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澤縣倪家營鎮南臺村是張掖七彩丹霞景觀的所在地,擁有7個專業合作社,440戶農戶總計1436人,耕地面積達3908畝,2017年全村實現經濟總收入4747萬元,其中旅游業收入4268萬元。近年來,隨著丹霞景觀旅游熱度的不斷提高,南臺村抓住有利的區位條件,緊抓經濟發展,利用“三變”改革為全村注入新的活力,積極把南臺村打造成“中國鄉村旅游示范村”,探索出了一條“三變”+鄉村旅游的發展道路。主要做法是:
南臺村將820畝位于七彩丹霞景區內部的土地,用來建造景區的基礎服務設施并入股到張掖丹霞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村集體將每一年獲得的37.6萬元的分紅用來為全村人民交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并將一部分資金用來對60歲以上老人給予生活補貼。2017年,在臨澤縣各金融機構的1.65億元的資金資助下,張掖丹霞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與南臺村相互配合,規劃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態停車場和當地產品經營區;根據“保底(400元)+分紅(100元)+第二次分紅”的模式,將張肅公路以南2300畝土地列為資產,參與到臨澤縣丹霞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休閑采摘園、花卉等經濟作物2300畝;選擇“公司+農戶”模式,與三北、禾豐種子公司達成協議,種植1608畝玉米,將南臺村的土地資源變為“活資產”。
南臺村230名村民籌集1000萬元建立張掖盛景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該公司以景區西入口的生態停車場和特色商品為經營對象,止2017年年末,完成股利分紅33.91萬元。臨澤縣丹霞農業觀光合作社由117戶農戶籌集71.5萬元資金成立,主要用于景區內車輛的運營,2017年末,該合作社共獲得35.81萬元的股利分紅。臨澤縣各金融機構共發放1.034億元支持張掖河西印象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的發展,南臺村189戶依靠優越的地理位置,集728萬元資金作為股金入股到該公司;此外還充分78戶征求貧困戶意見,將金融機構發放的390萬元的產業扶貧貸款以入股的形式全部投入到民俗文化旅游村的建設中來。2017年底,河西印象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向78戶貧困戶分發了11.7萬元股利,南臺村實現了從資金到股金的華麗轉變。
領導大眾積極參與丹霞旅游景區的建設運營,轉變了南臺村村民以往的靠農業增收的簡單發展模式,將村莊變成了景區、農舍變為了旅館、村民變成了導游,拓寬了群眾的增收渠道,實現了角色的轉變。截至目前,張掖勝景文化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河西民俗文化旅游村、臨澤縣丹霞觀光農業專業合作社及臨澤縣丹霞農民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分別集結了230戶、189戶、117戶和226戶村民參與其經營發展。其中全村參與四家經營主體的入股分紅農戶達到了379戶,占全村總戶數的86.1%。
農村“三變”改革的不斷發展,改變了南臺村農戶單一的收入來源,通過將村民原本分散的資金整合,使村內閑置資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進一步完善了該村的自治體系,村民轉換了自己的角色,實現了從“看”到“做”的轉變。2017年底,七彩丹霞景區共吸引全村286戶1033人加入其發展中,并獲得了入股分紅,使南臺村人均收入較以往增長了750元。
一是參與企業帶動能力不強。雖然南臺村在三變改革中成效顯著,但參與“三變”改革的承接主體中的龍頭企業卻比較少,多為近年來新發展的公司企業或專業合作社,由于受自身經營實力、技術創新等方面的限制,使得它們在帶動入股農戶增收致富方面的能力尤顯不足。
二是部分群眾對改革的認識不夠。目前,農戶對“三變”改革的認識還不明確,對改革的前景信心不足,雖然參與改革的分紅愿望強烈,但因“三變”改革還未成熟,對應的在風險防控方面缺乏有效的防控機制,加之農戶受知識機構、思想認識的制約,對三變改革的認識存在一定的誤區,對土地、勞務等資源要素期望取得穩定的固定收益,而不愿增加風險入股參與分紅。
