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

也許是在一個寒冷的冬天,黃帝老爺子發(fā)現(xiàn):春夏之季,樹木蓬勃生長,到了秋季一身精華則都聚集在果實、種子之中,使之越來越飽滿充實,直至豐收;而冬天的時候,樹木也不再長出新的葉子,萬物都處于一種安寧內守的狀態(tài)。老爺子一拍大腿:“這不就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嘛!”苦思冥想之后,老爺子總結出“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八個字。正值冬季,我們要如何養(yǎng)好“陰”呢?
充足的睡眠
睡眠是最經濟實惠的養(yǎng)生方法。《內經》中提到“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對于現(xiàn)代人,能做到被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叫醒的機會并不多。“早臥”,就成了我們抓住睡眠的絕佳機會。
動“微似汗出”
冬季,陰寒之氣較重,容易入侵體內,對于老年人,易引發(fā)急性的心血管疾病,加重骨關節(jié)疾病的癥狀等。此外,冬季毛孔處于關閉的狀態(tài),不建議劇烈運動,以避免大量出汗,毛孔開泄,給寒邪可乘之機。同時,汗液是體內陰液的一部分,過多出汗,也會“傷陰”。運動應以和緩為主,達到醫(yī)圣張仲景所說的“微似汗出”的狀態(tài)就可以了。
食養(yǎng)陰之品
這個季節(jié)天氣干燥,容易損傷肺腎之陰,在食物選擇上可以偏重養(yǎng)陰,多吃銀耳、荸薺、百合、甘蔗、板栗等。還有應季水果就是梨,因為它甘潤多汁,滋陰力佳,清代中醫(yī)大家王孟英將它稱為“天生的甘露飲”。
以膏方進補
有句俗話說“冬令進補、春天打虎”,對于人體來說,冬季積聚能量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膏方進補。《內經》中講“膏者,神之液也”,可以“內滲骨空,補益腦髓”。膏方不僅指外用膏貼,又指內服膏滋。我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體質,選擇不同的進補方式。比如,容易手腳、小肚子冰涼的女性,體質虛寒,應采用溫補的方法,選用一些含有紅參、桂圓、附子等藥物的膏方;而常年便秘、容易生痤瘡、體質偏熱的人,則應采用清補的方法,選用一些含有百合、西洋參、沙參、石斛等藥物的膏方;糖尿病患者,為避免膏滋中所含糖分對血糖的影響,或者不愿內服膏滋的朋友,則可以采用膏穴療法中的外用膏貼,通過穴位進補。
無論哪一種養(yǎng)生方式,都應道法自然,順應冬季“封藏”的特性,讓身體像大地一樣,有充分的聚集能量、修養(yǎng)整復的時間,才能在春夏之季展現(xiàn)更好的姿態(tài),維持長久的健康。
晚晴訂購熱線:0851—86407423