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3年國務院發布《關于改革現行出口退稅機制的決定》以來,我國關于境外工程承包出口退稅機制已經進行了十余次調整,目前已經形成了系統化、規范化的出口退稅機制。但是我們也應當看到,許多國內建筑企業由于缺乏海外承建工程的經驗,對出口退稅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項不夠了解,容易因為材料不齊全或格式不正確,而導致無法順利獲得出口退稅。文章首先概述了出口退稅的基本流程,隨后就如何進行出口退稅業務優化提出了幾點建議。
1.退稅申報
(1)基本條件。承建企業在進行出口退稅申報時,必須要具備相應的條件,主要包括:第一,出口物資必須為已經登記或需要交納增值稅的商品;第二,所有出口貨物均需要獲得離境報關審批,并且審批文件的格式符合標準,有相關部門的蓋章;第三,貨物收款操作需要在境內進行,且必須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
(2)時限要求。以往經常有承建企業因為錯過了退稅申報時限,導致不能依法獲得退稅補償,從而間接的給企業造成了經濟損失。由于退稅申報超過時限后不能補辦,需要承建企業重點關注。按照現行的規定,承建單位在取得境外經營資格證書后的30日內,必須前往所在地的國稅部門辦理出口退稅登記。7個工作日后,企業可以通過國稅部門的官方網站查詢是否已經完成登記,如未登記在冊可以向稅務機關詢問。委托代理出口的,需要辦理代理證明,可以先提出書面申請,通常會在60日內辦理完成。出口退稅申報的時間限制為報關出口日期90日內。
2.數據錄入
(1)出口明細申報數據的錄入。對于所有與境外工程建設相關的貨物,都需要如實、詳細的做好記錄,包括貨物的數量、類型以及具體的參數等。為了便于管理,每種商品單獨設置一個序號,每張報關單也有唯一的關聯號。這樣就方便國內發貨方和境外收貨方進行核對,從而避免了在運輸過程中出現物資損壞、丟失等問題,保證了境外工程建設的需要。在錄入時,還要注意在原報關單序號的末尾,再加上3為序號碼。例如,某出口貨物的報關單為040520190374985615,在錄入時還要根據序號,添加001、002…等序號碼。
(2)進貨明細申報數據的錄入。工作人員在錄入時,需要核對增值稅專用發票和報關單,兩者數據匹配方可進行錄入。需要重點關注的有:第一是關聯號,要求發票關聯號與出口明細申報數據單的關聯號保持一致;第二是憑證號,要求增值稅專用發票上的發票代碼與進貨憑證號對應;第三是報關單商品代碼要與商品名稱保持對應。
(3)錄入數據的審核。所有數據全部錄入結束后,還需要對這些數據進行審核。審核時采用計算機審核為主、人工審核為輔的方式,先由計算機快速的完成大量數據的篩選,如果系統檢測到錄入數據和進貨明細不匹配,會自動將不匹配的數據標注出來。完成一遍檢查后,再由工作人員對標記出來的數據進行重復校對。確實存在問題的,需要重新修改。所有標注數據檢查完畢,再進行一次計算機篩選,重復上述流程,直到所有的錄入數據都通過審核。
(4)打印表格。所有數據經審核確定不存在錯誤后,開始打印出口退稅相關的一些表格,包括《外貿企業出口退稅匯總申請表》等。表格的范式應當與國家稅務總局公式的樣本為參考,將表格中的內容填寫完成后,加蓋公司的印章。將所有票據、表格以及其他材料,按照一定的順序裝訂成冊,呈遞給稅務局出口退稅處。一般在3-5個工作日后,會給出批復,材料無問題后可以拿到出口退稅憑證,隨后將應退稅金打入承建企業的賬戶中。
1.嚴格審核供貨商,確保開票信息的有效性
在出口退稅流程操作中,做到一票一單是最基礎的要求。只有確保增值稅專用發票和出口貨物報關單一一對應,才能從源頭上杜絕虛開發票等問題的發生。為提高開票信息的有效性,承建企業可以嘗試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出口退稅操作:首先,對多家競標的供貨商進行資質審核,優先考慮那些品牌大、聲譽好且有豐富貨物出口經驗的供貨商。在確定供貨商后,雙方還要及時簽訂合同,對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標準格式、開票時間等進行明確說明。如果因為供貨商提供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不合格導致不能退稅,則由供貨商承擔主要責任。其次,嚴格審核退稅材料,承建企業需要對出口退稅所用到的各類材料進行逐一審核,如果信息有誤需要盡快做出修改,保證順利退稅。
2.減少從小規模納稅人購進物資
