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金融業的迅速發展,金融資源的流動性不斷增強,金融集聚現象日益凸顯,并逐漸形成了金融資源、金融機構和相關輔助產業相對集中達到一定規模和密度的金融集聚區。金融產業集聚已經成為金融業發展的重要組織形式。近年來,河南省金融業發展較快,金融集聚已初具形態,積極服務于中部崛起和中原經濟區建設。河南省政府也對金融發展高度重視,對外大力推動“引金入豫”工程,對內積極支持“金融豫軍”崛起,推動建設鄭東新區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區。本文分析了河南省金融集聚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為進一步推動河南省金融集聚提出相應的策略建議。
近十年來,河南省金融業發展較迅速。2006年河南省金融業增加值只有219.72億元,占GDP比重僅為1.78%。2012年河南省金融業增加值成功突破1000億元,2015年達到1991.11億元,是2006年的9.06倍,占GDP比重達到5.38%,首次突破5%大關,金融業正在成為河南經濟的支柱產業。
就全國來看,2015年河南省金融業增加值占全國金融業增加值的3.44%,全國排名第八。但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低于全國8.44%的水平。從全國層面來看,河南省金融業總量指標較好,但金融業發展滯后于經濟發展水平。在中部六省中,河南省金融產業增加值位列第一,在中部地區而言,金融業整體實力不錯。但從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來看,河南省落后于山西、湖北、安徽三省,金融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度較低。可見,河南省若想要打造中部地區的區域金融中心還需要繼續大力發展金融產業,提升金融業對經濟的支撐力度。
從金融資源省內分布來看,2015年僅鄭州市金融業增加值就達到了701.44億,全省占比35.23%,前五名鄭州、洛陽、新鄉、南陽、平頂山五市金融業增加值總和已占全省的60%以上。而后五名漯河、濟源、鶴壁、濮陽、開封五市金融業增加值總和占比僅有4.73%。河南省金融業出現較明顯的集聚現象,金融資源主要集中于省內經濟發展較好的地區,特別是省會鄭州市金融優勢突出。
1.銀行業發展現狀
河南省銀行業發展表現出穩步增長的趨勢。2015年河南省大型商業銀行網點較上一年略有增加,達到3245家,資產總額達20850.1億。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發展迅速,較上一年分別增長83.8%、18.3%和26.4%。銀行金融機構體系更完善,類型更多元化。2015年河南省金融機構存款余額為47629.91億元,較2006年翻了兩番。金融機構貸款余額為31432.62億元是十年前的3.67倍。存、貸款規模不斷擴大。
從資源分布來看,2015年鄭州市金融機構存款余額占全省的35.56%,是第二名洛陽的4倍,體現了鄭州銀行業發展的明顯優勢。前五名城市鄭州、洛陽、南陽、信陽、駐馬店提供了全省60.47%的存款。而濟源、鶴壁、漯河、三門峽、濮陽等存款后五名的城市,存款余額之和只占全省總量的8.2%,不足鄭州市的四分之一。2015年鄭州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占全省40.27%,高于存款占比近五個百分點。鄭州市的貸款余額是第二名洛陽市的5倍。前五名的城市鄭州、洛陽、南陽、平頂山、許昌,貸款余額總和占全省62.93%。貸款后五名的城市濟源、鶴壁、漯河、濮陽、三門峽,貸款余額總和只占全省的7.73%。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分布更為集中,在資金運用方面體現了更明顯的集聚現象。存、貸款余額前幾名的城市,經濟均較為發達,河南省經濟發展滯后的地市資金來源與運用表現均不佳。
2.證券業發展現狀
河南省證券業也得到了較快發展,資本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2015年全省已有105家境內外上市公司,其中境內上市公司達73家,較上一年增加6家,境外上市公司32家,新增1家。全省直接融資規模達2582億元,直接融資穩步提升。A股上市公司流通股總市值6581.3億元,股票成交量突破十萬億。債券籌資1178.8億元,其中中期票據籌資發展迅速,較上年增長110.1%。證券營業部301家,同比增加82家。有兩家期貨公司總部設在河南,鄭州商品交易所期貨交易種類和規模不斷擴大。但在基金方面,河南省仍沒有一家基金公司的總部,基金業發展相對滯后。
從證券業資源分布來看,僅鄭州一市證券交易額就占去全省的54.44%,是第二名洛陽的5倍以上,是第三名新鄉市的14倍,體現了鄭州市在河南省證券業的絕對地位。前五名鄭州、洛陽、新鄉、平頂山、南陽五市證券交易額之和占全省75.49%,排在最后的濟源、鶴壁、漯河、三門峽、周口五市之和只占全省的5.25%,不足鄭州市證券交易額的十分之一。相較于銀行業,河南省證券業資源分布更不均衡,鄭州等幾個經濟較好的城市占據全省絕大部分的上市公司、期貨公司、基金公司資源,證券業集聚現象相當明顯。
3.保險業發展現狀
河南省保險業發展勢頭較好。2015年河南省保費收入1248.76億元,較上一年增長20.53%。人身險保費收入增長較快,增速超過22%。保險密度1330元,比2014年增長232元。保險深度3.4%,比2014年增長0.4個百分點。保險公司分支機構達到6004家,2015年新增260家,保險機構覆蓋率持續提升。同時,河南省保險產品進一步創新,特別是在農業險種方面展開了積極探索。
