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長俊
(遼寧軌道交通職業學院,沈陽 110023)
隨著現代化社會的不斷發展,鐵路行業正式步入新的發展階段。隨著我國高速鐵路發展的日益迅猛,鐵路運載負荷不斷增加、運載速度不斷加快,先進的運行設備、運行技術不斷被運用到現代化高速鐵路運行中。相關資料顯示,接發列車的相關事故主要發生在非正常運行狀態,即接發列車因停電、施工、設備故障、自然災害等因素影響而導致的事故。因停電、施工、設備故障、自然災害均具有極強的突發性、復雜性與多變性,整個發生過程難以預料,若列車駕駛人員缺乏相關經驗,極易產生行車事故。高職學院作為鐵路技術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需要高職學院提高對非正常接發列車教育工作的重視,以社會人才市場需求作為教學目標,全面提升鐵路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實踐應用能力。
非正常情況接發列車教學是高職學院鐵路交通專業的一項重要的實踐課程。學生通過實踐演練,了解列車在非正常運行狀態的作業情況,使學生能夠靈活地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結合在一起,提高對實踐應用的重視,提高學生知識與技能的轉換能力與應用能力,拉近教學活動與實踐崗位之間的距離,使高職學院鐵路交通專業的學生能夠全面、清晰地認識到行車人員在非正常運行狀態下接發列車的具體情況,為高職學院鐵路交通專業學生的后期就業奠定實踐基礎,端正學生學習態度與工作態度,充分認識到非正常接發列車的重要性,端正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
在信息技術環境下開展非正常接發列車的實踐教學活動,首先應從非正常接發列車的實踐教學目標入手。根據非正常接發列車的實際運行情況與教學情況,來制定非正常接發列車教學目標。
專業知識是實踐應用的基礎,高職學院鐵路交通專業的學生只有具備專業的非正常接發車知識才能夠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防止學生出現盲目、手足無措等現象。除非正常接發列車的專業知識外,學生需要具備與非接發列車有關的理論知識,擴大學生知識面,注重多學科、多領域之間的聯系,防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教學課程的限制,拓展學生思維意識,使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通過開展實踐演練活動加深學生對非正常情況下接發列車理論知識的認知與理解,例如引導接車開展接車作業、憑證填寫發車信息、確認進路方法、電話閉塞等,使學生能夠正確掌握非正常情況接發列車的專業知識與實踐技能。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對非正常情況下接發列車的理論知識進行整合,構建知識的整體框架,使學生能夠對非正常情況接發列車理論知識有一個整體、全面、系統的認知與理解,完善學生知識體系,增強教學內容的針對性與目的性。其次,教師可以利用三維動畫軟件,制作非正常情況下接發列車的運行動畫,并利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列車每一個運行狀態、操作步驟進行講解,學生結合自己的實踐經歷,不斷思考,使學生能夠分別從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角度對非正常情況接發列車的知識有一個直觀的認知與理解。
知識與技能是傳統教學活動中的主要目標,在新課程改革理念、信息技術的推動下,師生在開展非正常情況接發列車實踐教學活動時,需要樹立知識與技能目標,即實踐應用目標。非正常情況接發列車實踐教學活動是一門實踐應用性相對較強的課程,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分別扮演著不同的行車崗位角色,學生通過不斷地在各種行車崗位上的扮演與練習,提高實踐應用能力,掌握一個正確非正常情況接發列車的工序,熟練操作微機聯鎖設備、辦理接發車進路,準確無誤地完成單雙線半自動閉塞集中聯鎖接車作業和發車作業,能夠在列車有故障的狀態下使用各類行車憑證開展發車作業,并完成引導接車工作。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是現代化新課程改革理念下的重要產物。在非正常情況接發列車實踐教學活動中,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主要表現為提升學生安全意識、端正學生學習態度與工作態度、增強學生團隊合作意識、提高學生溝通交際能力、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等。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從互聯網平臺搜集與非正常情況接發列車在運行過程中所出現的各大危險事故的案例,對實際案例進行分析與探討,使學生能夠通過某起非正常情況接發列車事故的例子,分析該事故的發生原因、所造成的影響,并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一系列的應對措施與辦法,并結合實際生活中的其他實例,使學生能夠明白非正常情況接發列車的重要性,能夠在分析與探討中感受生命的可貴,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安全意識,使非正常情況接發列車實踐教學能夠與社會生活聯系在一起,提高全體學生的重視度。其次,教師在培養學生團隊精神與溝通能力時,應切實將二者結合在一起,通過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借助列車運行三維模擬軟件,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由不同小組成員負責與之相對應的實踐內容,首先讓學生依次觀察,不同小組不配合時的列車三維模擬運行狀態,然后讓學生觀察所有小組密切配合時的列車三維模擬運行狀態,使學生能夠從中了解到團隊合作、溝通交流在非正常情況下接發列車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教學設計是開展教學活動的關鍵。