自2016年全面推行“營改增”之后,不同納稅人適用的繳稅額度也發生了變化。以建筑行業為例,小規模納稅人能夠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額度,僅為商品總價值的5%。也就是說,企業在城建境外工程時,從國內采購的各類物資,只能取得5%的進項稅額抵扣。而對于一般納稅人,現行的稅法則規定按16%計提銷項。在出口同等價值商品時,一般納稅人擁有16%的進項稅額抵扣。對比之下,從一般納稅人那里采購物資,可以獲得更多的出口退稅,從而幫助承建企業節省了大量的成本。
3.進行出口報關商品編碼歸類
在以往的出口退稅操作中,經常有企業出現因為出口物資歸類錯誤,導致無法正常退稅,或是僅能按照低等級的稅率進行退稅,給承建企業帶來了一定的損失。為了減少此類問題的出現,承建企業需要嚴格按照最新的《綜合商品分類表》,對各類物資進行正確的編碼歸類。同時,執行二次檢查機制,在出口物資集港準備時進行一次編碼歸類檢查,在報檢報關時再進行第二次編碼歸類檢查。如果發現問題,需要立即進行核實和處理,保證物資編碼正確。特別是對于一些出口退稅率較高的物資,需要單獨羅列,并進行重點檢查。
4.合理分割報關單
為了節省物流費用,國內發貨時常常采用大宗貨物集中發貨的形式。但是工程所用物料的總量大、類型多,在出口報關時不能使用單一票據進行申報。在這種情況下,承包企業需要按照一定的依據對物資進行分類,分別進行報關,不僅可以提高報關通過率,而且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節稅效果。例如,將出口物資按照金額進行梯度分類,每個價格區間內適用固定的稅率,方便進行退稅金額的計算。但是報關單的分割也不宜過于細化,否則將增加承建企業的工作量,具體的分割操作需要根據現場情況來確定。
5.加強業務學習,提高基礎數據的精確度和完整性
對于初次承接境外工程的企業來說,由于對出口退稅操作流程缺乏了解,不僅會降低出口退稅的工作效率,而且有可能因為操作失誤,影響到企業的利益。企業方面應當盡快組織培訓活動,為業務人員提供學習機會。例如,通過集中講解的形式,讓業務人員對國際出口退稅業務流程有所了解。通過提高個人辦事能力,可以為出口退稅工程的高效率開展提供支持。此外,由于出口退稅涉及到多個部門,還需要共同合作,提高協作能力。可以在企業內部建立統一的信息管理平臺,為退稅基礎數據和相關業務辦理提供支持。
1.事前籌劃與事中控制統籌兼顧
境外工程的建設時間較長,加上施工環境較為復雜,要想順利完成出口退稅,承包企業必須要樹立起全過程控制理念,分別從事前籌劃和事中控制兩方面,對出口退稅的操作流程進行優化。事前籌劃就是要求承包企業在了解當地稅收環境和出口退稅流程的前提下,提前制定稅務籌劃方案,為后期節省稅費支出提供必要的參考。事中控制則是結合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與變動,對現行的稅務籌劃方案進行修改,保證稅務籌劃的合法性。
2.在風險可控前提下開展稅務籌劃
稅務籌劃本身就是一種風險性較高的經濟活動,如果承建企業盲目追求節稅效果或退稅金額,將會引發較高的風險,甚至因為違法項目所在國的法律而導致工程被迫中止,由此也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從這一點來看,今后國內企業在進行出口退稅操作時,可以使用稅務籌劃,但是必須要提前了解項目所在國的金融環境、法律法規和稅收要求等,保證稅務籌劃方案的合法性。只有這樣,才能在確保工程項目順利開展的基礎上,幫助承包企業節省一部分稅費支出,從而達到提升經濟效益的目的。
3.多種渠道獲取出口退稅政策變化
為了鼓勵國內企業在境外拓展業務,近年來國家稅務總局先后多次調整出口退稅政策,退稅流程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優化。其中包含的一些優惠政策,具有較強的時效性,如果工程承包企業制定的稅務籌劃方案,沒有在出口退稅政策變化后作出及時的調整,也會導致原本合法的稅務籌劃方案面臨違法風險,不僅給承包企業帶來了法律糾紛,而且損害了國際聲譽,今后的發展也將受到限制。因此,承包企業需要密切關注出口退稅政策的變動,并對現行的稅務籌劃方案作出適應性的調整。
在國家“走出去”戰略的扶持下,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參與到境外工程建設中,出口退稅作為一種優惠政策,可以幫助企業節省一部分支出,為企業今后的發展和業務的拓展提供了物質幫助。但是也有部分企業對出口退稅流程缺乏了解,出口退稅的具體操作不熟練,導致不能正常享受出口退稅的紅利。通過采取合理分割報關單、進行出口報關商品編碼歸類等業務優化操作,可以提高出口退稅操作流程的規范化和專業化程度,提高了國內企業“走出去”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