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靜薇,成都理工大學核技術與自動化工程學院
近年來,隨著“新零售”的概念迅速推廣,作為消費者購買頻次最高的品類的生鮮產品迅速成為了“新零售”的落腳點。我國生鮮農產品的供應鏈管理也因生鮮消費場景的改變面臨著重大的挑戰和機遇。作為新興零售商業模式的開創者,盒馬鮮生開創“生鮮+餐飲”的經營模式,構建了一套獨有的供應鏈物流體系,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目前,生鮮農產品的供應體系尚未完善,從生產環節到流通環節再到消費環節,信息化水平較低,供應鏈各個節點的參與者不穩定,信息不能及時有效地傳遞。由于流通環節多,各個環節的產品質量無法時刻保證,一旦出現問題也無從溯源。加之生鮮產品供應具有季節性、分散性,很多超市缺乏長期固定的供應商,影響生鮮產品供應鏈的穩定運行。
生鮮產品供應鏈涉及多個環節,由于供應鏈的組織化、專業化、信息化程度較低,各個環節聯系不夠密切,導致信息在各個環節流通的過程中失真,加上配送頻率不穩定,導致了生鮮產品在流通過程中的損耗,增加了供應成本。
目前,生鮮農產品的銷售以農貿市場和經營連鎖超市銷售為主,而我國農產品的高效冷鏈物流不完善,未形成適合標準的生鮮電商的冷鏈物流體系,農貿市場依然是城鎮居民購買生鮮農產品的首選。[1]因此“線上+線下”生鮮銷售模式的出現對冷鏈物流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
盒馬鮮生首家門店在2016年1月開業,定位中高端用戶,線下門店將生鮮銷售和即時餐飲結合,銷售來自103個國家、超過3000種的商品;線上依托其實體店,提供五公里以內、半小時送達的快速物流配送服務,線下門店作為線上訂單供貨倉庫。線上與線下高度融合。同時,餐飲+生鮮的創新模式提高了顧客體驗度。[3]
盒馬鮮生建立了完整的全自動物流體系,實現了運輸標準化,保證銷售與物流完全配套。盒馬鮮生具有一套特有的智能流分揀系統,運用大數據、智能物聯網、自動化等技術及先進設備,實現人、貨、場三者之間的最優化匹配,從供應鏈、倉儲到配送,使得盒馬鮮生在每一家門店的固定配送范圍內實現快速配送。消費者可到店購買,也可在盒馬App下單。在供應鏈體系上,盒馬生鮮具有以下優勢:
1.采購:采用源頭直采,縮短中間環節,部分品類與天貓生鮮、天貓超市聯合采購,降低成本。
2.倉儲:用前店后倉的模式,其門店大多設置在市中心大型購物商場中,而超市給購物商場的租金較低采,大大減少了倉儲成本。從門店到后臺倉庫裝箱的過程實現了自動化傳輸,減少了生鮮產品在包裝、轉運的過程中的損耗。同時,門店提供的餐飲功能也大大減少了生鮮產品的損耗。[2]
3.配送:在門店區域建立冷鏈配送,根據訂單商品組成、預約時間、消費者位置、配送路徑引導商品在門店后倉自動合單,實現了配送過程的系統化、數字化,大大提高配送效率和配送體驗。用戶在盒馬APP上下單后,線上訂單會發送至揀貨員的移動手持終端(PDA),揀貨員攜帶購物袋在店內找到相應商品,經PDA掃碼之后裝袋,將打包好的購物袋掛上傳送帶傳輸到合流區進行配送。
在門店附近3公里配送范圍內雖能發展足夠的線上訂單,保證配送時效,用優質體驗和高效率贏得消費者青睞,降低配送成本。但由于當前線下門店數量較少,更多3公里以外的顧客只能采取線下消費,用戶群體有局限性。合理地設計門店數量及地理位置,優化配送路線,擴大配送范圍,是當前盒馬鮮生發展的關鍵。
在盒馬APP中顧客的評分大多是五星好評,仍存在一定數量一星的評分,隨著用戶線上訂單的增多,易出現訂單漏發、多件商品分多次配送、缺貨狀態不及時更新等問題,因此盒馬鮮生要針對銷量增大的現狀合理優化改進訂單系統,提高配送人員素質,提高售后服務質量。
隨著門店數量的增長,線上線下融合銷量的積累,盒馬鮮生銷售量已達一定量級。進而,一定采購量對商品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雙線共享門店固定成本的優勢下,要獲得更大的盈利空間,就要優化采購流程,降低物流成本。盒馬鮮生目前主要與主流生鮮供應商合作,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如進口產品多而國產的少,如何調整進口產品和國產產品比例以適應不同收入消費群體需求,不僅是盒馬鮮生發展的戰略需求,也是我國農產品生產市場發展的需要。
就庫存管理而言,目前揀貨員仍憑借自身記憶力對PDA上的訂單進行快速揀貨。但是實際情況卻是盡管揀貨員的平均速度已非???,仍會出現因找不到某一商品而大幅拉長揀貨時間的情況,也出現揀貨員在同一訂單揀貨過程中反復跑動。因此,未來盒馬生鮮的技術可以提供待揀商品通過電子價簽向揀貨員提供位置信息的功能,并且接到訂單后通過后臺數據自動生成不走回頭路的智能揀貨路線,以提高分揀效率。
線上與線下融合的經營模式,雖然能讓顧客了解到自己購買產品的實況,但是在產品種類眾多且生鮮產品占比逐漸提升的發展態勢下,對店內產品保存時間和新鮮程度信息的掌控,以及對臨期產品的合理處理,也是盒馬鮮生面臨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