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強農村集體經濟建設是開展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重點之一,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手段。現階段,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還存在很多方面的瓶頸,這其中包括集體經濟產權不清,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界定不清,管理工作機制落后等等。本文將針對以上問題展開具體分析,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議,希望為今后進一步發展和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獻策。
關鍵詞:農村 集體 經濟 農村經濟 農村集體經濟
在十九大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鄉村振興發展戰略”,這也成為了現階段我國開展“三農”工作的核心指導思想。農村集體經濟對于農戶全面增收、打造新農村、帶動農業發展等方面都有著舉足輕重的效用,但在現階段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還存在著很多瓶頸,本文針對這些問題展開討論,細致地研究怎樣開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相關問題,希望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發展有所幫助。
一、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戰略意義
第一,農村生產力的發展是不能脫離于集體經濟而單獨存在的。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生產力的發展主要表現形式有兩種,一種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規模生產形式,一種是以集體經濟組織主導開展的集體生產形式,這兩種生產形式相互依存、相輔相成。展望今后中國的農村發展方向,其首要任務就是提升農戶的集體組織化程度,將生產力的效用整合起來發揮到最優,從根本上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的快速發展。
第二,新農村的發展建設不能脫離于集體經濟。要全面建設新型農村,就需要完善各類公共基礎設施,從而改善農村的大生活環境。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發展,就成為了建設鄉村物質文明最為有效的手段,這也是當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合理方法。可以說,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能夠有效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全面增加農戶收入,是新農村建設工作開展中最為有效的推手。
第三,農戶收入的持續增長不能脫離于集體經濟。自改革開放以來,縱觀全國各地各個農村的經濟發展歷程,在農村集體經濟較好的地區,農戶的收入普遍更高,生活質量更好。相反,在一些經濟條件較差的地區,經濟的發展都不甚良好。這就證明了農村集體經濟,是比較適合當下中國農村現階段經濟發展所走的道路。可以預見,在之后的很長一段時期內。農村集體經濟這種方式,尤其是各類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都是推動農村富裕的關鍵性手段。
二、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集體經濟產權模糊,股權設置不清
在現有的農村集體組織當中,一個特別突出的問題就是在集體經濟產權設置上并不清晰,而這也就使確認產權問題成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中的核心任務。就現階段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來看,集體財產一般可分為“集體股”和“成員股”兩類,也就是說集體成員在取得相應股份后,能夠憑借入股的資金來二次購入股份,但集體股份大都為管理層人員所掌控,而組織中的大部分農戶對此都沒有明確的概念,從而容易造成腐敗現象的出現,而這衍生出來的各種問題,也就阻礙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的改良。
(二)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界定不清
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過程中,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界定與廣大農戶的最終權益聯系緊密,是一項十分關鍵的問題。現階段,中國對于農村集體經濟成員的資格認定并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也沒有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可伴隨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城鄉一體化的進程大步推進,由于城市的擴張很多農村用地被大面積征收,而這一階段的用地補償款項都撥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管理。但因為對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的界定并沒有正式的國家規定,這就在撥款分派時造成了不少財產糾紛,在一定程度上干擾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穩定發展。
(三)管理體制滯后,跟不上市場經濟要求
科學合理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機制,是保障農村經濟穩定發展的有效手段。集體財產的運用一定要科學合理,每筆款項的運用都與廣大農戶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現階段,青海省海東市互助縣還有一些行政村存在集體經濟組織財政管理不規范現象,在集體組織財產工作上有待加強,并且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的透明化還有所滯后,這都跟不上市場經濟的要求。
三、新時期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方法
(一)完善村級民主自治機制,界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作為鄉村民主自治機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版塊,依照十九大的最新精神,我們在市場工作中要進一步理清村一級黨組織,村民委員會以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各自的職能和關系,明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自身成員間的相關權利及義務,確保其合法合規的正常發展和運行,從而逐步形成“分工合作,各司其職”的村一級組織治理機制,堅決以村黨支部為核心領導,在村委會依法行政范圍內有效行使農戶的自治權,有效發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良性作用。并且,根據集體經濟啊發展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制定出界定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機制,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整合公共政策資源,提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效能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大都在村級區域內發揮了很大的效用,對于該村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方面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并且,這一組織形式在我國農村的發展進程中起到了很大的良性作用,為我國農村的發展建設提供了有效地助力。但是自從農業稅改革以后,農戶的稅收負擔得到了減輕,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發展資源卻被縮減,并且國家在這方面的財政投入也十分微薄,這也都給農村的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帶來了困擾。所以國家必須從政策與制度層面加大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支持,拓展公共財政的農村覆蓋范圍,同時還要構建財稅政策扶持長效機制,提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資金支撐。
(三)創新經濟發展機制,增加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活力
首先,要認真對待農村集體組織的資產、資金、資源這三項問題,最大化的激活組織內部經濟效益。就城鄉經濟建設工作實施開展過程中,把握好各類適宜的經濟機遇,例如將組織內部的閑置土地進行出租,從而使其產生更大的經濟價值,或者在條件允許的范圍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可以自籌資金建設商業店面和廠房等。通過物業租賃等經營方式,最大程度的搞活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資源。由村集體組織以合資合作、自主開發、產權租賃、物業回購等形式,建設或購置物業房產,達到增收的目的。
其次,搞好土地經營,憑借帶動經濟。在土地集體所有制和家庭承包經營制前提下,探索土地集中經營的新方式,憑借發展合作經濟來帶動農戶專業合作組織的建設發展,推動各類農副產品購銷組織的建立,發展現代化的特色農業,從而實現帶領農戶增收的偉大目標。
最后,在農業生產能基礎上開展工業加工,吸引在外人員回鄉創業,結合自身特色農業產業優勢,大力發展鄉村二、三級產業。并且結合“一村一品”的思路,結合自身實際條件走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自身特色化道路,帶動鄉村經濟多元化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幫助農民共同富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的有力保障。為此,在新時期必須處理好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適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的新路子。
參考義獻:
[1]劉玉興.淺析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如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J].農民致富之友,2018,(08).
[2]臧之頁,孫永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的構建:基于“股東權”視角分析[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3)
[3]劉蓓.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參與旅游精準扶貧的現狀、困境及對策——以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為視角[J].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學報,2018,(01).
(作者簡介:楊淑英,互助縣威遠鎮農村社會經濟服務中心,農業經濟師,大專,研究方向:農業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