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倩
(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廣州 510507)
互聯網是一個不分時間、地域、空間的限制,將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刪選整理、傳達的一個虛擬網絡鏈。正是由于其操作的便利性以及信息傳播快的特點,在現今經濟社會中被廣泛應用。我國中小企業面對互聯網的特點誘惑,也需要在管理模式上有所創新、有所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保障我國中小企業的長遠發展。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對生活水平的追求也越來越高。為了滿足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人們迫切需要一種不受地域、不受時間、不受空間限制的經濟環境。由此,互聯網經濟在互聯網的發展帶動下應運而生。可以說,互聯網作為虛擬社會與現實社會的樞紐橋梁,是人們需求的一種變相存在形式,它的出現是現實社會環境不足以滿足人們生活需求的一種體現。互聯網為了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構造了虛擬的互聯網經濟,通過知名品牌利用互聯網的委托、聯合、外包等指令功能操作,實現不需要面對面的線上經濟買賣活動。在互聯網不斷向前發展,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的同時,互聯網經濟也悄悄地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從起初的技術創新,發展到決定企業成敗的衡量標志。可見,這時的社會經濟結構體,已經不得不向傳統的管理經營模式揮淚告別,產品經濟壟斷已經被現今的社會所淘汰,各大企業需要在思想上接受現實趨勢,即統治權已經被消費服務權所替代,現在的企業想要獲得自身經濟利益,需要分析社會群眾消費需求,并在此基礎上提供相應的消費服務。我國中小企業面對這種企業身份的轉變,由于自身經營規模以及品牌價值認識的不同,正處于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局面。如何將挑戰化作企業管理發展的前進動力,如何調整管理模式抓住這次機遇,成為我國乃至全球中小型企業發展研究的重要課題。
針對互聯網發展,筆者縱觀我國中小型企業管理模式,發現我國中小型企業在管理模式方面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總結歸納如下:
1.缺乏品牌口碑。中小型企業受經營規模限制,產品缺乏良好的品牌口碑,消費者在利用互聯網進行選擇的時候,更看重的是質量與實用性。沒有品牌包裝,沒有知名度,無法吸引更多消費者。這使得一些中小型企業還沒有開始競爭就已經被淘汰出局,失去競爭的機會。
2.自身營銷方法手段落后。中小型企業雖然在經濟結構體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沒有專業技術團隊的管理,在自身產品的營銷方法方式上缺乏可比性。同時,也局限于自身經濟結構,沒有較好的宣傳手段和宣傳媒介,導致中小企業在產品的營銷方面技術方法落后,使得中小企業發展受到局限。
3.經濟實力弱化。中小企業是介于大品牌之下,通過小規模產品提供服務的經濟結構體。由于受到技術手段以及經營成本的限制,縱然具有產品更新快、能更快地適應社會結構變化的優勢,也會因為經濟規模以及產品成本等原因,相對于大品牌大規模的大型經濟企業,經濟實力呈現弱化態勢。
4.缺乏必要的資金支持。中小型企業發展融資困難,缺乏穩定長遠的資金鏈。我國主要的融資投資金融機構,主要以經營規模、產品潛質作為投資參考標準,中小型企業由于群體數量龐大、資金不集中、經營規模不夠、產品沒有較好口碑等原因,在面對“互聯網+”時代帶來的機遇的時候,缺乏必要的資金支持,常常與機遇擦肩而過。
5.人員流動頻繁。沒有大企業的專業管理團隊,中小型企業人員流動性較大,頻繁跳槽、頻繁更換人員操作的事情在中小企業中屢見不鮮。由于這種人員的高頻率流動,導致中小企業管理缺乏專業性指導,這也嚴重影響了在互聯網經濟時代,人員操作的專業性。
6.產品服務不定向,呈現雜亂無章的管理狀態。為了獲得經濟利益,中小型企業根據社會變化趨勢,進行審時度勢的產品服務提供,服務對象大都是一些零散的商家或者社會群體。由于產品類型的多樣化,導致中小型企業在管理方面呈現出雜亂型管理狀態。
為了適應互聯網社會的全新經濟環境,為了結合自身特點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為了抓住互聯網這個機遇綻放自身生命活力,我國中小企業需要在管理過程中與時俱進,融入互聯網的技術技能,針對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研究,需要由傳統保守的管理模式,轉向過渡到適應社會發展的現代化創新型管理模式。筆者參考大量文獻資料,并在結合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針對互聯網背景下我國中小企業管理模式發展,提出以下幾條建議措施。
