綜合素養方面的重要作用。最后,對于高校大學生來說,他們敏銳地感受到了來自社會和學校的變化,大部分都在積極地適應這一變化,通過多種方式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加強綜合競爭力,以期能夠在走出校園之后迅速融入社會。
4 技術環境(Technological Factors)
大數據、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投入和使用,對于傳統的漢語文學教育造成了很大的沖擊,而電子書、網絡書店等也對現代人的閱讀和購買習慣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以網絡數據庫而言,現在的人們可以很方便地通過網絡圖書館以及各大論文數據庫來查找自身所需要的資料,這樣不僅可以大大地減少所耗費的時間,而且易于保存。同時,互聯網技術的支持,更是讓讀者們可以跨越地域、時間的障礙來進行溝通和交流,思想火花的碰撞比之從前任何時候都要強烈。此外,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還極大地加強了世界各地、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雖然學界一直在強調與國際接軌,然而在這種情況下,個人的母語修養也成為了越來越重要的身份名片,無論是外方又或是中方,對于相關人員的中文水平都比從前要高出很多,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必以往更加重視漢語的相關教育,尤其是文學教育,以此來提高國民的國語水平和修養。面對著這些新技術的挑戰,人們除了需要掌握相關的網絡應用技巧之外,還必須更加注重自身的文化修養,具備比之從前更為堅實的中文水平,否則,將很有可能趕不上時代的發展變化,更不要談借助新趨勢而有所作為。
參考文獻:
[1]秦軍榮.漢語文學專業教育的學科體制化研究[D].武漢大學,2014.
[2]樂小利.試論高校漢語文學俱樂部的建構[D].湖南師范大學,2005.
[3]賈莉.基于人文素質教育的高校現代漢語改革研究[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5,(4).
[4]曹頌今.對新時期高校漢語教育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1,(14).
[5]嚴新鋒,宋瑋.來華留學生教育發展的SWOT-PEST分析[J].改革與開放,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