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萌
(西安美術學院,西安710065)
國家加大發揮審計監督作用的政策力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完善審計制度若干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及相關配套文件的通知(中辦發[2015]58號文件),提出要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的審計工作;到2020年,基本形成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適應的審計監督機制,更好地發揮審計在推進廉政建設等中的重要作用;實行審計全覆蓋,依法履行審計監督職責。十八屆六中全會分析了全面從嚴治黨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強調審計機關依法進行審計監督。
近年來,高校腐敗的案例也給高等學府敲響了警鐘。高校作為事業單位,內部審計部門在貫徹落實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環境中有義務履行審計監督職責,更好地助力全面從嚴治黨。高校在科研經費、人事招聘、招生考試等重要環節存在廉政風險點,內部審計在新的反腐倡廉形勢下審計重點也會相應跟上形勢的變化。內部審計在高校反腐倡廉建設中起著預防、制約腐敗和監督腐敗的作用,通過對關鍵部門、重點領域、領導經濟責任、物資采購、工程項目建設等重要環節進行監督,發現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建議,以提升高校的管理水平和資金使用效率,促進高校反腐敗體系的完善,保障高校各項業務在制度下辦事,在監督中辦事。
內部審計要保持獨立性,在機構設置和職能定位上要獨立。職能定位不清晰,內部審計發揮審計監督作用的力度就會減弱。2015年《教育部關于加強直屬高等學校內部審計工作的意見》要求,教育部所屬高校內部審計機構獨立,隨后各省教育廳審計部門也下發了要求高校內部審計機構獨立的文件。文件下發后,高校內審機構基本實現了獨立。但在一些規模較小、人員相對缺乏、按照政策應該獨立設置內審機構的高校,卻沒有實現內審部門的獨立。例如,有些高校內部審計與紀檢監察合署辦公,審計人員去參加招標采購等業務監督既代表紀委監察又代表審計,兩個部門監督的內容和側重點不一樣,弱化了內審部門在反腐倡廉中的監督職能。
目前很多高校將內部審計的重點放在傳統的財務收支審計和工程項目審計當中,審計人員仍將主要工作放在審查學校經濟業務的真實、合法性上,沒有緊跟反腐倡廉的新形勢,致使審計監督不全面。
1.政策落實情況審計不積極?!秶鴦赵宏P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國發[2014]48號)提出,發揮審計促進國家重大決策部署落實的保障作用,推動政策貫徹落實。目前,內部審計機構在政策落實審計中存在不主動、未積極開展專項資金的效益審計等現象。高校落實國家的各項政策,就要合理的使用上級部門下撥的各項專項資金。部分高校根據上級要求開展教學專項資金、資助資金落實情況的專項審計,并沒有積極主動地將國家的政策性專項資金審計列入年度審計計劃,也沒有主動開展政策性專線審計。在新的反腐倡廉形勢下,國家加大對高校創新創業資金、助困資金的投入力度,但目前審計行業并未建立對這些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益審計評價指標體系,內部審計人員缺乏專項資金使用效益的審計的經驗。
2.領導經濟責任審計未全面落實。經濟責任審計是加強權利制約和監督的重要手段,是推進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的重要途徑。在新的反腐倡廉形勢下,高校要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和反腐倡廉的角度出發,充分認識開展經濟責任審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真落實和開展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高校內審機構與學校其他部門屬于同級關系,對其他部門領導的經濟責任審計需要學校組織部門的委托。一些高校領導層對經濟責任審計的重視程度不夠,組織部門忙于黨建和干部管理與考核工作,對經濟責任審計的認識不到位、重視程度不夠,導致經濟責任審計未在高校的處級干部任期內全面開展,不利于對干部履職盡責的審計監督。
3.內部控制審計未切實發揮作用。高校內部審計在廉政風險防控中起著預防作用。內部控制作為風險防控的重要手段,其有效性對風險的預防起關鍵作用。2012年國家財政部印發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要求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目前,高校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執行處于起步階段。高校采用高校的會計制度,遵循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規范,但同時又有著自身經濟和業務活動的特殊性,正在探索如何實施在內部控制審計。高校內部控制正在初步建立,與此相適應的內部控制評價放在了內部審計部門。目前,部分高校內部審計部門已經開始開展內部控制組織情況、制度建立與執行情況、內部控制關鍵崗位及人員設置情況的審計評價,仍有很多高校并沒有真正地展開內部控制的評價工作,內部控制的審計并未切實發揮作用。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高校的財務軟件的使用和高校電子辦公已非常普遍,很多原來用文字記錄的業務已經被信息化的電子記錄所代替。但內部審計的信息化程度卻不高,有些高校內審僅采購并使用了工程審計軟件,有些高校內審僅采購并使用財務審計軟件而將借助社會審計的力量去做工程審計,高校的內審仍然在手工翻閱賬目,內審信息化的程度跟不上財務及辦公信息化發展的腳步,逐漸消失的傳統審計線索對內審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明確審計職能。一是高校內部審計嚴格按照要求實行校長負責制,學校最高行政領導直接管理內審部門,掌握內部審計的審計結果,發現學校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積極落實整改,提高學校的管理效率,發揮審計的監督職能,防止違規違紀的滋生和蔓延。二是高校要保持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按照要求需要獨立設置內部審計部門和崗位的單獨設立內審機構,并保障內審人員的充足和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明確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的職責,區分審計監督和其他監督。
第二,拓寬內部審計范圍。一是及時掌握國家的政策動態,關注專項資金的分配和使用情況,適時開展國家和地方政策落實情況的審計。在政策落實審計當中,內審人員要學習和熟悉國家和地方的各項政策,從而更好地監督政策在學校的落實情況,保障各項政策和資金和以落到實處,防治專項資金的截留和挪用,防止腐敗的發生。積極探索專項資金使用效益審計,在政策落實情況專項審計中不斷總結經驗,使有限的資金發揮更大的作用。二是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對高校領導干部的履職情況進行客觀評價,監督其任職期間的經濟行為,促進高校的領導正確領導觀的樹立;監督高校領導干部在行使職權的過程中依法、依規、照章辦事,促進學校民主決策氛圍的形成,督促領導干部在決策中少犯錯誤。三是積極探索內部控制審計評價的路子,多與兄弟院校的內審部門展開學習和交流,建立內部控制評價體系,促進內部控制在高校的落實和真正發揮作用,以預防學校在各項業務活動中潛在和存在的風險,起到預防腐敗的作用。
第三,提高內審信息化程度。將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納入新反腐倡廉形勢下的風險防控體系范疇,實現信息化的手段與傳統的審計方法相結合,有助于內審機構更好地獲取所需資料,并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對審計證據進行歸集和分析,提高內部審計的效率,增加內部審計機構反腐倡廉的戰斗力,使其更高效地發揮監督職能。
參考文獻:
[1] 王紅敏.當前加強高校內部審計研究——對《國務院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解讀的思考[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5,(10):76-78.
[2] 張鍵琦,郭發忠.黨風廉政建設視角下的高校審計工作研究[J].會計之友,2013,(10):82-85.
[3] 褚文勛,李帆.適應經濟新常態推動內審上水平[J].中國審計報,2015,(5).
[4] 石飚.現代國家治理下高校反腐倡廉工作新思路[J].江蘇理工學院學報,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