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章蔓菁
有意涉足境外綠色債券市場的中資企業,應熟悉國際綠色債券標準,并將發行計劃與自身的業務發展、資金需求相匹配。
當前,綠色債券在全球范圍內已經蔚然成勢。氣候債券倡議組織(The Climate Bonds Initiative)的統計顯示,2017年全球發行的綠色債券總額達到1202億美元,同比增長48%。在這股浪潮中,中資機構正成為一支重要力量,不但在境內市場發行綠色債券,還將目光投向了境外市場。根據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下稱“綠金委”)的統計,2017年,共有5家中資機構(3家銀行、2家企業)在境外發行了綠色債券。其中,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廣核集團”或“中廣核”)于2017年12月發行的歐元綠色債券,由于發行成果顯著,受到市場的廣泛關注,也為業內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對于有意涉足境外綠色債券市場的中資企業而言,需要熟悉國際綠色債券的標準,并將發行計劃與自身的業務發展、資金需求相匹配,以真正激發出綠色債券對企業境外業務拓展的價值。
作為全球性的大型清潔能源企業,中國廣核集團在國際化發展的過程中一直秉持綠色投資的理念,以綠色能源為中心,進行境外業務布局。在這一理念下,如何充分運用境外資本市場為境外綠色能源項目注入資金血液,成為一項重要探索。“此次發行的境外綠色債券,募集資金將用于中廣核歐洲能源公司投資的、主要位于歐洲的綠色可再生能源項目,為今后持續布局歐洲可再生能源市場提供助力。”中國廣核集團財務部資金處處長單菁告訴記者。
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并非易事。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綠色債券的基本構成要素和主要業務流程與一般債券相似,但由于其獨有的“綠色屬性”,債券在發行過程中要遵照相應的標準,所募資金需要用于符合標準的綠色項目。對于中國廣核集團而言,雖然此前曾在境內市場發行過綠色債券,但境內外市場在適用標準和投資者風格上卻有著較為顯著的差異。
中債資信綠色債券研究團隊在其研究報告中指出,目前國內的綠色債券標準包括綠金委編制的《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和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發布的《綠色債券發行指引》,在綠色項目的界定標準上均具較高的細化程度,有較強的導向性和實用性。國際綠色債券的主流標準則是綠色債券原則執行委員會與國際資本市場協會合作推出的《綠色債券原則》(Green Bond Principles,下稱“GBP”)和氣候債券倡議組織制定的《氣候債券標準》(Climate Bonds Standard,下稱“CBS”)。其中,GBP主要從募集資金用途、項目評估和篩選流程、募集資金管理、信息披露四個方面為發行人提供指引,CBS則列舉出八大類綠色項目,再將每一大類分為若干細項。無論是GBP還是CBS,其均屬于市場主體自發形成的指導方針,投資者的責任投資意識是國際標準推行的重要力量。
在業內人士看來,對應上述不同標準,發行人所關注的重點也會有所不同。相比較而言,境內綠色債券市場更強調發行人遵從相關部門制定的具體規則,而境外綠色債券市場則更強調市場的接受度。特別是在近兩年的境外綠色債券發行中,國際投資者正越來越看重募投項目的環境影響和社會效應,而非簡單的財務因素。鑒于此,如何在境外市場贏得國際綠色債券投資者的認同,就成為對中資企業開拓境外綠色債券市場的一大考驗。
面對上述考驗,中國廣核集團選擇迎難而上。“我們希望在深耕歐洲能源市場的同時,也與該市場的歐元投資者建立長期聯系。如果僅僅依靠中資投資者來完成訂單目標,并不符合集團在境外發行綠色債券的初衷。”單菁說。在此次發行中,中國廣核集團采用了“雙幣種、多期限、綠色債券”并存的方案,同時發行了美元債和歐元綠色債,期限分布在5年期(美元債)、7年期(歐元綠色債)和10年期(美元債)。其中,美元債主要面向亞歐地區的美元投資者,歐元綠色債則重點面向歐洲地區的歐元投資者。“之所以會這樣安排,一方面是出于高效、系統安排資金的考量;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過同時發行,兼顧到不同投資者的需求,特別是通過與歐元投資者的接觸,向其傳遞中廣核的綠色投資理念。”單菁說。