三是投入產業發展的資金不足。由于改革承接主體大多實力較弱,自身能被金融機構認可的優質資產相對較少,此外隨著近幾年企業貸款不良率的逐年升高,金融機構逐漸提升放貸門檻,致使一些企業貸款融資難度進一步加大,投入產業發展的資金不足。
四是金融機構貸款期限較短。 由于三變改革還未成熟,對于小微承接主體來說,要使企業或合作社的運轉步入正軌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而金融機構給予的貸款期限普遍都較短,信貸產品又比較單一,小微承接主體在每年貸款到期后都得續貸,增加了承接主體的貸款程序,資金供求存在時差。
一是全面推行農村“三變”改革。堅持把清產核資作為前提,深入推進農村集體財產權改革,加強確權登記、資產評估,摸清集體、群眾家底,讓入股群眾更好的了解三變及自身擁有的資產,要堅持把培育龍頭企業作為主要工作,依托丹霞旅游產業優勢,加大對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等承接主體的支持和培育。積極引導群眾參與三變改革,使廣大群眾深刻認識到“三變”改革的實質,充分利用自身的優質資源,增加資產收益,將各種閑余資金入股合作社和龍頭企業,多增分紅收入,讓農民主動參與三變改革,由被動轉為主動。
二是加大對“三變”改革的宣傳力度,建立有效的風險防控機制。首先要多舉辦宣傳活動和知識講座,使農民對三變改革有一個更加深入的認識。其次要建立完備的風險防范機制及權益保障機制,建立特色產業和“兩權”抵押試點風險基金,加速農業風險預警機制和信用保證機制的建設步伐,進一步拓寬關于特色農產品的保險覆蓋范圍。最后要按月組織經營主體和農戶學習有關三變改革的最新政策措施、發展特色產業的專業技術和技能,能迅速預測出市場風險,遵照法律規定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三是加大貨幣政策支持力度,建立有效的擔保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改革承接主體的信貸支持力度,創建有效的擔保機制,防止出現承接主體因自身出現問題而影響向銀行還款,從而給銀行造成損失的情況。
四是引導金融機構延長小微承接主體貸款的期限。金融機構要定期對小微承接主體的經營狀況、資金需求等進行分析預算,創新信貸產品,不斷推出適合小微承接主體的信貸產品,滿足承接主體不同的信貸需求。在能夠控制風險的前提下,適當延長承接主體的貸款期限。
(一)加快清產核資,夯實改革基礎。在前期工作基礎上,進一步加快進度,全面完成試點村集體資源、資產、資金核實工作,摸清存量,分清變量,建立投資入股資本存量臺賬,明確集體成員資格和收益分配對象,完善資產管理和使用制度,最大限度實現資源變資產。
(二)壯大承接主體,激發內生動力。對已承接改革任務的經營主體,積極落實扶持政策,促其盡快發展壯大。相關部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引進一批有實力的龍頭企業和工商資本,助推“三變”改革。大力實施村社干部創業帶富工程,支持村干部帶頭創業,建立“黨支部+村集體+合作社+農戶”常態化經營機制,增強農村改革發展內生動力。
(三)創新經營模式,拓寬增收渠道。搶抓省、市支持戈壁農業、全域旅游發展政策機遇,加快推進“一棚增收一土興工一山促游”特色產業發展,在南臺村三變改革持續推進的基礎上,將戈壁農業、鄉村旅游作為“三變”改革著力點,依托扎爾墩灘戈壁農業示范區,著力打造集設施農業栽培、食用菌生產、休閑農旅、三產融合、科技研發等6大功能區為一體的戈壁農業小鎮,輻射帶動全縣發展戈壁農業1萬畝,培植農民增收新的增長點。圍繞鄉村旅游發展,引導鼓勵村集體和農戶積極參與創辦特色民宿、農事體驗、觀光休閑等鄉村旅游項目,著力提升南臺、五泉等鄉村旅游示范村建設水平,加快德源農莊、紅橋酒莊等田園綜合體建設,帶動農戶盤活閑置資源,做好“三變”+鄉村旅游文章。依托百惠商貿物流、絲路綠洲等龍頭企業,做大優質果蔬增收產業,年內發展高原夏菜8.5萬畝,特色林果、花卉、中藥材2.2萬畝,助推貧困戶脫貧增收。
(四)加大資金投入,健全保障體系。加大扶貧互助資金、扶持集體經濟發展資金、涉農項目資金整合力度。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全縣“三變”改革的資金支持。依托富民產業公司,探索組建農業產業開發公司,作為“三變”改革和產業扶貧融資平臺,積極爭取金融和戈壁農業、特色產業發展貸款等項目資金,以此撬動民間資本和社會閑散資金參與“三變”,增加改革投入。進一步健全完善農村產權交易監管、股權收益分配、股權退出和風險防控等機制,擴大試點村農業保險覆蓋面,確保入股合作可操作、農村產權可交易、農民股權可進出、經營風險可控制。
(中國人民銀行臨澤縣支行,甘肅 張掖 73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