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永明,何 菲
(河南理工大學,河南 焦作 454003)
當前是一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我國扶貧開發事業發展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前進的腳步。河南省古代稱為天地之中,被視為中國之處而天下之樞,其位于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是一個人口大省,農業較為發達。河南省至今發展貧困面積較大、程度較深,當地政府部門在國家財政支持下大力開展各項扶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但是在實踐扶貧開發上,還有待深入分析研究,必須展開進一步的績效分析和綜合評價工作,這樣有利于促進我國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穩定發展,全面改善農村居民貧困生活,避免返貧現象的發生。
1.河南省扶貧開發政策績效評價。從我國的扶貧政策方針來看,農村貧困問題改善工作主要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1)平均分配結合社會救濟式扶貧戰略,改扶貧階段發生時間為1978年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之前;(2)經濟快速增長結合社會救濟式扶貧戰略,發生時間為20世紀70年代末農村經濟體制改革至“六五”計劃期間;(3)開發式扶貧戰略,發生時間在“七五”計劃實施之后。每個階段的扶貧工作都是相互滲透交叉的,在不同階段采取以一種扶貧戰略為主,其他模式為輔[1]。開發式扶貧政策在河南省的頒布實施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例如,在21世紀初河南省尚未解決溫飽貧困人數從1993年的761萬人減少到了129萬人,農村貧困發生率則有效降低了8.3%。與傳統社會救濟式扶貧戰略相比較,開發式扶貧戰略最顯著的特征就是更加強調貧困人口的參與,但是與發達國家采取的參與式扶貧戰略對比,該種扶貧政策弱化了農村廣大貧困居民參與反貧困的主體意識,一定程度忽略了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難以充分保障貧困農民的主體利益。
2.河南省扶貧開發途徑績效評價。河南省扶貧開發工作的核心途徑是采取科技扶貧方式,其工作內容是通過利用先進科學技術改善貧困農民生活,提高農村居民整體素質,促使各個貧困地區有效脫貧??萍挤鲐毻緩街饕艘韵聨醉椫卮笈e措:(1)為實現我國農村、農業發展而實施的“星火計劃”“豐收計劃”以及“燎原計劃”。其中,“星火計劃”是在1985年提出,旨在培養大量農村科技知識青年和基礎干部,開發出適合鄉鎮企業的技術并組織批量生產?!柏S收計劃”是在1987年提出的,旨在將國家科研成果應用在鄉鎮大面積的農業生產中,具體涵蓋了三個億畝計劃?!傲窃媱潯眲t是在1988年提出實施的,通過大力普及發展農村教育,提升農村居民的文化技術素質,促使農民掌握更多的現代化農業生產技術。(2)“溫飽工程”的實施。該項扶貧工程舉措是為了解決貧困地區人口的溫飽問題,實現貧困地區的糧食增產目標。(3)執行科技副職制度和干部交流制度,意在加強經濟發達地區與貧困地區的交流與合作,幫助貧困地區樹立起先進的發展理念,將新的農業生產經營模式應用在貧困地區,不斷提高貧困地區的生產率,促使農民掌握更多的科學生產技術。
3.河南省扶貧開發資金使用績效評價。河南省在扶貧開發資金使用管理上,始終是遵循“統一規劃、統籌安排、渠道不亂、用途不變、重點使用”的基本政策方針,國家撥付的財政資金通常是運用在完善農村基礎設施,解決一系列民生問題上。河南省通過采取扶貧貸款方式,指導貧苦地區興辦經濟實體和扶貧企業,提高當地勞動就業率,并幫助更多貧苦戶以發展商品生產的途徑改善貧困局面。同時,實施農戶直接承貸方式,對扶貧貸款執行專項管理,有效提高扶貧貸款資金的利用率,調動廣大農戶的脫貧創業積極主動性。
1.創新完善開發式扶貧方針。河南省政府部門要結合當地各貧困地區實際發展情況,有針對性地完善開發式扶貧方針內容。主要可以概括為以下幾方面內容:(1)積極宣傳推廣自力更生、拼搏奮斗的精神文化,指導貧困地區農民擺脫傳統落后觀念思想;(2)根據貧困地區當前基礎設施不完善、生活條件艱苦等狀況,政府部門要切實落實好以工代賑資金措施,引導廣大窮苦農民積極參與到農業生產事業中,大力建設水利、農田、公路等農村設施,推進新農村建設發展,改善農村生產條件[2];(3)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在貧困地區定期開展農民科技培訓教育活動,幫助貧困戶掌握各項農業生產技術,從而不斷提高他們的科技文化素質,培養他們的自我發展能力。
2.促進貧困地區勞務經濟發展。河南省政府要牢牢把握市場經濟發展趨勢,同時結合當前市場勞務輸出現實,要努力將貧困地區勞務經濟向著更高層次領域發展,注重實現貧困地區勞務經濟的創新轉變:(1)季節型向固定型轉變,指的是完成貧困農村地區富余勞動力的固定轉移,讓更多農村勞動力參與到外出務工事業中;(2)自發型向直覺型轉變,指的是幫助貧困農民克服從事勞務的盲目性,有選擇性地進行勞務活動;(3)區域型向跨區域型轉變,指拓寬貧困農民勞務視野,引導他們參與到社會經濟市場、國際市場競爭中,在更大的市場從事創業活動,創造出更多的經濟效益。
3.實施整村改進,分批扶持貧困村。河南省政府要堅決貫徹好國家扶貧政策方針,集中力量實現整村推進,以分期分批的方式幫助各地區貧困農村完成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工作,不斷提高當地的農業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的穩定發展,從而按期完成扶貧開發計劃。在實施整村推進的扶貧工作計劃中,要注意適當加大扶貧力度,合理調配利用扶貧資金,幫助特別貧困地區改善生活條件,為貧困村提供強有力支持[3]。此外,還要突出扶貧重點內容,加強對貧困地區山水田林路的綜合治理工作,提高貧困農村的抵御災害能力,有效避免農村返貧現象的發生。
綜上所述,在新形勢下,河南省政府部門要強化扶貧開發工作,積極創新采取各種惠農措施,培養貧困農民的務農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他們參與到各種生產活動中,提高自身的經濟收入,為推進小康社會全面建設貢獻出最大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李潔.河南省扶貧開發績效評價和對策研究[J].經濟行政管理,2015,(3):121-123.
[2]魯建彪.關于民族貧困地區扶貧路徑選擇的理性思考[J].經濟問題探索,2013,(5):150-154.
[3]朱乾宇.政府扶貧資金投人方式與扶貧績效的多元回歸分析[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3,(7):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