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煒英
(山西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太原030000)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和國際分工的深化,國際貿易形式已經從“產品貿易”轉向“任務貿易”(Grossman和Rossi-hansberg,2008),相應地,一國對外貿易的核算方式也由出口總額轉向出口增加值,以反映一國進行國際貿易的真實收益。就我國而言,2015年我國貨物出口總額為22 765.74億美元,與1978年相比增長了232.5倍,我國已連續5年成為世界上最大貨物出口國。然而,如何促進我國出口增加值增長,提高我國從對外貿易中獲得的真實“利潤”呢?一方面,促進我國各行業技術進步,提高勞動生產率水平,不僅有利于擴大我國對外貿易規模,也有利于推動我國出口貿易結構的轉型升級,從而提高我國出口增加值;另一方面,改革開放30多年來,外商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Investment,FDI)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國出口總額中約有60%是由外資完成的,外資進入顯著推動了我國出口貿易增加值率的提升。為此,本文考察技術進步、FDI對出口增加值的影響,從而找到提升我國出口增加值的關鍵點,為政策的優化調整提供必要的經驗支持。
本文借鑒Kooperman(2014)基于世界投入產出表測算出口增加值的思路,在已有研究基礎上,構建如下計量模型:
VAX=α0+α1TFPit+α2FDIit+α3RDit+α4EXPit+α5POWit+α6CAPit+εit
其中,i代表行業,t代表時間,被解釋變量為出口增加值(VAX),解釋變量包括:技術進步(TFP)、外商直接投資(FDI)、研發強度(RD)、出口密集度(EXP)、能源利用(POW)、資本密集度(CAP),εit為誤差項。各個變量的定義與測度方法如下:
(1)技術進步(TFP)。參考李小平和朱鐘棣(2005)的計量經濟學方法,對制造業行業全要素生產率進行估計。其中 Yit,Lit,Kit,Mit和是 i行業 t時期的產出、勞動投入、資本投入和中間投入。(2)FDI(外商直接投資)。用各細分行業大中型工業企業中的三資企業工業總產值占比來表示。(3)研發投入(RD)。用RD經費內部支出的對數來衡量研發投入水平。(4)出口密集度(EXP)。用行業出口交貨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表示出口密集度。(5)能源利用(POW)。用各行業每年能源使用量的對數來表示能源利用。(6)資本密集度(CAP)。用行業固定資產總值占行業總產值的比重表示。
以上各變量指標數據來自《中國工業經濟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科技統計年鑒》和《中國能源統計年鑒》等。
技術進步、FDI對出口增加值存在影響,出口增加值也可能反過來影響技術進步和FDI流入,故各變量之間可能存在內生性問題。因此,本文除運用最小二乘法估計外,還運用廣義矩估計(GMM)的計量分析方法來解決內生性問題,將滯后2期和3期的FDI作為工具變量;同時,運用自回歸(AR)檢驗和Sargan檢驗來驗證工具變量的有效性。運用Stata12軟件進行回歸分析,整體回歸結果如下:
VAX=0.05D(TFP)+0.261D(FDI)+0.048D(RD)+1.186D(EXP)+0.373D(POW)-0.191CAP
回歸結果顯示,模型中技術進步、FDI、研發投入、出口密集度等變量的系數符號均與預期相一致。下面分別討論幾種因素對出口增加值的影響。
技術進步變量的系數為正,符合預期,且在1%水平上顯著,表明技術進步的速度越快,越能夠促進出口增加值的增長。其原因可以解釋為,一方面,技術創新降低了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推動了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和新興產業的發展,進而對貿易結構產生影響;另一方面,技術創新有利于提高中間投入的效率,進而促進本國出口增加值的提升。
FDI的系數都為正,符合預期,且至少在10%的水平上顯著,說明FDI對本國出口增加值具有顯著正向影響。可能的原因是,外資企業的進入,迫使我國企業提高自身技術水平,轉變經營管理方式,同時通過引進和學習先進的技術水平,提高了自身的生產效率。相關數據顯示,2000—2014年,我國的FDI年均增速為13.8%,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FDI接受國,FDI的快速增長推動了我國出口增加值的提升。
回歸結果表明,研發投入、出口密集度、能源利用對出口增加值的影響顯著均為正,且符合預期,表明研發強度這些要素對我國出口增加值的增長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資本密集度的系數顯著為負,且符合預期,表明資本密集度對出口增加值具有消極影響,這與鄭丹青等(2014)和劉菲菲(2016)的結論是一致的。可能的原因是資本密集度的提高降低了其他要素的中間投入。
此外,模型的各檢驗統計量表明,Arellano-Bond殘差序列相關檢驗接受模型擾動項不存在自相關的原假設;Sargan檢驗接受所有工具變量都有效的原假設。因此,GMM估計結果有效。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各行業技術水平已經有了很大提升,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1978—1979年的-1.72%增長到了2010—2011年的31.72%(吳建寧,等,2013)。現階段,在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發展要求下,應該以高端制造業引領制造業發展,同時重點提升中低端技術行業的技術水平,加快“中國制造”的提質增效,實現“中國制造2025”,推動制造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提高我國在國際貿易中獲得的真實收益。
多年來,我國吸引外資數額不斷增加。2014年,我國吸引外資規模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外國投資第一大目的國。不斷增加的FDI推動了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但是,在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背景下,今后不僅要注重引進外資的數量,更要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優化利用外資結構,實現我國吸收利用外資由“重規模”轉向“重質量”,由“重引進”轉向“重吸收”。鼓勵國內企業尤其是高新技術企業加強與外資企業的技術交流與合作,發揮FDI溢出效應,促進我國制造業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進而增強我國在國際貿易中的綜合競爭力、增加出口增加值。
鼓勵出口部門增加研發投入,大力培養技術創新所需要的復合型技術人才,提升相關行業在全球價值鏈分工中的地位;同時,鼓勵企業積極開拓海外新興出口市場,推動裝備、技術等國內增加值較高的行業走出去,從而提高我國的出口增加值。
參考文獻:
[1]鄭丹青.外資進入對企業出口貿易增加值的影響研究——基于生產要素收入視角[J].經濟問題探索,2016,(2):144-152.
[2]Koopman,et al.How Much of Chinese Exports is Really Made in China?Assessing Domestic Value—Added When Processing Trade is Pervasive[R].NBER Working Paper,2008,No.14109.
[3]李小平,朱鐘棣.中國工業行業的全要素生產率測算——基于分行業面板數據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5,(4):56-64.
[4]Blomstr?m M.,Kokko A.,1996,“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Spillovers”,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 Vol.12,pp.1-31.
[5]郭晶,劉菲菲.中國出口國內增加值提升的影響因素研究[J].世界經濟研究,2016,(6):43-5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