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欣
洛陽至三門峽高速公路東起洛陽繞城高速公路與連霍高速公路相交處,向西經三門峽,在豫陜省界與潼關至西安高速公路起點相接,全長195公里,雙向八車道。全線共設長大隧道3處,分別為張茅隧道(RK97+898.5)、金銀山隧道(RK92+027)和青石嶺隧道(RK97+898.5),由于隧道所處路段為單側加寬段落,路基斷面為單向四車道,所以隧道均為單向雙洞隧道,相鄰的互通立交主要為觀音堂互通(RK82+525)和三門峽互通(K114+477)。
鑒于隧道交通量逐年增長、危險品運輸量增多等因素,隧道安全運營問題日益突出。對于長大隧道而言,除了完善設施外,還需建立合理的隧道管理模式,以保證隧道發生異常事件時,救援人員能及時、有效地開展救援工作。基于隧道距離管理分中心較遠的情況,本文提出以下兩種隧道管理模式:
方案一:集中代管模式
由觀音堂匝道收費站或三門峽東匝道收費站代行管理處隧道,履行隧道群管理所的相關職責,遇到交通事故、火災等突發事件,觀音堂匝道收費站和三門峽東匝道收費站管理人員再參與應急救援行動。三門峽監控分中心對轄區內的道路、隧道、橋梁、互通、服務區實行統一監控管理,從宏觀角度對所隧道群實施協調與監管的功能。
方案二:分散代管模式
由觀音堂匝道收費站代管金銀山隧道、青石嶺隧道,三門峽東匝道收費站代管張茅隧道,負責隧道運營管理。三門峽監控分中心對轄區內的道路、隧道、橋梁、互通、服務區實行統一監控管理,從宏觀角度對所隧道群實施協調與監管的功能。隧道發生火災時,兩站可同時派員參與應急救援行動。
為了更好地選擇合理的隧道管理模式,本文在現有運營管理資源基礎上主要從機構設置要求、救援路線便利性等方面進行方案比選。
(1)機構設置要求
采用集中代管模式后,匝道收費站需明確至少1名副站長分管運營安全工作,監控室再增加3~5名隧道監控人員;現有機構基礎上需增設安全科,人員數量為5~6人,主要負責隧道群安全監察和應急救援工作;在現有運營管理車輛基礎上,再行配置救援拖車、高空作業車、消防車等各1輛。
(2)救援路線
隧道運營管理工作由觀音堂匝道收費站承擔時,火災工況下,應急救援路線如圖1所示。

圖1 應急救援路線
隧道運營管理工作由三門峽東匝道收費站承擔時,火災工況下,應急救援路線如圖2所示。

圖2 應急救援路線
(1)機構設置要求
觀音堂收費站需明確1名副站長分管運營安全工作,監控室再增加4名隧道監控人員;現有機構基礎上需增設安全科,人員數量為5人,主要負責隧道群安全監察和應急救援工作。
三門峽東匝道收費站需明確1名副站長分管運營安全工作,監控室再增加3名隧道監控人員;現有機構基礎上需增設安全科,人員數量為4人,主要負責隧道群安全監察和應急救援工作。
在現有運營管理車輛基礎上,觀音堂收費站、三門峽東匝道收費站均需再行配置救援拖車、高空作業車、消防車等各1輛。
(2)救援路線
張茅隧道發生火災時,應急救援路線如圖3所示;金銀山隧道和青石嶺隧道發生火災時,應急救援路線如圖4所示。

圖3 應急救援路線

圖4 應急救援路線
(3)監控設施
觀音堂匝道收費站和三門峽東匝道收費站分別代管隧道后,監控室需要增設相應的隧道監控設備,如電視墻、數字矩陣、硬盤錄像機、視頻分配器、畫面分割器、工作站等。
3.方案推薦
通過前述方案情況介紹,不難看出,對于單向雙洞隧道而言,隧道應急救援比雙向雙洞隧道復雜。為了更好地比選集中代管模式和分散代管模式特點,本文通過列表方式表示,具體見表1。

表1 隧道管理模式方案對比表
雖然集中代管模式投資較少,運營費用較低,但考慮到洛三高速公路在國家骨干高速公路路網中的重要性及車流量大的特點,結合建設和諧社會的理念,本著將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原則,推薦分散代管模式,保障隧道運營安全。
本文以洛陽至三門峽高速公路隧道為例,通過機構設置要求、救援應急能力以及設施配置等方面的方案比選,探討隧道管理模式的合理選擇。單洞雙向隧道的應急救援路線與通常雙洞雙向隧道有很大區別,不能簡單照搬相鄰互通對向行駛救援,這對于隧道應急救援方案制定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