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貴彬,時 辰
(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601)
汽車空調的除霜系統對整車品質有重要影響,除霜系統的好壞影響到車輛在行駛中是否對駕駛員有視線干擾,造成行駛的危險。在除霜系統的設計過程中,經常會用到CFD分析,CFD分析能對除霜風道的風量、壁噪、風向等條件進行解析、整合,從而設計出最適合車輛的除霜風道。下面針對某輕型客車在設計除霜風道過程中用到的CFD分析對除霜風道的設計和CFD分析的應用進行淺析。
條件輸入包括三維數據、風量分配要求、空調主機總風量、空調主機芯體參數等。
除霜風道的CFD分析需求的參數包括暖風芯體風阻、蒸發器芯體風阻、HVAC在全熱除霜時的總風量,參數的輸入用于計算風量的流量、大小、風量分配等。暖風芯體參數見表1,蒸發器芯體參數見表2,空調主機參數見表3。

表1 暖風芯體參數

表2 蒸發器芯體參數

表3 空調主機參數
三維數模的輸入包括IP、前擋風玻璃、初版風道、HVAC等數據,在數據中需包含A區、A′區、B區、駕駛員視野區域等參數。圖1為IP+前擋玻璃示意圖,圖2為風道圖。

圖1 IP+前擋玻璃

圖2 風道
風量分配在除霜中有著重要作用,合理分配除霜風量對除霜性能的好壞有直接影響,特別是側除霜關系到駕駛員的后視鏡視野區域,關系到駕駛員的安全駕駛性。優化前后的風量分配見圖3,優化分析結果見表4。

圖3 優化前后的風量分配

表4 風量分配優化分析結果
由圖3和表4中可以看出:①優化前,除霜各出風口中間風量大于設計目標,兩側風量小于設計目標,流量分配不滿足要求。②優化后,側除霜風量滿足要求,主駕前擋出口風量略大;在除霜風道內增加了導向側除霜風道的通風道,壓損增加了約24.7 Pa;③側除霜的風量分配大小取決于車輛發動機水溫的升溫速率,若升溫較慢,可取8%到10%的風量分配。
圖4中空缺部分為風速>1.5 m/s區域。由圖4中可見:優化前,前擋玻璃表面A區區域風速較低,A′區區域風速較低;優化后,A區、A′區的玻璃表面風速均大于1.5 m/s,B區風速也得到明顯改善。

圖4 優化前后玻璃表面速度云圖 (1.5 m/s參考)
通常情況下,汽油機除霜前擋玻璃采用1.5 m/s風速作為判斷標準,可以滿足除霜國標要求,柴油機由于溫升較慢,會參考2.0 m/s風速分布進行判斷,見圖5。

圖5 優化前后玻璃表面速度云圖 (2.0 m/s參考)
圖5 中空缺部分為風速>2.0 m/s區域。參考2.0 m/s的風速可以發現:在優化前,除霜風量小于2.0 m/s的區域在A區A′區占據太多;優化后,A區、A′區的玻璃表面風速基本大于2.0 m/s,B區風速也得到明顯改善。
根據優化后前擋玻璃表面1.5 m/s、2.0 m/s風速分布來看,優化后,可以滿足除霜要求。
圖6中空缺部分為風速>1.5 m/s區域。優化前,側窗玻璃指定除霜區域 (即駕駛員后視鏡視野區域)表面風速較低,除霜效果差,不能滿足要求;優化后,側窗玻璃指定除霜區域表面風速基本大于1.5 m/s,風速分布較合理。
圖7中空缺部分為風速>2.0 m/s區域。優化后,側玻璃指定除霜區域表面風速基本大于1.5 m/s,2.0 m/s風速區域較小。根據以往分析經驗,側除霜由于除霜區域小,離出風口較近,除霜速度比前擋玻璃快,因此側除霜采用1.5 m/s風速可以滿足要求。

圖6 優化前后側窗玻璃表面速度云圖 (1.5 m/s參考)

圖7 優化前后側窗玻璃表面速度云圖 (2.0 m/s參考)
圖8 為優化前后前擋風玻璃除霜風軌跡圖。優化前,前擋玻璃風軌跡線分布不理想,前擋玻璃除霜區域表面風速分布不均勻,中間風速低,兩側風速高;由除霜風軌跡圖可以看出:除霜風在A區出現分布不均勻的情況,且在除霜出風口處出現渦旋,不利于除霜。
優化后,由軌跡圖可以看出:前擋玻璃表面風速分布均勻,A區、A′區域均有風量覆蓋。

圖8 優化前后前擋風玻璃除霜風軌跡
從圖9、圖10中可以看出:在優化前,主駕和副駕的除霜風落點較低,除霜風不能打到側窗的駕駛員視野區域的玻璃上,不利于除霜,影響駕駛員安全駕駛;優化后,側除霜風的落點合理,且風速明顯提升。

圖9 優化前后主駕側窗除霜風軌跡

圖10 優化前后副駕側窗除霜風軌跡
在CFD分析的過程中,三維數據的修改和分析是同步進行的,下面介紹在達成以上分析結果時對除霜風道三維數據的設計修改。
圖11:風道外擴可減少壓損,降低噪聲,增加風量流動平順性。圖12:圓圈區域內原始模型可取消,減少前除霜格柵的長度,減少除霜風量的分散和浪費,可以看到在圖8a中,優化前風量分散到兩邊較多,優化后在圖8b上可見風量在前擋風玻璃的中間聚集且均勻分布。圖13:原始模型中除霜風道出風口轉彎太急,壓損和噪聲過大,導致除霜風擊打到前擋風玻璃處的燃燒點不合理,因此將出風口改平緩,合理改善燃燒點位置。為提高側除霜的風量,在主除霜通道內增加側除霜的分風道,如圖14所示。

圖11 主除霜通道靠近中間位置風道外擴

圖12 主除霜通道靠近格柵位置管型調整

圖13 主除霜管型調整
圖15 :在主除霜通道內增加擋板可使除霜風在前擋風玻璃上均勻分布,保證除霜風能均勻吹到前擋風玻璃的A區、A′區等。圖16:側除霜格柵擋板的調整可讓風吹到駕駛員在側窗玻璃上的視野區域,保證駕駛員的視野清晰;側除霜的風道管型調整能降低壓損,提高風量,如圖16所示。

圖14 在主除霜通道內增加側除霜分風通道

圖15 在主除霜通道內增加擋板

圖16 側除霜管型及格柵擋板角度調整
根據CFD分析結果,對空調的除霜風道進行優化和整改,在保證與其余分組間隙滿足的情況下進行多輪分析,輸出最終的三維數據模型。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到,CFD分析可以幫助調整風道的風量分配,優化前擋風玻璃和側窗玻璃上的除霜風軌跡,改善除霜效果的同時保證車輛的駕駛安全性。
CFD分析對空調系統的風道設計具有很強的指導功能,可以分析指出風道設計中的缺點并加以改進,在實際的汽車空調設計中有非常廣泛的運用。掌握CFD分析的方法對空調系統的設計能力具有非常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