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葛玉周,中原油田分公司概預算中心
近年來,石油開采企業面臨著國際原油大幅下跌的嚴峻形勢,采油廠的經營生產發展更加艱難,改革創新、轉型發展愈加緊迫。只有堅持“精細開發、調整投資、壓減成本、提質增效”戰略,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油價的斷崖式下跌給油田行業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沖擊,也讓我們油田人真正感覺到了“寒冬期”。然而,越是困難的時期,越要冷靜對待,我們必須要靜下心來、認真分析。只有充分了解其發生的實質,才能全面了解、認清形勢,為我們接下來的應對措施提高強有力的理論保證。
效益開發,就是將以前的產量論英雄觀點轉化為效益論成敗理念,以保持一定的生產能力穩定、井網完整、地面系統完好、技術可采儲量不損失的原則,嚴格落實“三不打”“五不干”的要求,優化開發部署,精心組織運行。一是建立不同油價下的措施儲備和分級釋放制度,按月度油價和效益最大化的原則來確定產銷量,最大程度的降本減虧。二是開展低無效井治理工作,有效益的就讓它發揮最大價值,低無效的就要通過開發、關停等措施做好效益評價,從長遠的發展角度管理好、維護好此類生產井。三是狠抓注水開發,確保“注好水、注夠水、精細注水、有效注水”,不斷夯實老油田效益發開基礎。
只有通過油價的起伏有選擇性的進行產量開發,我們才真正的贏得了效益,掌握了先機,站穩了市場。
在建立以經營管理區為中心油藏經營管理機制后,對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進行不斷完善,逐步形成以精干高效為外在表現,以扁平化架構、科學化決策、市場化運行、社會化服務為內涵的“油公司模式”,推進“油公司模式”。突出采油管理區的核心地位,強化內部市場運行,充分發揮采油管理區自主經營權。對相鄰區域內專業化隊伍進行整合,組建專業化輔助生產服務中心,實現同類資源的集中管理、統一調配專業化管理的市場化運作。
面對內部人員過多、減虧任務巨大的形勢,不能僅僅依靠裁員減輕人工成本負擔,而是應發揮人力資源優勢,尋求與外單位的合作商機,拓寬外部創收渠道,為油田轉虧為盈做努力。
通過技術合作或項目分包等方式,承攬擅長技術領域的技術服務勞務,提高外部創收力度。要根據市場需要儲備人才,不斷提高員工的知識儲量和技術水平,保證每一名員工都能處理好、解決好外部市場出現的問題,滿足各企業對實用型人才的需要。
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建立邊際效益區塊評價機制和低無效生產井動態關停決策機制,根據油價變化,調整邊際效益區塊和關停井界限,最大限度提高有效產量效益。優化措施產量和自然產量,嚴格控制大修、壓裂高投入高風險措施,壓減低無效措施工作量,精細測算不同措施類型下的經濟增油量,達不到經濟產量的措施堅決不干,無效益措施產量堅決不要。加強關井期間的監測資料錄取,做好動態分析管理工作。落實安全環保措施與應急預案,使關停井安全受控,隨時可以恢復開井。
“三線四區”單井效益評價模型,是以單井效益評價為基礎,以采油管理區為單元,在年度效益目標指導下,根據上月成本和油價,反算當月經濟產量界限,將效益指標轉化為生產指標,并指導效益生產。應用“三線四區”單井經濟評價體系,是油田結合當前低油價,對比油井產出效益與實際發生的運行、操作和完全成本,將單井劃分到無效、低效、邊際和利潤四個區,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提效措施,多產效益油、多干效益工作量。通過“三線四區”的評價應用,實時把握每一口井生產經營狀況,采取針對性措施,從而提出從油藏增效、成本挖潛兩方面入手,使無效變有效、有效變高效、高效再提效的目的。
強化方案前期論證,嚴抓風險防范,石油開采企業投資巨大,壓縮投資規模,提高投資效果和投資有效率,關系著企業的當期發展。要加強項目前期可研方案研究和風險防控,通過經濟評價手段對項目投入產出比認真分析,選擇合適開采計劃和方案,增強決策的準確性。樹立對投資活動從項目調研、設計、采購、施工質量、工期到生產成本等環節,實行全過程管理的思想,節約投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建立全員成本管理體系,實行自上而下層層問責制度,將成本管理的壓力層層傳達至每位員工,形成“大成本”管理理念。通過對工作職責的劃分,確定每一個成本節點的控制主體,制定分級管理和考核機制。發動全員開展降本增效活動,讓員工真是感受到成本的壓力。
充分利用油田搭建的人力資源統籌配置共享服務平臺,對各單位的用工需求實行一體統籌,優化整合人力資源,調整主業用工結構,按照具備技能等級和服務能力進行整合優化。開展管理干部、技術干部、操作人員三支隊伍的崗位培訓及練兵,著力培養一批“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隨時適應外部市場需求。
對資產進行全面摸查,組織油水井、設備、工藝流程、房屋、道路、物資等所有資產進行調查統計,分類管理和分析評價,對各類資產分類制定調控措施,實現資產的優化整合、科學處置。對符合清退條件的資產進行去除,減少固定費用,科學調配,有效盤活現有資產,實現資產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