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 菲 韋華怡 王雨菲 路長鮮
目前,由于改革開放使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伴隨著經濟增長許多風險和潛在性的問題油然而生。導致經濟增長速度持續下降,經濟發展處于瓶頸期,為了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促使經濟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供給側改革。共享經濟的發展能夠更好地深化供給側改革,近年來,共享經濟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產業實現資源共享,共同合作發展經濟,提高市場競爭力,達成雙贏。[1]
全球經濟逐漸好轉,互聯網的發展為共享經濟提供良好的發展渠道,共享經濟在全球范圍內不斷發展,使社會閑置資源、產業和要素的配置得到合理的分配,改善產業、區域、要素、收入分配等結構性的問題成為共享經濟的發展目標。
供給側改革在新常態下正確引導經濟的發展,旨在促進資源的配置和合理利用,有利于經濟的再次突破性的發展。在當今社會,人們的創新意識和對互聯網的運用促使了共享經濟的產生和發展,其產生充分促進我國經濟的再次卓越發展,開辟了新常態經濟下的一片廣闊的天地。
共享經濟主要堅持“共享”的理念,通過共享社會的閑置資源,優化資源配置,加快社會經濟發展;共享經濟通過增加公共服務的供給,調節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關系,促進經濟發展,堅持供給側改革;共享經濟符合我國創新的基本理念,有利于當代青年堅信創新意識,鼓勵創新;通過共享經濟,促進人民互幫互助、團結協作,有利于我國經濟穩定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共享經濟順應當前供給側改革發展的潮流,同時作為時代的新興產物,在初入市場時會存在一定時期內的弱監管甚至無監管狀態,這勢必會對整體經濟市場的發展產生一定影響。政府面對共享經濟的新興發展,對其發展準則與規劃沒有足夠清晰準確的認知,監管不到位,在行業準入法則、行業監管法則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弊端。
由于有關部門對共享經濟市場競爭存在一定的認知偏差,導致出現行業惡性競爭,嚴重破壞共享經濟市場的均衡發展。以共享單車為例,目前已經有大約百萬輛單車投放于市場,但是盲目擴張市場、不計成本與使用效率的投放,已經造成目前市面單車供過于求,大量閑置單車與破損單車仍不能減弱行業間的惡性競爭、盲目擴張的趨勢。長此以往,必然會對整體經濟市場和社會安全穩定性產生巨大影響。
共享經濟發展的本質就是有限資源設施的最大化利用,尤其是針對目前已經存在但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閑置資源。通過借助資源共享平臺,節約資源成本,有效提高資源利用率。然而,隨著共享經濟的發展,利潤最大化目標已經嚴重背離共享經濟發展的初衷。共享經濟公司的發展規劃不在以充分利用閑置資源為目標,而是選擇擴大公司規模、投入大量資本從而進行快速的市場擴張。資源配置比重問題必然會嚴重制約共享經濟未來發展。
共享經濟的發展依托于當前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數據的集中處理與分析應用已成為行業發展趨勢。大量真實數據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撐,通過分析匯總,滿足用戶的特色化需求。在互聯網大數據為我們帶來巨大便捷的同時,信息安全問題同樣不可小覷,一旦共享經濟用戶的信息泄露并加以無限制惡性使用,將會給社會公眾帶來的巨大安全隱患。
有關共享經濟的行業監管法則不完善,違法的成本較低,規則執行不力,以致于違法現象頻頻發生?,F行的法律法規不能解決共享經濟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矛盾爭端,也不能正確引導共享經濟的發展。[2]政府對于共享經濟市場這種新事物處于茫然狀態,采取的干預政策也處于“被動滯后”狀態,缺乏適應新經濟模式的行業規則,多數情況下以舊套新。其次,政府干預共享經濟環境穩定的部分成本過高,所以監管力度薄弱。
近年來,中國同一領域的公司在短時間內拔地而起,傳統經濟模式被打破,現已經演變成“贏者通吃”的壟斷模式,致使同一行業惡性競爭。這種以鄰為壑的競爭方式背離了共享經濟的精神,破壞了共享經濟的均衡發展市場。市場陷于跟風熱潮,為了占據有利的市場,共享經濟被資本過度包裹,大多數企業不計后果盲目投入,致使整個市場處于無序狀態。企業因過度競爭各自推出優惠政策,這種模式加大了企業的負擔,影響企業的健康發展,從而影響共享經濟的市場穩定發展。
共享經濟的迅速發展和行業內出現領頭企業,使得一大批企業效仿,逐漸飽和的市場無法進行有效的配置資源。一是資源的真實性問題:由于有關平臺對資源的審核力度不足以及企業為了吸引消費者從而美化企業而提供的虛假信息,無法為社會提供相匹配的資源。二是資源配置比重不均衡:企業在追求暴力的利益下不顧及市場狀況,地區資源配置差異化嚴重,出現重復配置的現象。
當今共享經濟的發展在于全社會進入互聯網+時代,在全球定位、芯片傳感、掃碼支付等新型的技術支持下,共享經濟模式為大眾所接受。一些企業打著共享經濟的旗號,利用網絡和新型信息技術,肆意收集客戶的個人和行為信息,之后向消費者提供互聯網精準的營銷廣告,客戶在安裝的APP或者軟件之后,個人信息就通過各種渠道被泄露。
1、明確監管部門
政府應將共享經濟劃分到獨立的監管部門。充分考慮到共享經濟作為市場發展的新型產物,其較高的市場價值需要政府為其保駕護航,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及保護措施,所以國家要明確監管部門職責,將責任落到實處,避免相互推諉。
2、推進信息反饋機制建設
共享經濟企業要參與到制定相關政策規劃道路上來,維護其合法權益的同時也加強自我監管、承擔社會公共責任的意識。在產權分離的經濟形勢下,各類問題實時翻新,需要企業和政府的有效溝通。因此可以通過試點示范等方式,開展初步試水,不斷反饋達到協同治理的目標。
共享經濟內部競爭已十分明顯,未來幾年競爭會更為激烈。同類型的共享企業層出不窮,想要牢牢把握廣闊市場,盲目競爭不可取。企業應找到合適自己的市場定位,把握品牌理念,并加強自我監督,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增強自我監管有利于企業取得大眾信賴、發揮品牌效應。[3]
首先,與過度關注供給的傳統企業不同,共享經濟要轉換思維,多關注需求。注重供給側結構改革與供給側資源的合理利用,將過剩產能與特色化的市場需求銜接起來。其次推動關鍵資源的創新改革,共享經濟依附于互聯網平臺和信息技術,利用互聯網技術對閑置資源實現空間、時間的對接有助于共享經濟高效發展。在創新發展的道路上,必須始終堅持市場導向,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增強共享經濟運營平臺信息的維護。共享經濟依托于互聯網平臺,這一性質就給用戶信息帶來了很大的隱患,共享經濟運營平臺要有自主維護客戶信息安全意識;其次,要明確監管主體,建立健全平臺、用戶、政府三位一體的監管機制,內部、外部共同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