1.加強資金統籌。互聯網經濟為中小企業提供了平等獲取資金的渠道,打破傳統經濟活動地域、時間等方面的局限,投資群體在互聯網的幫助下,獲得更多選擇機會,對于那些曾經被傳統投資融資拒之門外的中小型企業,由于自身發展潛質被互聯網投資商家媒體看好,獲得了寬泛的融資渠道。這不僅推動了市場經濟資金的流動,也幫助中小企業加快了資金統籌,讓中小企業不受資金的局限,參與到更為廣闊的經濟活動當中去。
2.強化人員的自我提高意識。互聯網打破了傳統的商家地域時間限制,將社會需求信息放在無限制、無覆蓋性的網絡視角下,那些具有發展潛質、敢于積極進行創新發展的中小企業,通過互聯網再也不需要受地理、空間局限,自由大膽地進行改革創新發展。不僅促進了社會經濟的更新發展,也在獲取商機的第一時間,加強了人員的積極參與意識,不斷推陳出新信息數據,讓企業人員不敢再掉以輕心,不敢再懈怠,不斷在互聯網經濟環境下,實現自身價值的提高。
3.追求產品結構服務多樣化的同時,注意保持核心產品服務的打造。各大社會經濟群體,為了獲取企業經濟價值的提升,不斷在產品類型以及服務方面推陳出新,“私人訂制”“量體裁衣”已經不再是上流社會群體的專屬特權,所有需要這些服務的人員群體,都可以通過互聯網這一渠道獲取滿足自身需求的產品與服務。中小型企業也在眾多社會需求當中,找準自身的社會定位,在經營模式允許的范圍內,創造屬于自己的品牌定位,不需要再撞破頭皮與那些大型品牌爭論品牌價值,社會需求已經更好地為品牌進行了無物質、無身份限制的最科學定義。中小企業的產品發展逐漸站穩腳步,這為大型企業的發展也帶來更為嚴峻的挑戰。
4.創新手段靈活變通,滿足創造需求。通過互聯網開展創新性社會經濟活動,實現了中小型企業揚長避短的發展目的。在各類經濟結構體的競爭中,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在讓市場社會經濟獲得更好發展的同時,也讓中小型企業和大型企業實現互促互進、零庫存、零成本積壓的共贏發展局面。
5.加強行業間合作,在成本縮減的同時,優化產品質量。為了抓住互聯網為中小企業發展帶來的機遇,中小型企業需要緊跟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步伐,在以第一速度獲取信息資源的同時,快速分析經濟活動行業形式,研究適合自身的管理模式,及時調整活動發展方向,通過互聯網這一便捷的信息傳遞方式,加強自身企業與其他企業之間的合作與溝通,通過“委托、聯合、外包”等多樣化的行為方式,爭取做到降低成本但不降質量的目的,提高自身競爭實力。
6.抓住信息,避免惡性競爭,實現公平競爭。由于互聯網線上交易省去煩瑣的實地考察,為中小型企業規模局限創造了公平競爭的機會。為了抓住這一機會,中小型企業需要及時捕獲商機,主動聯系有需要的商家群體,通過“無障礙、無身份限制”的平等交流,提供自己能給出的最優產品服務信息規劃,省去中間環節,獲取平等議價、公平競爭的機會。這樣也可以避免惡性競爭的不良行為影響,推動中小企業的發展。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經濟社會在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不得不接受隨之而來的更多、更大、更嚴峻的挑戰。針對外部環境發生變化,中小型企業作為我國經濟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審時度勢,與時俱進,打破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客觀面對互聯網帶來的網絡經濟環境,經過對全新經濟環境的整體性分析,從自身存在的問題出發,盡快適應互聯網發展帶來的全新的經濟環境。在這個全新的社會經濟環境下,抓住“互聯網+”這一機遇,綻放自身生命活力,不斷融入互聯網的技術技能,解決自身經濟模式局限、品牌效應低以及產品口碑不強等問題,從傳統保守的管理模式,轉向發展成為適應社會發展的現代化創新型管理模式。并在日后的發展過程中,不間斷地加強管理技術的革新,全面結合互聯網技術,針對自身營銷方法手段落后、缺乏品牌效應、經濟實力弱化等實際問題進行妥善解決,不斷加強自身實力,調整經濟結構,發展技術環境,實現技術管理創新,擴寬產品與服務的多樣化發展,促進社會產品與服務的多樣化發展,更好更全面地滿足社會消費群體的需求,為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盡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張萬,徐洪才.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對策研究分析[J].經濟管理,2014,(14).
[2]鄧子基.關于扶持、發展我國中小企業若干問題[J].經濟發展論壇,2016,(17).
[3]潘永明,劉曼.基于互聯網金融的中小企業融資模式創新[J].商業經濟研究,2015,(5).
[4]趙岳,譚之博.電子商務、銀行信貸與中小企業融資——一個基于信息經濟學的理論模型[J].社會經濟研究論壇,2016,(11).
[5]羅正英,段佳國.中小企業融資結構選擇的內生性約束模型研究[J].經濟管理會計研究,20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