對于這一選擇帶來的挑戰,中廣核事前做了全面預判。“首先,我們了解到,相比其他投資者,歐洲地區的投資者對綠色債券的關注度更高,專業性也更強,會仔細分析募集資金的用途、資金監管方式甚至是項目減排的具體測算。因此,如果準備不周,很可能會功虧一簣。其次,目前中國企業在境外發行綠色債券還不多見,歐洲投資者對中國企業往往不是特別了解,可能造成在訂單反饋時比較謹慎。最后,本次綠色債券的期限是七年,相較于短期限債券,投資者的信心可能會更弱。”單菁告訴記者。為贏得歐洲投資者的認同,中國廣核集團圍繞GBP提出的指引,在募集資金用途、項目評估和篩選、募集資金管理等方面做了一系列的詳盡準備,并與歐洲投資者進行了深入交流。
在募資用途和項目篩選方面,中廣核對擬投項目、發行規模進行了嚴格的挑選和測算,制定了多套發行預案,并對募集資金用途進行了明確分配,以確保綠色債券的募集收入能夠百分百地用于合格綠色項目。為對標國際慣例,中廣核還引入德勤會計師事務所作為第三方認證機構,由德勤根據國際鑒證業務準則出具鑒證報告,以證明集團所發行的綠色債券符合GBP的相關要求。單菁表示,引入第三方認證機構并非強制性安排,但在國際市場上發行綠色債券,超過60%都具有“第三方認證”。其核心內容主要包括:確認擬募集的資金投向符合相關標準的要求;披露綠色項目篩選標準及決策程序;制定募集資金管理策略;履行綠色債券信息披露要求。因此,獲得專業機構出具的“第三方認證”,有助于向投資者證明項目符合相關標準,展示發行人履行社會責任的成果。
為盡可能爭取歐洲地區投資者的訂單,中國廣核集團高層還率領團隊奔赴歐洲,全程參與債券路演工作。“歐洲的投資者群體分布較為廣泛,一些投資者可能不太為外界所熟知,但對綠色債券有著強烈的投資需求。對此,我們與投行進行了專門的溝通,請其協助挑選出這類相對小眾的投資者,并與其開展‘一對一’‘一對多’的路演。”單菁告訴記者。通過高效的路演安排,最終在開簿前贏得了大規模的意向性基石訂單,為債券的成功發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緊接著,在簿記定價環節,債券發行團隊在密切跟蹤市場走勢的基礎上,制定了周密的價格控制策略,最終定價較之初始價格收窄了20—22.5個基點,5億歐元的7年期歐元綠色債的發行利率為1.656%,有效訂單量為13.2億歐元。其中66%是來自歐洲地區的投資者,有效拓寬了投資者渠道。
2018年以來,包括天津軌道交通集團、首創集團等數家中資企業陸續在境外發行綠色債券。然而,相比境內綠色債券市場,目前中資企業在境外綠色債券市場的參與程度仍較為有限。“隨著越來越多具有綠色能源背景的中資企業在境外開展業務,發行境外綠色債券將是大勢所趨。”單菁分析道,“但在現階段,一些企業由于在境外沒有實際的項目背景,再加上綠色債券目前在發行成本上并沒有顯著優勢,因此對在境外發行綠色債券缺乏興致;另有一些企業雖有業務拓展的需求,但由于缺乏足夠的行業經驗,較難得到歐洲投資者的關注和認同。”
對于有意發行境外綠色債券的企業,單菁的建議是:充分結合企業的業務發展和資金需求,制定相應的發行計劃。在他看來,雖然綠色金融的概念在近幾年十分火爆,但企業在制定發債計劃時,還是應該從自身的業務布局和財務狀況出發,盡可能使融資幣種與企業的實際需求保持一致,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匯率風險敞口;同時,鑒于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運用境內外債券市場進行融資,也需要注意發行計劃與企業整體資產負債狀況和融資計劃的匹配,兼顧不同融資渠道的成本和效率,在對境外資金的整體需求進行研判的基礎上,制定有針對性的發債策略。
現實中,考慮到一些企業已經在境內有過綠色債券的發行經歷,這類企業還可能面臨著如何統籌協調境內外綠色債券發行的問題。單菁認為,國內的綠色項目的界定標準,將會在適應中國國情的同時逐步與世界接軌,基于此,即便是在境內市場,企業也應站在長遠發展的角度,按照更加嚴格的標準來組織發行,以積極適應未來境內市場對綠色債券標準的調整。具體到發債計劃上,他建議應基于業務的實際需求來加以選擇。“雖然中廣核未來不排除會在相關政策允許的情況下,將境外資金調回境內使用,但總體仍然是境內融資用于境內項目,境外融資用于境外項目。如果需要跨境調用,需要考慮其對資金運用透明度的影響以及對投資者的說服力。”單菁表示,“總的來說,‘當地募資、當地使用、當地見成效’應成為綠色債券發行中推崇的理念。也只有這樣,企業才能為當地生態環境的改變貢獻自己的力量,進而更好地扎根當地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