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強
(交通銀行天津市分行,天津 300201)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興起,互聯網的思維和技術對商業銀行的經營發展有著前所未有的影響和沖擊。作為互聯網技術中堅力量的大數據,蘊藏著能夠推進商業銀行經營發展的巨大能量。在大數據的時代里,商業銀行作為大數據的生產者和使用者,如何能夠更好地迎接互聯網金融所帶來的挑戰,如何能夠更好地把握時代所帶來的機遇,實現管理、經營和服務創新,決定了商業銀行轉型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數據,儼然成為當下最熱門的詞匯之一。隨著互聯網、智能手機、可穿戴裝備等技術的發展,讓數據的收集、分享和應用都進入一個新的時代。近年來,隨著大數據“說春運”、大數據“看春晚”等,“大數據”早已走進尋常百姓家;“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但什么是“大數據”?
目前,國內外學者,以及工業界各領域的研究人員,尚未能夠給予大數據一個統一、明確的定義。但是,大數據作為信息資產的重要作用,已經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百度百科定義大數據(big data)為: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通過常規軟件工具進行收集、管理和分析的數據集合,對大數據的處理需要新模式才能夠獲得更加強大的洞察力、流程優化能力以及決策力的海量、多樣化和高增長率的信息資產。麥肯錫全球研究所定義“大數據”為,一種規模大到在收集、獲取、存儲、管理和分析等方面遠遠超出了傳統的數據庫軟件工具能力范圍的數據集合。
大數據的具體內涵可能會隨著數據分析技術手段的進步和產業生產數據大小的差異有相應的調整和改變,但是大數據的5V特征對我們挖掘和使用大數據信息資源有著一定的借鑒和指導意義。
規模(Volume)、高速(Velocity)、多樣化(Variety)、低價值密度(Value)和真實性(Veracity)這5V特征,概括而言是指面對海量的、多樣化的、更新周期極短的、結構復雜的數據資源,只有在獲取和把握這些真實數據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專業化的處理和分析,不斷提升數據的“加工能力”,才能夠有效獲取大數據所帶來的增值信息。
現階段,我國社會整體經濟發展都處于轉型發展階段,金融改革更是不斷深入,我國商業銀行單純地依靠粗放發展模式和傳統經營戰略已經難以適應當今經濟形勢發展的需要。在目前的宏觀經濟環境下,只有加快商業銀行的轉型發展,才能夠保持商業銀行的經營活力,實現商業銀行的可持續發展,進而提升商業銀行的競爭力。
商業銀行在經營發展中累積了大量的客戶基礎信息、存貸信息以及賬戶類型等結構化數據,商業銀行獲取的數據更加真實,對數據的存儲更加完整,對數據的分析更具價值,能夠利用大數據技術得到更加精準的結論,這是商業銀行在大數據時代能夠更好地提升經營管理水平的基礎和優勢。
然而,大數據時代為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帶來了更為龐大的數據信息,通過綜合分析來源于網站、電子郵件、社交媒體(如微信、微博、QQ等社交媒體平臺)、呼叫中心等多種渠道所提供的非結構化信息,進而搭建功能完善的數據平臺,才能夠實現從“以賬戶為中心”到“以客戶為中心”的轉型發展,這是在大數據時代對商業銀行經營管理能力的挑戰和考驗。
我國商業銀行的經營發展根據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動不斷進行調整和改變,基礎相對薄弱,一直沿用固有的傳統模式和經營管理理念。大數據時代,不僅是對商業銀行信息技術的變革,更是對商業銀行傳統的經營管理理念的變革,商業銀行的管理者不能夠繼續憑借主觀決策判斷,而是要基于數據證據,通過對比、分析、驗證等方法對現有認知進行反復檢驗,以期尋找能夠真正解決問題的管理方式方法,從而實現商業銀行經營管理能力的升級。
商業銀行是以多樣化的金融資產為經營對象,通過辦理儲蓄、存款、貸款、匯兌等業務,追求最大的經營利潤,承擔信用中介的職責,并向客戶提供綜合性金融服務的金融機構。
