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昕 編輯/王亞亞
作者系中國路橋厄瓜多爾分公司總經理
反思前政府的政策缺陷、鼓勵私營經濟發展、吸引和拉動外國投資、壓縮公共債務規模,是厄瓜多爾新政府在這近一年執政過程中形成的共識。
厄瓜多爾位于南美洲西北部,是“一帶一路”倡議“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在地理上的自然延伸。厄瓜多爾礦產資源豐富,是拉美地區第五大石油生產國。自2000年起,該國推行貨幣美元化政策,用美元取代當時因嚴重通貨膨脹而價值極低的舊貨幣蘇克雷,實現了國民經濟和中央財政的平穩過渡。中厄兩國于1980年建立外交關系。目前,中國是繼美國和歐盟之后厄瓜多爾的第三大貿易伙伴,而厄瓜多爾則是中國在拉美的第十大貿易伙伴,2017年雙邊貿易額約37億美元。
2007年至2017年的十年間,厄瓜多爾在經歷了過去多年的政局動蕩后,進入了一段平穩發展時期。前總統科雷亞于2007年首次當選。以他為首的左翼政黨執政聯盟,倡導加強中央政府對經濟的總體控制,在戰略領域推動國有化。在首個任期內,科雷亞借助高油價所帶來的財政便利擴大主權債務規模,加大了在能源、電力、交通等領域的公共投資。2014年國際油價下跌前,厄瓜多爾保持著年均3%—4%左右的經濟增長率,通脹穩定在1%—2%左右,失業率維持在5%以內。當地民生得到明顯改善,整體社會治安狀況同步好轉。這期間,大批中資工程承包企業進入厄瓜多爾市場,使厄瓜多爾成為繼委內瑞拉和玻利維亞之后中資企業高度集中的又一個拉美國家。目前在厄瓜多爾的中資企業數量已過百,在石油、電力、交通、通信、教育等領域,利用中方資金和當地政府預算,承接并完成了大批傳統的工程承包或EPC總包項目,總體履約情況良好。但2014年后,受該國政府財政收入萎縮的影響,也有相當多的項目出現工程款嚴重拖欠的問題。
由于前總統科雷亞推行擴張性的公共財政政策,忽視了對私營經濟的政策傾斜,導致私營領域發展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加之當地外國直接投資欠缺,2016至2017年間,厄瓜多爾政府公共債務余額逼近憲法所規定的占GDP40%的上限。雪上加霜的還有日益嚴重的官員腐敗問題,以及國際油價下行的不利因素,從而導致厄瓜多爾在2015、2016兩年連續出現經濟負增長。
2017年4月,莫雷諾當選總統后,大力打擊腐敗,對政府部門精簡改組,大幅削減了公共預算,并在企業稅收、勞工政策、外國投資等方面嘗試進行改革,在基礎設施領域鼓勵采用PPP/BOT模式實施重大項目。總體來講,反思前政府的政策缺陷、鼓勵私營經濟發展、吸引和拉動外國投資、壓縮公共債務規模,是新政府在這近一年來執政和政策調整過程中所形成的共識。
在基建領域,厄瓜多爾政府著力推廣PPP模式。2015年,該國政府頒布《公私合作和外國投資激勵法》,明確設立PPP項目立項審批機構,對基礎設施領域投資人給予10年免所得稅的優惠待遇等。隨后,多家外資公司在厄瓜多爾中標并簽署多個重大項目特許經營協議。厄瓜多爾交通與公共工程部、住房部還相繼出臺了公路和社會住房領域的PPP項目計劃,電力部也準備出售部分水電站的運營權,以協助緩解財政緊張的狀況。此外,一些地方政府經中央政府授權,也陸續推出了其所轄省市范圍內的電力、水務、交通、航運等領域的招商項目。可以看到,厄瓜多爾新政府政策的轉型調整,使電力、交通、住房、水務等基礎設施領域出現了許多值得深入分析并嘗試介入的市場機遇,同時也對中資工程承包企業的業務轉型升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
過去十年,中資工程承包企業在厄瓜多爾的業務同質化現象比較突出,主要是圍繞中方融資機構的貸款資金所支持的項目展開競爭。今后一段時間,使用政府主權借款為本國項目提供資金的方式將會面臨政府內部更多的審查流程,用貸預算的審批難度也會增加。面對這種局面,對特定項目情況進行充分調研和評估、通過資本金的直接投入并以項目收益做擔保引入融資機構貸款,已成為中資企業擺脫同質化競爭、直面挑戰的新出路。
在拉美國家工作的人都對該地區的“民風散漫、政府懈怠、民主泛濫”留有深刻印象,厄瓜多爾也不例外。盡管目前新政府出臺了多項改革舉措,顯示出改善投資環境、促進經濟發展的積極意向,但上述三個社會特征仍可能會使政策實際執行效果大打折扣。
