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曼
(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 商學院,江蘇 泰州 225300)
企業公關危機是指由于企業的管理不善、同行競爭甚至遭遇惡意破壞或受外界特殊事件的影響,而給企業或品牌帶來危機,企業針對危機所采取的一系列緊急自救行動。
1.企業領導者能力不夠。現階段,私營企業的領導者多數缺乏系統的知識結構與科學的管理理念,領導者個人能力、素質低下,難以取得企業員工的信任,號召力弱,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低,企業內部缺乏凝聚力,外強中干,易造成員工與管理層關系惡化,導致員工罷工、集體鬧事等不良事件。企業名譽受到影響,從而造成外界對企業的誤解,進而引發一系列消極影響。
2.企業管理不規范。企業缺乏對管理重要性的認識,沒有建立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缺少規范的制度約束則會導致自上而下的作業活動變得懶散,問題自然會涌現出來。例如,今年上半年一家著名的餐飲企業因為后廚老鼠亂竄、漏勺掏下水道等一系列質量問題而引起社會關注,帶來了一次嚴重的公關危機。歸根結底,企業管理不規范是此次危機產生的主要原因,企業管理的出發點應是在服務社會與公眾的前提下,實現企業盈利,萬不可本末倒置,從而導致危機萌芽的產生。這是一個網絡科技崛起的時代,對那些自身存在問題的企業,出現公關危機再正常不過了。
3.企業傳播宣傳不到位。企業與品牌為了提升競爭力,除了提高產品質量與服務質量,選取有利的傳播渠道進行企業宣傳也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可以提高企業知名度,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提高企業口碑與信譽。另外,通過傳播,與公眾有了溝通交流,便于公眾了解企業,從內心認可企業,使企業獲得公眾的支持與信任。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一部分企業忽視了傳播宣傳的積極影響,傳播宣傳意識薄弱,缺乏傳播宣傳的經驗。當遇到突發的公關危機,則少了媒體渠道這一重要資源,難免手足無措,不能很好地處理問題,因此埋下公關危機隱患。
4.公關決策失誤。當遇到突發問題,決策者的決策此時顯得格外重要。若應對策略選取正確,企業化險為夷甚至會出現比原先更好的局勢;一旦決策失誤,這就不僅僅是企業不能正常運行的問題了,企業的生存都將受到威脅。決策失誤就像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只會給此時不容樂觀的公關危機帶來致命打擊,其惡劣影響可想而知。
1.環境因素。首先是自然環境,由于工業化進程加速,人類對自然資源無節制的破壞開采,導致地球已逐漸不能給我們人類提供富足的資源,石油資源、木材資源、水資源等一些重要資源日益稀缺,會使企業因缺少原材料而陷入危機;其次,由于人類活動頻繁造成生態不平衡。近年來,地震、臺風等自然災害頻繁,影響我們的工作生活,企業若是遭遇此類意外事故,勢必會受公眾關注,有關企業的消極新聞此時也會被放大。再看社會環境,市場上的各個行業受國家政策、國家經濟環境影響,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私營企業擁有絕大多數的經濟資源,但與國有企業相比,缺少穩定可靠的政治資源,企業應該妥善處理好政治問題,以免導致危機產生。
2.競爭對手。由于現在大部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薄弱,導致企業產品差異化比較低,行業內企業與企業之間競爭激烈,由競爭對手宣布的負面消息也是屢見不鮮的。例如今年風靡全國的共享單車,市場上一夜間涌現出大量不同品牌的單車。各大品牌為搶占市場,屢次出現惡意的報復事件,宣布競爭對手的負面新聞。如果企業在一個領域比較突出,那隨之而來的打擊報復也是不可避免的。
預防危機應是伴隨著企業的成長而長期進行的過程。在企業常規經營中,公關人員應加強對生產、管理、銷售以及售后服務部門的監督和考核工作,嚴格把好企業內部的第一個關卡,這是預防危機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除去一些我們無法預測的非人為危機如自然災害等,一般來說,大多數危機都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多多少少都會露出危機的苗頭,這就要靠我們公關人員超強的敏感力了,爭取在危機還是萌芽階段就能快準狠地將其扼殺,這樣企業就能免于一場危機。
只有足夠優秀的企業能做到居安思危,而大部分企業都是當危機來臨時才意識到危機。那么能否安然度過此次公關危機,就十分考驗企業的隨機應變能力了。面對危機,機智冷靜地處理才是重要的制勝法寶。
首先,企業應該緊急成立公關危機小組,了解實情并及時制定合理的解決方案。其次,主動與媒體陳述事實情況,不可有所隱瞞也不可添油加醋,從而獲取媒體的支持,發揮輿論的積極效應。如果是因為企業自身管理不當而造成的失誤,應本著真誠謙虛的原則,向社會、公眾致歉。最后,對公司內部,領導者要注意與員工的溝通策略,陳述事實是必要的,還應積極表明態度,堅定立場,幫助員工樹立信心,鼓舞士氣,避免人心惶惶。爭取做到公司上下齊心協力,共渡難關。
危機能夠平安度過,企業內部可以稍作喜悅,但不可懈怠。當務之急是恢復和重塑良好的公眾形象,重點開展彌補形象的公關活動。再者,危機能夠得到妥善處理并不是終點而是全新的起點,對于此次危機產生的原因及暴露的問題,需進行系統、深刻的反思,避免日后再次發生;通過本次處理危機的實戰經驗,對員工受用,有效提高危機處理的能力。最后,既然企業有轉危為安的能力,為何不“乘勝追擊”,化危機為機遇?古語有云:“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一個優秀的企業不僅要能夠快速找到公關危機本質問題,機智處理,而且還要從此次危機中抓住機遇,突破困境,完美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