就保險業資源分布來看,鄭州市保費收入占全省的27.11%。前五名的城市鄭州、南陽、洛陽、新鄉、周口的保費收入總和占全省的53.32%。后五名的城市為開封、漯河、三門峽、鶴壁、濟源,保費收入之和占全省的10.59%??梢?,河南省保險業也主要集聚在鄭州、南陽、洛陽等較發達城市。但相對來說,由于保險業的發展對社會保障、災難補償等關乎社會穩定的民生問題意義重大,在相關政策的引導和推動下,河南省保險業覆蓋面和普及度更廣。
總的來看,河南金融業規模不斷擴大,金融發展勢頭較好,但存在的問題也較多,突出表現在:一是河南省金融業發展落后,金融發展與經濟實力不匹配,對實體經濟的支撐作用不強,與東部發達地區差距較大,在中部地區優勢也不明顯,金融競爭力不足。二是金融集聚現象初現,但河南省內金融業發展區域差距較大,大部分金融資源集中在鄭州、洛陽等少數幾個經濟較好地區,河南其余地市金融業發展滯后,金融資源沒有得到有效整合與配置,無法形成金融良性互動,金融集聚區輻射作用有限,金融發展不協調。三是金融市場體系不健全,銀行、證券、保險等傳統行業發展平穩但金融集聚質量不高,對實力雄厚的全國甚至世界級金融企業吸引力不足。自身優勢資源得不得很好利用,鄭州商品交易所、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等沒有真正形成區域特色,金融影響力不足。對小微企業融資和農村金融等問題開展初步探索,但金融創新和制度保障沒有跟上,效果欠佳。四是金融人才匱乏,對高層次金融管理人才吸引力不足,省內金融教育與職業培訓落后。相關政策落實不到位,政府金融監管力度和行政效率有待進一步提升。金融集聚區建設剛剛起步,配套產業和基礎設施不完善,金融發展環境不理想。
要促進金融業的發展,提升金融集聚,就要讓金融資源流動起來,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河南省要加強與周邊省市的金融與經濟的良性互動,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場壁壘,促進金融資源跨區域流動。要借助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大力推動鄭州市成為區域金融中心,與中部其他省份積極開展合作,形成優勢互補,避免同質競爭和重復建設。對省內而言,要積極推動金融企業強強聯合,進一步整合優質的金融資源,發揮金融集聚的規模效應。同時需要夯實本省的經濟基礎,為區域金融中心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經濟腹地,也為省內各地市更好的接受并吸收鄭州市的金融輻射打下基礎。
要提升金融業開放度,建立多元化、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首先需要加強與國內外知名金融企業的聯系與合作,鼓勵其在河南建設區域總部或分支機構。其次,要形成自身金融特色,擴大金融競爭力。整合培育本地區商業銀行,推動建設區域性進而可輻射全國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以鄭州商品交易所為依托,大力發展期貨業,積極推進期貨產品創新研發,擴大“鄭州價格”的影響力。支持推進中原股權交易中心、中原金融資產交易中心建設,不斷壯大“金融豫軍”。最后,要加快金融創新,拓寬融資渠道,制定專項行動,積極改善小微企業和農村農業融資難的困境。
金融業作為知識密集型產業,人才是其重要支撐。金融人才體系建設,要從三個層次入手。一是定期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來豫開展專題會議與論壇,指導河南金融發展和區域金融中心建設。二是積極制定稅收、教育、醫療、住房、落戶等人才優惠政策,引進高級金融人才,并積極為人才的后續發展提供平臺。三是積極推動本地金融人才培養,鼓勵校企合作,注重培育專業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的復合型金融人才,并定期對金融從業者開展培訓、講座,提升金融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
首先要大力推進公路、鐵路、通信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全力保障金融集聚區周邊環境與配套設施優化升級,增加金融集聚區吸引力。其次要不斷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加大力度監督與維護金融市場秩序。同時政府需要簡化行政審批流程,提升政府辦事效率,為金融集聚提供服務與便利。此外,要積極推動社會統一的信用體系建設,建立起失信懲戒機制,加大對失信行為的懲罰力度,以進一步降低金融風險,優化金融發展環境。
(河南大學民生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0)
[1] 滕春強.金融企業集群:一種新的集聚現象的興起[J].上海金融,2006(5):14-17.
[2] 潘輝,冉光和,張冰.等.金融集聚與實體經濟增長關系的區域差異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 2013(5):102-107.
[3] 龐貞燕,張明輝.鄭東新區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區建設路徑研究[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2(11):69-74.
[4] 柯麗菲.廣西金融產業集聚及其對經濟增長效應的比較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16(8):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