上文已經對非正常接發列車的教學目標進行了分析,明確了本次教學活動的“三維”教學目標,教師在設計非正常接發列車的實踐教學活動時,應以“三維”教學目標為中心,結合本次教學活動的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與整合,科學制定實訓內容,確保實訓內容與課表要求相一致、與社會人才需求相吻合。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將先進的工藝、技術、設備引入高職學院鐵路交通專業教學課程,一方面學生可以對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有一個直觀的認知,另一方面學生可以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廣泛搜集與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有關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成果,提高學生對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的認知與理解,使學生能夠明確教學重點、難點、易錯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
在現代化教育教學體制的改革下,深入貫徹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已成為當代教學工作開展的必然要求,教師在整個教學實訓活動中充當引導者的角色,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轉變學習意識,能夠從被動學習意識轉變為主動學習意識。首先,教師在開展教學指導工作時,應以教學內容為基礎,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利用多媒體設備創設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教學情境,確保教學情境能夠與教學內容相吻合,與學生的興趣愛好協調一致,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非正常情況下接發列車的實踐教學活動中;其次,教師應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情況,將學生分成多個學習層次,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制定出相應的教學內容,確保非正常情況下接發列車教學內容的針對性與目標性,全面落實因材施教,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學習情況,選擇與之相適宜的學習內容;最后,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制作非正常情況下接發列車的三維運行圖像,使學生能夠知曉停電、施工、設備故障、自然災害等情況發生時,各崗位人員應如何操作,若沒有按要求操作會出現怎樣的后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非正常情況下接發列車實踐教學活動具有較強的繁雜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常不夠重視,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結合社會生活,為學生播放一系列非正常情況接發列車的運行動畫,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能夠在觀看中將非正常情況下接發列車運行與實際的社會生活聯系在一起,提高學生對非正常情況下接發列車課程的重視,端正學習態度,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非正常情況下接發列車實踐教學環境,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非正常情況下接發列車的實踐者與探討者。在學習興趣的作用下,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非正常情況下接發列車的實踐教學活動之中,提高學習質量與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為正確處理非正常情況下接發列車在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確保列車能夠安全、穩定地運行,降低停電、施工、設備故障、自然災害等突發事故對列車的影響,需要從我國高職學院人才培養工作入手,提高對非正常情況下接發列車實踐教學工作的重視,靈活運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對非正常情況下接發列車實踐教學工作進行優化與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主要參考文獻
[1]曾毅,陳明莉.高職非正常情況接發列車實踐教學思考[J].現代商貿工業,2014,26(8):130-131.
[2]魯秉基.非正常情況下接發列車的實作教學初探[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11):238.
[3]李建輝.非正常接發列車中關鍵作業的自控與互控[C]//鐵路安全風險管理及技術裝備研討會,2012.
[4]趙文江.如何加強非正常情況下鐵路車站接發列車的安全管理[J].科技展望,2016,26(20):193.
[5]黃巔.信息化建設在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管理上的應用[J].交通企業管理,2016,31(7):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