1.大數據對商業銀行零售業務帶來的影響。借助大數據平臺,能夠將客戶群體進行聚類,整合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將海量數據轉化為極具價值的信息流,設計出更具針對性的金融產品。加之利率市場化,商業銀行憑借存款息差獲取利潤的盈利方式也急需調整,商業銀行逐漸受到了來自多方的影響和挑戰。在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商業銀行要充分利用大數據所帶來的契機,整合客戶遺留在移動終端、社交網絡等渠道的海量碎片化數據;深入挖掘客戶的消費習慣、消費行為、收入水平、年齡、學歷等信息,形成對客戶更為全面清晰的認知,進一步預測客戶的消費傾向和需求,據此定制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實現以客戶為中心的精準營銷,搭建“儲蓄—理財”的一條龍服務;并將大數據技術應用于金融產品的開發,進一步節約產品創新的成本,縮短金融產品更新周期,提升金融產品創新效率。
2.大數據對商業銀行貸款業務帶來的影響。在大數據時代,貸款業務作為商業銀行經營利潤的主要來源,迎接著機遇,也面臨著挑戰。一方面,商業銀行可以利用大數據所帶來的海量數據資源,對貸款業務的風險進行管理和分析,降低商業銀行貸款業務的經營風險;另一方面,商業銀行傳統的貸款業務因成本高、準貸門檻高,正面臨著來自互聯網小額貸款機構的挑戰。這需要商業銀行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轉變貸款業務經營管理模式,迎接機遇,接受挑戰。
3.大數據對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帶來的影響。商業銀行的風險大多是由于信息不對稱所引發,獲取準確的數據信息并合理把控是商業銀行進行風險管理的基礎。在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實時的傳感器、社會媒體活動、電子商務以及其他新興數據源所帶來的大量數據資源,給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工作帶來了一系列的挑戰。商業銀行只有從足夠的客觀數據信息出發,實時動態地掌握有效信息,才能夠有效地發現風險、甄別風險、防范風險、把控風險。
大數據時代對商業銀行的服務提出了新的要求,就內在要求而言,商業銀行要樹立全新的服務意識,真正將關心客戶的理念傳給每一名員工,并加強銀行員工對數據處理和應用能力的培養,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為員工提供更加廣闊的成長平臺;就外在要求而言,商業銀行需要不斷更新網上銀行、手機銀行、智能設備平臺的各項功能,嘗試舉辦金融產品講座,讓客戶能夠盡快地熟悉掌握商業銀行不斷推出的各種新功能、新服務,贏得客戶認可度,提高市場占有率。
大數據在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商業銀行對大數據的應用更是如火如荼。但相比于國際先進的同業,相比于商業銀行自身轉型發展的要求,商業銀行在大數據工作中仍舊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商業銀行應用大數據進行經營管理的理念不足。商業銀行面對大數據時代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所做的準備不夠充分。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決策仍舊主要依靠管理者主觀經驗的定性判斷,尚且缺乏依靠數據信息資源進行定量數據分析的能力和經驗。
第二,商業銀行在數據共享的工作中仍存在一定的障礙。海量的數據量并非意味著數據信息資源已被有效地開發利用,究其根源在于數據共享存在一定障礙。商業銀行雖擁有大量的客戶信息和金融數據,但由于內部各部門間數據分享機制不健全,數據共享存在一定障礙,導致商業銀行在大數據的分析和應用上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商業銀行內部各部門的數據無法得到有效整合,導致商業銀行無法將數據優勢有效地應用在經營管理的決策中。
第三,商業銀行對大數據的安全管理能力有待加強。在大數據時代,商業銀行除了擁有傳統的結構化數據外,還增加了大量的聲音、圖片、影像等非結構化數據。較以往相比,商業銀行所擁有的數據量大幅增長,使得商業銀行對數據安全的管理責任更加重大。然而,由于個人信息資料管理不善導致個人信息泄露,由此而產生的違法犯罪問題愈演愈烈,由此而造成的經濟損失更是難以估量,大數據一度淪為信息詐騙的工具。商業銀行作為客戶信息和數據的聚集地,對數據信息的安全管理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不能妥善處理數據應用和安全管理的關系,不僅會影響商業銀行正常業務的開展,更是引發商業銀行聲譽風險。
