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
醫療改革政策中,公立醫院的經濟管理是一個重要的部分。經濟管理決定著醫院的主要運行和服務水平,人們也越來越關心公立醫院的經濟管理。本文將先分析當前在公立醫院的經濟管理中存在著哪些問題,再闡述公立醫院在經濟管理中遇到的挑戰,最后提出加強公立醫院經濟管理的措施。從幾個方面提出加強公立醫院的經濟管理,推進公立醫院改革。
醫院的職能是醫療,因此醫院的工作重心都在醫療方面,經濟管理方面遭到長期忽視。在醫院發展過程中未引進專門經濟管理人才,大部分的醫院沒有專門從事經濟管理的部門,更不用提專門的經濟管理人才[1]。醫院的經濟方面的工作是由財務部進行,因此經濟管理工作也由財務部門進行。財務部門的人員未受過專門的經濟管理訓練,也不具備專門的知識,因此不能好好地進行經濟管理工作,導致醫院經濟管理工作水平低下。
雖然現在已經進入了新時代,許多事物也與時俱進。但目前來看,部分公立醫院的管理觀念還較為陳舊,依然是在遵守著傳統的管理理念,未意識到在新形勢下對醫院進行經濟管理的重要性。此外,有些醫院的管理層思想較為守舊,缺乏改革創新精神,無法適應新形勢。目前大多數公立醫院還是采用過去的經濟管理模式,老舊的經濟管理模式的特點便是不注重醫院資源的配置而重點在增加投入推動醫院的發展。有的醫院在增加投入之前不先全面分析本醫院的自身優缺點,而盲目進行投入,給醫院造成極大的風險。
部分公立醫院都存在著過于行政化的問題,行政管理人員過多,醫療服務人員反而相對較少。醫院內部結構也未隨著新形勢而進行調整,管理制度落后。醫院中的各個部門職責不明確,導致各個部門之間互相推卸責任。各個部門之間互相推卸責任,不協調運作導致醫院工作效率低下,影響醫院聲譽。此外部分公立醫院的財務制度也存在著問題,財務活動不受控制,較為混亂無序[2]。
目前部分醫院是采用通過銷售藥品、科學規定各項醫療服務價格等來保持醫院的正常運行。為了適應新形勢,跟上醫療改革的步伐。部分公立醫院開始對一些醫療服務的價格進行降低,藥物的價格也進行控制、減少藥物價格過高現象的發生。國家對醫院進行補助,醫院成本機制不斷完善,推動公立醫院經濟管理順利進行。成本是醫院制定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的基礎,決定著醫療服務價格的高低。部分公立醫院成本機制不完善,導致成本核算過程中出現問題,經常出現的問題便是成本核算偏高[3]。一旦成本偏高,那么醫療服務價格和藥品價格也會隨之增加。成本核算過高而導致醫療服務價格過高,這種情況下便出現了看病困難和看病貴的現象。
制定和采用新的財務制度,促進公立醫院進行經濟管理。近年來,逐漸有部分公立醫院開始設置全新科學的財務制度。新的財務制度反應了公立醫院的特點,是真實的公立醫院財務內容的體現。財務制度是一個醫院財務工作的基礎,財務制度決定著醫院經濟管理工作的進行。科學合理的財務制度下,便會產生科學的經濟管理。反之,財務制度出現問題,醫院的經濟管理也會隨之出現問題。財務制度包括著醫院財務方面的各項內容,不僅僅是經濟管理方面的內容。各方面科學制度的制定,推動醫院水平的提高,加快醫療改革的步伐。
績效考核是公立醫院改革的重點,醫療改革政策中明確規定公立醫院應對其工作人員進行考核。醫療改革不僅要維持公立醫院的合理運轉,還應當能夠激起醫療人員的工作熱情。激勵醫療工作人員,充分發揮每一個醫療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把重心放在醫療服務水平和工作人員的醫療技術上。績效考核應根據不同崗位的工作人員的工作經驗、年份、職責等科學進行。
醫療改革政策的目標是改變人們看病困難、看病貴等問題,還要建立起基礎的醫療衛生服務制度,覆蓋農村和城市,使城市和農村居民都能夠享受到便宜、高水平的醫療服務。因此,各個地方的政府應增加對公立醫院的資金投入。更多地投入資金到提高醫療服務水平上,為公立醫院提供經濟保障和支持。每個地方的經濟水平和醫院的發展水平不一樣,因此地方政府應在全面分析地方的經濟水平和醫療服務水平等之后,制定完整科學并符合地方發展的醫療投入計劃。政府增加對地方的醫療資金投入并不意味著一味地增加投入,醫療投入不夠的應合理投入,醫療投入過多的應適當控制投入。保證對地方醫療的投入,與本地方的經濟發展和其他事業的投入相適應,不過多也不過少。對醫院的資金投入應適當傾斜于基層醫院,基層人口多、醫療人員較少,因而應增加對基層醫院的投入適當傾斜于基層醫院,給予基層醫院充足的經濟保障。保障基層醫院醫療人員的充足,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和醫療基礎設施建設。
公立醫院進行經濟管理的一個重要部分便是進行預算工作,醫院應對醫院的各種成本構成進行分析,根據醫院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符合醫院的預算計劃,并進行成本控制。還要健全責任機制,根據醫院的發展目標合理科學地進行分析制定成本目標,將成本目標分解為一個個具體的步驟,并落實到相關部門的每一個工作人員[4]。將完成結果情況與個人的考核結果和整個部門的考核結果相結合,增強工作人員和部門的責任感。預算工作的進行并非是片面的預算,而應對各個方面進行全面預算。全面預算包括制定成本目標,建立起完善科學的監督制度等等。監督制度的完善是重點,對公立醫院的財務行為進行監督,規范其行為、減少財務問題的發生。此外,應采用專門的財務人員和管理人員進行預算工作,提高預算工作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醫院的經濟管理工作需要由專門的工作人員進行。進行經濟管理的工作人員應具備充足的經濟管理知識和管理技能。但目前許多公立醫院的經濟管理人員并沒有專門的知識和對公立醫院進行經濟管理的經驗,因而在實際的經濟管理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導致公立醫院經濟管理水平低下。公立醫院應招聘專門的經濟管理人員,招聘時要嚴格考核應聘人員的資質和能力,確保其在崗位上能夠負責任、做好本職工作。對于已經在崗位上的經濟管理人員,進行定期培訓,使其掌握專門的工作知識的技能,跟上醫改的步伐。經濟管理人員也需要進行考核,像醫療工作人員一樣他們也有專門的工作。為了避免公立醫院的經濟管理人員在工作過程中出現懈怠、不及時更新知識和技能的狀況,應對其進行定期考核。建立定期考核制度的同時也應當建立起獎勵和懲罰制度,對于能夠及時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并合格通過考核的經濟管理人員,應當予以獎勵。對于考核不過關,工作能力水平低下的工作人員應進行懲罰。獎勵和懲罰制度都應當完整,不能隨便對工作人員進行懲罰也不能隨意獎勵工作人員,懲罰和獎勵都應當實現制定科學完善的標準。
綜上所述,公立醫院的經濟管理作為醫改政策的一部分需要人們加以重視。但在公立醫院的經濟管理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醫院的經濟管理意識不足、缺乏專門的經濟管理人才、經濟管理平臺等的問題。公立醫院還面臨著一些挑戰,例如成本機制改革、考核制度的建立等等,為了解決問題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引進專門的經濟管理人才、健全相關制度等。從各個方面和各個主體上進行改革,加強公立醫院的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