人員屬地化風險。厄瓜多爾的高等教育普及度相對比較低,加上自身文化中存在自由散漫的因子,導致從市場上獲得高素質技術和管理人才的難度比較大。相當多的當地雇員在工作態度與責任心、工作習慣、專業能力以及職業操守方面均存在不足,企業的人員變動和崗位調整頻繁。特別是工程、財務等關鍵崗位人員,頻繁的變動會影響到工作的連續性,甚至會危及企業核心商業信息的保密問題。
合作方履約風險。厄瓜多爾除戰略性行業強調國有化外,其他行業的私有化程度還是比較高的,包括與工程承包業務最相關的建筑業。這些建筑業的私營企業,是中資企業的潛在合作方,而人員個體的散漫作風,必然會反映到這些企業的企業文化、經營方式、資信能力和履約意識上來。中資企業在確立與這些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前,尤其要做好充分調研,謹慎加以選擇。目前,不少中資企業已對當地的企業資信狀況進行了積累,并初步形成了當地企業的黑名單和白名單,但尚缺乏整體的信息歸納與共享。
項目決策風險。過去多年,厄瓜多爾政府各部委主管人員更迭頻繁,中央政府有時還會因部門利益沖突,對項目的主管機構進行調整,這直接導致了項目決策流程缺乏合理規劃、管理渙散無序,重大項目的決策經常被反復拖延,甚至無法繼續推動。這就可能直接導致項目錯過最佳立項時機,造成企業開發資源的大量浪費。
合同變更風險。在項目的執行過程中,由于政府人員的管理松懈和疏忽以及本身合同意識的淡薄,往往會使合同變更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當地的公共招標法在合同索賠和爭議解決條款中,也明顯存在對承包企業不利的約定,會使承包商形成額外的資金占用成本,或發生其他無法回收的直接、間接費用開支。如果問題積累到一定程度導致重大合同糾紛,政府人員大多會選擇逃避責任或將問題歸咎于承包商,并以單方面終止合同進行要挾,采取極端的合同手段做出處理。
執行層面風險。政府懈怠、不作為的另一個表現,是政府高層有好的宏觀想法,而在執行層卻缺少必要的跟進配合,相關法律和條例細則缺失或滯后。以基礎設施投資領域為例,此類項目的物權往往并不歸投資人所有,投資人或項目公司所擁有的只是根據特許經營合同的約定獲得投資回報的權益。而在當地有關擔保方面的法律條文中,既缺少對項目收益權進行質押及其權益轉讓的明確約定,也缺少針對一些收益率偏低的項目提供最低收益擔保的基本概念。這會較大程度地影響投資人的決策,以及融資方對項目風險的評估,也會給項目帶來潛在的法律風險。
政治利益驅動風險。厄瓜多爾采用的是“一人一票”的選舉制度,政黨林立,很多政客在政治利益的驅動下,通過其掮客向中資企業推薦項目,或要求企業為其提供利益支持。如果企業缺乏對當地政治形勢的充分了解,缺少基本的項目判斷識別能力,很容易被引入歧途,或者被利用卷入當地政治紛爭。中資企業需要結合自身的專業領域和經營范圍,制定較為完善的項目篩選機制,并在合規控制體系及管理措施的指導下, 以“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謹慎選擇真正對企業發展有利的項目,避免與當地政黨或政府官員發生利益輸送,最大程度地維護企業的根本利益。
民主泛濫在當地的又一個典型表現是媒體高度自由化,勞工及環保領域的非政府組織活躍。厄瓜多爾政府中也存在著與之相關的勢力。他們會針對中資企業經營中出現的正常勞資糾紛、土地征用,以及拆遷或環境保護等問題,通過與一些媒體和非政府組織的互動,利用金錢收買中資企業項目所在社區的民眾,煽動群體事件,以阻撓項目的審批和實施。此類風險在中資企業參與的能源、電力、交通和礦產類項目上曾多次出現,需要引起高度關注。目前已經有部分企業聘用專業的媒體顧問機構,對相關信息進行預判。從長期經營角度看,中資企業的前方機構確實需要在集團總部的指導下,提高應對媒體和公關危機的能力。
對于工程承包企業來說,厄瓜多爾是一個機遇和風險并存的市場:一方面,政府已經啟動對投資的引導和激勵政策;但另一方面,其“人治+法治”的治理模式在短期內還不會發生根本轉變,企業本身仍處在多變的市場環境中,需要對各種機遇和風險進行及時判斷并采取措施加以應對。中國的工程承包企業應當依托國家相關政策支持,加強與有關融資方和咨詢機構的前期協作,深度參與當地政府的中長期發展規劃,主動識別并控制風險,積極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