第四,商業銀行缺乏專業數據分析的人才儲備。商業銀行要真正實現從擁有的海量數據中攫取價值,需要擁有一支高素質的專業數據分析人才隊伍,不僅需要掌握數據建模、數據挖掘、數據算法和定量分析技術,還要精通銀行基礎業務,能夠擁有發掘未知問題的能力,對未來走勢做出較為精準的預測。商業銀行缺乏專業數據分析的人才儲備,目前急缺既精通數據分析又長于業務分析的專業人才,難以保證商業銀行大數據工作的層次和質量。
大數據對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影響不容小覷,商業銀行更是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面對現階段商業銀行在大數據工作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只有講究方法策略,集中力量加以改進,方能夠肩負起時代賦予的責任和使命。
第一,商業銀行應樹立大數據經營管理理念。商業銀行需轉變傳統經營管理理念,充分重視對大數據工作的開發和利用,進一步明確大數據應用的領域與發展的方向,結合銀行自身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大數據發展戰略,將商業銀行大數據發展戰略融入商業銀行整體發展戰略之中,努力建設大數據管理系統,培育大數據企業文化,讓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決策更加有的放矢。
第二,商業銀行應做好數據通聯共享工作。對內,商業銀行應著力打破內部各部門間數據共享所存的障礙,完善內部數據共享機制,努力做好數據通聯共享工作。商業銀行應系統整合各部門間所擁有的業務數據,將業務數據和管理數據相融合,進一步提升大數據在各部門之間交流、分析和應用的效率,將大數據優勢更好地應用在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決策中。對外,商業銀行要努力擴大傳統的數據來源渠道,充分重視通過社交媒體、互聯網站等新型的數據來源渠道,將微博、QQ、微信、論壇等渠道發展為能夠與客戶電話相比肩的服務渠道,獲取更多的非結構化數據,增加更多與客戶相接觸的渠道,創造更多與客戶互動的機會,從中發掘更多的更具價值的數據信息。
第三,商業銀行應提升大數據安全管理能力。商業銀行在大數據時代,一方面要努力提升大數據的獲取和積累能力,另一方面要做好保護客戶隱私的工作,防止客戶個人信息泄露。商業銀行要將大數據安全管理納入銀行風險管理體系中,協調大數據產業鏈條中的有關部門,加強監督和技術分享;借助監管機構的力量,提升大數據的安全管理能力。與此同時,積極組織茶話會、嘉年華等活動,主動向客戶宣導數據使用和數據安全常識,提升客戶的大數據安全管理意識,合力提升大數據風險管理能力。
第四,商業銀行應加強專業數據分析人才儲備。大數據時代對商業銀行的人才儲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業銀行需要注重發掘和培養既熟習商業銀行基礎業務又熟悉數據分析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在今后的工作中,商業銀行要重視培養具有較強學習能力和分析能力、素質過硬、技能全面、創新能力強的人才隊伍,在商業銀行的轉型發展時期,更好地保證人力資源的量與質。
與此同時,商業銀行需要為儲備員工搭建經驗交流和知識共享的平臺,進一步明確績效考核辦法,將數據分析部門的研究分析成果與業務部門的應用成果的考評相結合,激發全體員工對大數據工作的關注和重視,激發銀行上下的工作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保證大數據工作能夠為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創造價值。
參考文獻:
[1]楊憶.新形勢下做好商業銀行大數據工作的“方法論”[J].銀行家,2017,(6).
[2]朱文生.大數據時代商業銀行面臨的挑戰及對策[J].中國金融電腦,2015,(2).
[3]鄭東盟.大數據時代商業銀行優化經營管理策略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