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雨萌,陰燕云
(佳木斯大學,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髓,符合我國現代化建設總要求,在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譜寫出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篇章。因此,需要深化把握該思想內涵、核心內容、發展理念等,優化完善社會經濟發展路徑,科學解決實踐問題的同時合理轉變發展方式,將經濟發展推向新的高度,在增強我國綜合實力的過程中落實“創新、開放、共享”等發展理念,在呈現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獨特魅力的過程中實現奮斗目標。
人民是我國社會經濟動態發展中的不竭動力,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呈現人民群眾的價值主體地位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首要前提,要在滿足各層次人民群眾經濟客觀訴求中從根本上高效改善民生,維護好人民群眾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切身利益。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理論與實踐探索中始終心系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多層面客觀剖析各地區經濟發展現狀,優化調整制定的經濟發展政策,強調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落實民生改善工作,準確定位經濟發展方向,提出以民生為導向的經濟發展方針,在實現高層次經濟發展的同時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實現我黨執政根本性目標。在此過程中,我國必須具備全局意識,從全面發展方面入手,將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融入到經濟各層次發展中,在發揮人民群眾多方面潛能過程中客觀折射其價值主體地位,同步滿足人民群眾政治、文化、經濟等需求,使其在建設發展社會經濟中謀取更多福祉,積極、主動融入到社會經濟發展,創造更多財富的同時實現高層次社會經濟增長。此外,在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作用下,我國需要重新把握經濟發展成果評價因素,在分析國內經濟生產總值的過程中要高度強調社會經濟發展成果具體化分配,要以人民群眾為立足點,科學轉變當下經濟發展的具體方式,將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協調統一,圍繞各層次人民群眾幸福指數,明確社會經濟發展新方向、新要求、新任務等,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高效提升廣大人民群眾多元需求。在推動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我國也要隨時高度關注就業、醫療衛生、教育、生態環境等方面人民群眾呈現出的客觀需求,完善醫療衛生、大力發展教育、促進生態環境建設、加強社會保障等,實現經濟和環境等要素協調發展,落實習近平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呈現人民群眾的價值主體地位過程中提升民生幸福指數,為實現共同富裕奠定堅實基礎。
由于人民群眾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起到決定性作用,在踐行習近平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過程中,必須強調人民群眾的實踐主體作用發揮。我國要明確人民群眾在當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地位,站在廣大人民群眾的視角,創新經濟發展思路,充分發揮人民群眾主觀能動性,借助全體人民群眾力量,全方位推動經濟持續發展。我國在經濟創新發展過程中要不斷依靠人民群眾,實時發揮其實踐主體作用,調動主動性、創造性的同時落實“以人為本”理念,要堅持公平、公開等原則,利用多種有效的路徑向人民群眾呈現各階段社會經濟發展成效,多層面引領人民群眾平等參與到經濟發展各環節,為其籌謀劃策,維護好人民群眾合法的經濟權益、民主權益等,增強人民群眾主人翁意識,更好地履行自身在經濟與社會效益提升方面的重要職責,高層面實現自我以及社會價值。在此過程中,我國要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經濟發展為導線,深化民主制度建設環節,優化調整民主制度多層面內容,促使新時代下的民主政治呈現出現的“制度化、程序化”等特征,為構建可行的現代化國家治理結構體系奠定堅實的基礎,也為社會經濟發展開辟新的道路,為其注入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我國要持續深化民主政治發展路徑,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合法的民主權利,開展以人民為中心的經濟發展活動,深化采用的經濟發展模式,將人民作為社會經濟實踐的主體,進行不同層次社會經濟實踐。在此基礎上,我國要隨時把握社會經濟發展中的新變化,尤其是不同方面出現的矛盾問題,結合各階層、各領域人民群眾最迫切的需求,圍繞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深化制定的經濟發展政策方針、戰略方案等,保障人民群眾政治、經濟、文化等權益,促使全體人民群眾更好地參與到社會經濟建設發展中,有效發揮社會經濟實踐的主體作用。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共同富裕是不可忽視的根本性原則,也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核心。也就是說,在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過程中要由人民群眾共享經濟發展成果,便于更好地提升廣大社會群眾在經濟發展方面的參與度,在激發其多方面潛力過程中促進社會經濟高效發展。在此過程中,我國要科學分配社會經濟發展中物質層面的收入與財務,包括社會層面的權利和自由,保證經濟發展成果能夠惠及到各層次人民群眾,制定的經濟發展目標能夠滿足人民群眾在社會公平方面的客觀需求,強調經濟發展過程中合理考量公平以及效率,圍繞權利、機會以及規則公平,構建全新的符合我國基本國情的社會分配正義制度體系,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讓人民群眾深層次共享經濟發展成果,同步提高自身素質以及生活品質。同時,我國要深入把握收入分配差距日漸拉大的根本性原因,以人民為中心,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采用多種可行的措施縮短行業收入、城鄉收入差距,促使貧富差距更加平衡化,合理調節第二次分配,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維護好社會弱勢群體的根本性權益。
總而言之,在新形勢下,以人民為中心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思想主線,關系到經濟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高層次認識習近平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客觀把握轉化經濟發展方式中獲取的歷史經驗以及根本性原因,立足基本國情,不斷探索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指導下經濟發展新思路、新途徑,高效完成新時代下經濟發展新任務,在高質量的經濟發展中開啟新征程,實時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多元化、個性化”物質文化需求,更好地朝著強國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